微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622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的微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具备:片材部,具有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及多个针部,配置于片材部的第1面,在所述微针阵列中,片材部的第2面由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构成,在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微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将药剂注入到人体内的方法,使用形成有高纵横比的针部(也称为“微针”)的微针阵列的方法被广泛地进行研究。微针阵列通过将含有药剂的针部插入到皮肤内而将药剂注入到人体内。微针阵列使用为医疗用途等,因此需要检查针部的形状及有无异物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检查方法:从相对于配置有微针的表面倾斜的方向,用相机来拍摄配置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片材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微针,并根据所述得到的图像来检查微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6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微针阵列中,若具有光泽,则在使用光源和相机的针形状及异物的外观检查中,当拍摄时容易引起光晕,并且视觉辨认度降低,存在难以检查的顾虑。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微针阵列的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的微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1方式的微针阵列具备:片材部,具有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及多个针部,配置于片材部的第1面,在所述微针阵列中,片材部的第2面由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构成,在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根据第1方式,能够提高微针阵列的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在第2方式的微针阵列中,平均透射率为60%以下。根据第2方式,在微针阵列的外观检查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度。在第3方式的微针阵列中,片材部包含硫酸软骨素钠。第3方式规定优选的材料来作为片材部,并且能够在片材部的第2面上形成峰部和谷部。在第4方式的微针阵列中,针部含有药剂。根据第4方式,能够将药剂注入到皮肤内。第5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具有:针部形成工序,为了至少形成针部的前端部分,在形成于模具的多个凹部填充第1液体,接着进行干燥;及片材部形成工序,为了形成具有配置针部的第1面和对置于第1面的第2面的片材部,在至少形成有针部的前端部分的多个凹部填充第2液体,接着进行干燥,由此在第2面上形成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使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根据第5方式,能够制造可提高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的微针阵列。在第6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中,在片材部形成工序中,在直至第2液体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80wt%为止的期间,以50g/(hr·m2)以下的速度进行干燥。根据第6方式,通过将第2液体的干燥条件设为上述范围,能够在片材部的第2面上形成峰部和谷部。在第7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中,第2液体包含硫酸软骨素钠。根据第7方式,与第3方式同样地,规定优选的材料来作为片材部,并且能够在片材部的第2面上形成峰部和谷部。在第8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中,第1液体含有药剂。根据第8方式,能够使药剂包含于针部中。在第9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在片材部形成工序中,用形成有开口的盖子来覆盖第2液体。根据第9方式,能够将干燥速度设为低速。第10方式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具有:针部形成工序,为了至少形成针部的前端部分,在形成于模具的多个凹部填充第1液体,接着进行干燥;片材部形成工序,为了形成具有配置针部的第1面和对置于第1面的第2面的片材部,在至少形成有针部的前端部分的多个凹部填充第2液体,接着进行干燥;及加工工序,对片材部的第2面进行化学处理或物理处理,由此在第2面上形成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使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根据第10方式,与第5方式同样地,能够制造可提高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的微针阵列。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微针阵列的外观检查的视觉辨认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微针阵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将微针阵列放大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将微针阵列的第2面放大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检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6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7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8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9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10是用以说明制造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图11是用以计算干燥速度的曲线图。图12是绘制出透射率的曲线图。图13是将试验1的微针阵列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像。图14是将试验3的微针阵列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以下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变更,并能够利用除了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从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括在专利申请范围内。在此,图中用同一符号表示的部分为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要件。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数值范围的情况下,用“~”表示的上限、下限的数值也包括在数值范围内。<微针阵列>对微针阵列(经皮吸收片材)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微针阵列100的一例的立体图。实施方式的微针阵列100相当于1注入量的贴片。微针阵列100具备:片材部102,具有对置的第1面102A及第2面102B;及针部112,配置于片材部102的第1面102A。片材部102具有相对于面积广的两个对置的第1面102A及第2面102B厚度薄的整体上扁平的形状。图1所示的片材部102在俯视下为圆形,但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在此,俯视是指从与第1面102A正交的方向观察了第1面102A的状态。多个针部112以预先确定的图案配置于片材部102的第1面102A。所配置的多个针部112构成阵列图案110。阵列图案110例如能够通过将多个针部112配置成同心圆状而构成,并且能够通过将多个针部112配置成格栅状而构成。阵列图案110并不受特别的限定,而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阵列图案110例如由4根~2500根针部112构成。然而,针部11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该数量。与片材部102接触的根部相比,针部112由具有细前端的形状构成。作为针部112的形状的例子,可以举出圆锥形状、多棱锥形状(四棱锥形状等)或纺锤形状等。针部112整体的形状可以是圆锥形状或多棱锥形状(四棱锥形状等),也可以是使针部侧面的斜率(角度)连续变化的结构。并且,也能够采用针部侧面的斜率(角度)不连续变化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图2是将微针阵列100放大的局部剖面图。针部112包括前端侧的针部114和根部侧的锥台部116。针部112在外观上是所谓的两级结构,即,针部114的侧面的斜率和锥台部116的侧面的斜率不连续变化。锥台部1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阵列,其具备:/n片材部,具有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及/n多个针部,配置于所述片材部的所述第1面,/n所述片材部的所述第2面由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构成,/n在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1 JP 2019-0159761.一种微针阵列,其具备:
片材部,具有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及
多个针部,配置于所述片材部的所述第1面,
所述片材部的所述第2面由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构成,
在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
所述平均透射率为6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
所述片材部包含硫酸软骨素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
所述片材部包含硫酸软骨素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
所述针部含有药剂。


6.一种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针部形成工序,为了至少形成针部的前端部分,在形成于模具的多个凹部填充第1液体,接着进行干燥;及
片材部形成工序,为了形成具有配置所述针部的第1面和对置于所述第1面的第2面的片材部,在至少形成有所述针部的前端部分的所述多个凹部填充第2液体,接着进行干燥,由此形成在所述第2面上具有峰部和谷部的粗糙面,使300nm以上且74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片材部的平均透射率为7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片材部形成工序中,在直至所述第2液体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80wt%为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木健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