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90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大麦清理;步骤S2、润湿麦仓;步骤S3、真菌纤维素酶复配;步骤S4、剥皮;步骤S5、固态发酵、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根据所述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饲用大麦麸。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在大麦制粉(仁)过程中通过独特的逐道分层碾刮大麦皮层,然后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大麸皮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水份的条件下,酶制剂活性对已经机械部分破坏、切断皮层纤维素多糖结晶结构进行分解、降解为单胃畜禽可消化吸收的单糖物质,能提高饲用麸皮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谷物的健康功能已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大麦的种植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区域广泛,资源丰富。麸皮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到“麸乃麦皮也,与浮麦同性,而止汗之功仅次于浮麦,盖浮麦无肉也”,麸皮还可用于清热祛痰,软坚散结以及补虚收敛汗。大麦麸来源广泛,在预防便秘及后肠恶性肿瘤方面效果明确。当前国内外最先进、最传统大麦制粉(仁)方法是用磨粉机碾压、切割、破碎大麦,从头至尾皮层与胚乳混磨,靠多道清粉机、分级筛提纯胚乳颗粒,存在麸皮皮层粘粉、粉中含麸这一难题,得到的带挂里片状麸皮,仍然是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层粘连一体立体状颗粒,其皮层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破坏作用有限,对分解大麦麸皮多糖结构带来困难。大麦麸的皮层主要由果皮、种皮、糊粉层构成,约含8-10%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高分子多肽链、以氢健紧密连接的多糖微结晶复合体,未经处理难以被单胃畜禽消化吸收,如鸡对大麦麸的代谢能为6.82兆焦/千克,而牛消化能达15.73兆焦/千克,故大麦麸在鸡日粮配方中配比最佳在15%以下,添加比例高了,因半纤维素中的β-葡聚糖抗营养因子,影响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吸收。通常处理大麦麸皮高纤维素的方法有:化学上有的用50%以上强酸碱、10多个压力作用下水解、消化成可吸收单糖物质,但工艺复杂,成本居高,无法应用;机械的切割往往破碎方法不当效果甚微,如大麦制粉(仁);微生物处理多用在反刍牛羊日粮饲料中,而用在单胃畜禽饲料中研究尚少。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制备出营养价值更高的饲用大麦麸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饲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系在大麦制粉(仁)过程中通过独特的逐道分层碾刮大麦皮层,然后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大麸皮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水份的条件下,酶制剂活性对已经机械部分破坏、切断皮层纤维素多糖结晶结构进行分解、降解为单胃畜禽可消化吸收的单糖物质,以期提高饲用麸皮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大麦清理:将大麦风选、过筛除去杂物,得到净大麦;步骤S2、润湿麦仓: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净大麦用35-45℃温水,喷雾润湿大麦表皮,用水比例在0.5%以内,不渗透进胚乳,润湿麦进储存仓,20-30分钟后,出仓进头道国内独有的大麦剥皮机,接着进后五道碾磨分层剥刮皮层,使果皮层、种皮层、糊粉层分离,任由机腔专门作力多粘合皮层,挤压、破损、碾切皮层纤维晶体,但胚乳粒整体完整,由于加温加湿使颗粒表皮水份达13-14%,麦粒表皮温度达30-40度,皮层吸水吸热膨胀,纤维素结晶润胀松散,微孔隙度增加,在机腔磨辊与粒体、粒体间产生挤压、破损、碾切、撕扯等压力作用,可有效降低麸皮多肽链聚合度,切断、破坏部分麸皮纤维素结晶体,为协同纤维素酶降解多糖起作用;步骤S3、真菌纤维素酶复配:先将真菌纤维素酶与黄粉混合预稀释,然后再按千分之五进行秤量混合成产品,创造激活酶活性的条件,在大麦麸皮生产过程中,利用一定条件,表皮润湿,纤维细胞润胀松驰,微孔容积增大,激活了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有效渗透进多糖分子,破坏和切断多肽分子和连接氢键,降解皮层、糊粉层高分子多糖结构为单糖分子,改进营养消化吸收;步骤S4、剥皮: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粗产品通过六道剥皮机进行剥皮,分离分别得到中细混合麸和纯净胚乳制粉或仁;步骤S5、固态发酵、包装:将经过步骤S4制成的中细混合麸加入到固态发酵仓进行发酵,得到成品,然后将成品打包进库。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真菌纤维素酶、黄粉的质量比为1:(8-12)。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真菌纤维素酶、黄粉的质量比为1:10。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一定条件为:酶体温度35-45度,PH值3.5-5.3,水份13.5-14.3%。优选的,步骤S4中发酵为两段式发酵。优选的,所述两段式发酵具体包括步骤:将中细混合麸置于固态发酵仓中,接种复合菌,在30-40℃条件下发酵,发酵过程中每2-4h翻抛搅拌1次;1-2天后,在固态发酵仓表面覆膜,转入静态微氧发酵,控制发酵物料温度为40-45℃,继续发酵至3-6天后结束发酵。优选的,所述复合菌包括酿酒酵母菌、乳酸乳杆菌和哈茨木霉。优选的,所述酿酒酵母菌、乳酸乳杆菌和哈茨木霉的质量比为1:(1-2):1。优选的,所述中细混合麸和复合菌的质量比为100:(0.1-0.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所述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饲用大麦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系在大麦制粉(仁)过程中通过独特的逐道分层碾刮大麦皮层,然后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大麸皮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水份的条件下,酶制剂活性对已经机械部分破坏、切断皮层纤维素多糖结晶结构进行分解、降解为单胃畜禽可消化吸收的单糖物质,能有效提高饲用麸皮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麸皮多肽链聚合度,切断、破坏部分麸皮纤维素结晶体,为协同纤维素酶降解多糖起作用;外源添加的真菌纤维素酶不但在大麦麸皮层内发生活性作用,还可随饲料摄入到畜禽活体内后,继续起分解畜禽体内纤维素多糖结构功能作用;利用适宜的温湿度、水份、机腔压力与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及麸皮自身的植酸酶活性协同叠加作用,弱化大麦麸皮纤维网络结构,实现将大麦麸皮纤维多糠糖分消化为以利吸收的单糖物质,提高大麦麸皮资源利用和营养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大麦清理:将大麦风选、过筛除去杂物,得到净大麦;步骤S2、润湿麦仓: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净大麦用35-45℃温水,喷雾润湿大麦表皮,用水比例在0.5%以内,不渗透进胚乳,润湿麦进储存仓,20-30分钟后,出仓进头道国内独有的大麦剥皮机,接着进后五道碾磨分层剥刮皮层,使果皮层、种皮层、糊粉层分离,任由机腔专门作力多粘合皮层,挤压、破损、碾切皮层纤维晶体,但胚乳粒整体完整,由于加温加湿使颗粒表皮水份达13-14%,麦粒表皮温度达30-40度,皮层吸水吸热膨胀,纤维素结晶润胀松散,微孔隙度增加,在机腔磨辊与粒体、粒体间产生挤压、破损、碾切、撕扯等压力作用,可有效降低麸皮多肽链聚合度,切断、破坏部分麸皮纤维素结晶体,为协同纤维素酶降解多糖起作用;步骤S3、真菌纤维素酶复配:先将真菌纤维素酶与黄粉混合预稀释,然后再按千分之五进行秤量混合成产品,创造激活酶活性的条件,在大麦麸皮生产过程中,利用一定条件,表皮润湿,纤维细胞润胀松驰,微孔容积增大,激活了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有效渗透进多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大麦清理:将大麦风选、过筛除去杂物,得到净大麦;/n步骤S2、润湿麦仓: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净大麦用35-45℃温水,喷雾润湿大麦表皮,用水比例在0.5%以内,不渗透进胚乳,润湿麦进储存仓,20-30分钟后,出仓进头道国内独有的大麦剥皮机,接着进后五道碾磨分层剥刮皮层,使果皮层、种皮层、糊粉层分离,任由机腔专门作力多粘合皮层,挤压、破损、碾切皮层纤维晶体,但胚乳粒整体完整,由于加温加湿使颗粒表皮水份达13-14%,麦粒表皮温度达30-40度,皮层吸水吸热膨胀,纤维素结晶润胀松散,微孔隙度增加,在机腔磨辊与粒体、粒体间产生挤压、破损、碾切、撕扯等压力作用,可有效降低麸皮多肽链聚合度,切断、破坏部分麸皮纤维素结晶体,为协同纤维素酶降解多糖起作用;/n步骤S3、真菌纤维素酶复配:先将真菌纤维素酶与黄粉混合预稀释,然后再按千分之五进行秤量混合成产品,创造激活酶活性的条件,在大麦麸皮生产过程中,利用一定条件,表皮润湿,纤维细胞润胀松驰,微孔容积增大,激活了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有效渗透进多糖分子,破坏和切断多肽分子和连接氢键,降解皮层、糊粉层高分子多糖结构为单糖分子,改进营养消化吸收;/n步骤S4、剥皮: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粗产品通过六道剥皮机进行剥皮,分离分别得到中细混合麸和纯净胚乳制粉或仁;/n步骤S5、固态发酵、包装:将经过步骤S4制成的中细混合麸加入到固态发酵仓进行发酵,得到成品,然后将成品打包进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大麦清理:将大麦风选、过筛除去杂物,得到净大麦;
步骤S2、润湿麦仓: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净大麦用35-45℃温水,喷雾润湿大麦表皮,用水比例在0.5%以内,不渗透进胚乳,润湿麦进储存仓,20-30分钟后,出仓进头道国内独有的大麦剥皮机,接着进后五道碾磨分层剥刮皮层,使果皮层、种皮层、糊粉层分离,任由机腔专门作力多粘合皮层,挤压、破损、碾切皮层纤维晶体,但胚乳粒整体完整,由于加温加湿使颗粒表皮水份达13-14%,麦粒表皮温度达30-40度,皮层吸水吸热膨胀,纤维素结晶润胀松散,微孔隙度增加,在机腔磨辊与粒体、粒体间产生挤压、破损、碾切、撕扯等压力作用,可有效降低麸皮多肽链聚合度,切断、破坏部分麸皮纤维素结晶体,为协同纤维素酶降解多糖起作用;
步骤S3、真菌纤维素酶复配:先将真菌纤维素酶与黄粉混合预稀释,然后再按千分之五进行秤量混合成产品,创造激活酶活性的条件,在大麦麸皮生产过程中,利用一定条件,表皮润湿,纤维细胞润胀松驰,微孔容积增大,激活了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有效渗透进多糖分子,破坏和切断多肽分子和连接氢键,降解皮层、糊粉层高分子多糖结构为单糖分子,改进营养消化吸收;
步骤S4、剥皮: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粗产品通过六道剥皮机进行剥皮,分离分别得到中细混合麸和纯净胚乳制粉或仁;
步骤S5、固态发酵、包装:将经过步骤S4制成的中细混合麸加入到固态发酵仓进行发酵,得到成品,然后将成品打包进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大麦麸饲用营养价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真菌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成肖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