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86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蜂箱,包括蜂箱主体以及单片机模块、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所述蜂箱主体的巢门上设有饲喂器和饲水器,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设于蜂箱主体内,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设于饲喂器和饲水器中,所述多个执行元件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内的制热器和抽风机,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电性连接。该蜂箱有利于监测和改善蜜蜂的生长环境,提高养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蜂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蜜蜂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蜂箱。
技术介绍
我国是养蜂大国,也是蜂蜜的出口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果将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于养蜂产业,可以解决传统养蜂存在的蜜蜂自身抵抗病虫害能力弱,饲养流程较为繁琐,农户养殖不专业,而专家难以与农户接触的问题。目前我国蜂产业存在中低质量产品滞销,高品质蜂蜜供应不足,高端市场被外国进口产品占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养蜂生产的蜂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竞争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蜂箱,该蜂箱有利于监测和改善蜜蜂的生长环境,提高养蜂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蜂箱,包括蜂箱主体以及单片机模块、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所述蜂箱主体的巢门上设有饲喂器和饲水器,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设于蜂箱主体内,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设于饲喂器和饲水器中,所述多个执行元件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内的制热器和抽风机,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包括大盖、内盖、浅继箱、底箱、巢框、巢门和活动底板,所述大盖上开设有若干带栅栏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所述抽风机,以保持蜂箱内空气流通。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上设有用于挂设饲喂器和饲水器的挂钩,所述挂钩以黏贴或镶嵌的方式设置于底箱外部,所述饲喂器和饲水器为可拆卸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传感器还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外的摄像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浅继箱外侧设有支架,所述摄像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支架上,摄像模块可由电机驱动其运动,所述支架还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摄像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以将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制热器经过防水处理后,置入于巢脾大小的容器中,所述容器为通风结构且不限材质,便于获取外部气体信息,并替代蜂箱主体中任意巢脾位置置入蜂箱主体内。进一步地,还包括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管理系统和网站,所述管理系统具有无线传输模块,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智能蜂箱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网络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和网站与包括管理人员、养殖户、养殖专家及消费者的相关人员交互。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的浓度阈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抽风机工作,以将新鲜空气送入蜂箱中,使蜂箱内保持空气畅通,从而使蜂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恢复正常。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温度,当蜂箱内温度高于温度上限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抽风机工作,以帮助蜂箱散热;当蜂箱内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制热器工作,以使蜂箱升温,从而使蜂箱内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发生大的波动。进一步地,进行蜂螨防治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制热器工作,以对感染蜂螨的蜂巢进行加热除螨,进行蜂螨防治。进一步地,在春夏多雨潮湿季节,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温湿度,当蜂箱内的温度低于30℃,相对湿度高于80%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制热器和抽风机配合工作,对蜂箱进行加热及通风,将蜂箱内温度控制在34~36℃,湿度控制在66~68%,以进行白垩病防治。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高了一种智能蜂箱,该智能蜂箱通过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的配合工作,来监测蜂箱内的环境参数,进而改善蜜蜂的生长环境,并实现病虫害防治等功能,提高了蜜蜂养殖的智能化程度,最终实现了养蜂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蜂箱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蜂箱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大盖,2-通风口,3-浅继箱,4-饲喂器,5-饲水器,6-巢门,7-活动底板,8-单片机模块,12-管理系统,13-网站系统,14-无线传输模块,15-二氧化碳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7-温湿度传感器,18-摄像模块,19-制热器,20-小型抽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蜂箱,包括蜂箱主体以及单片机模块8、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所述蜂箱主体包括大盖1、内盖、浅继箱3、底箱、巢框、巢门6和活动底板7。所述蜂箱主体的巢门6上设有用于饲喂糖浆的饲喂器4和饲水器5。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5和液位传感器16,所述单片机模块8、温湿度传感器17和二氧化碳传感器15设于蜂箱主体内,所述液位传感器16分别设于饲喂器4和饲水器5中,所述多个执行元件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内的制热器19和小型抽风机20,所述单片机模块8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大盖1上开设有若干带栅栏的通风口2,所述抽风机20安装于所述通风口2内侧部上,以在炎热天气保持蜂箱内空气流通,帮助蜂箱散热。优选地,所述饲喂器和饲水器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蜂箱主体上设有用于挂设饲喂器4和饲水器5的沟槽,以便于挂设和取下。所述多个传感器还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外的摄像模块18和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浅继箱3外侧设有支架,所述摄像模块18和温湿度传感器17安装于支架上,摄像模块可由电机驱动其运动,所述支架还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14,所述摄像模块18、温湿度传感器17和无线传输模块14分别与单片机模块8电性连接,以将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所述单片机模块8、温湿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5和制热器19经过防水处理后,置入于巢脾大小的容器中,所述容器为通风结构且不限材质,便于获取外部气体信息,并替代蜂箱主体中任意巢脾位置置入蜂箱主体内。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的浓度阈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抽风机工作,以将新鲜空气送入蜂箱中,使蜂箱内保持空气畅通,从而使蜂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恢复正常。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温度,当蜂箱内温度高于温度上限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抽风机工作,以帮助蜂箱散热;当蜂箱内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制热器(如电热膜)工作,以使蜂箱升温,从而使蜂箱内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发生大的波动。在春夏多雨潮湿季节,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液位传感器分别检测饲喂器和饲水器中的液位,并向网络系统上传采集数据,以计算并控制饲料配比,提升饲喂效果,并显示剩余液量,在饲喂器和饲水器空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补料。进行蜂螨防治时,所述单片机模块控制制热器工作,以对感染蜂螨的蜂巢进行加热除螨,进行蜂螨防治。在春夏多雨潮湿季节,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蜂箱内的温湿度,当蜂箱内的温度低于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主体以及单片机模块、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所述蜂箱主体的巢门上设有饲喂器和饲水器,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设于蜂箱主体内,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设于饲喂器和饲水器中,所述多个执行元件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内的制热器和抽风机,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主体以及单片机模块、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所述蜂箱主体的巢门上设有饲喂器和饲水器,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设于蜂箱主体内,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设于饲喂器和饲水器中,所述多个执行元件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内的制热器和抽风机,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和多个执行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主体包括大盖、内盖、浅继箱、底箱、巢框、巢门和活动底板,所述大盖上开设有若干带栅栏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所述抽风机,以保持蜂箱内空气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主体上设有用于挂设饲喂器和饲水器的挂钩,所述挂钩以黏贴或镶嵌的方式设置于底箱外部,所述饲喂器和饲水器为可拆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感器还包括设于蜂箱主体外的摄像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浅继箱外侧设有支架,所述摄像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支架上,摄像模块可由电机驱动其运动,所述支架还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摄像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以将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制热器经过防水处理后,置入于巢脾大小的容器中,所述容器为通风结构且不限材质,便于获取外部气体信息,并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柱谢伟东黄俊炜陈启彬黄炜海马紫媛林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