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585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该系统包括粮仓顶部的通风管道以及铺设在粮仓地面的拱形笼通风道、检测杆、风机、冷却机组和管道,笼通风道表面开设若干通风口;风机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笼通风道和冷却机组进风口,冷却机组出风口与接笼通风道连接;两个出风口与笼通风道和冷却机组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检测杆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笼通风道内安装有滚筒式金属叶轮叶片上均分布有发热电阻丝,还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设置有温度和湿度阈值,并根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冷却机组以及发热电阻丝的工作状态;本方案能够实现粮仓的温湿度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
本技术涉及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近五十年来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考证,中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时期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左右)。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中国近代战伐不断、政权不稳,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粮食产量很低,粮食严重短缺,因此粮食储藏技术及仓房的建设发展迟缓。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库容量仅有1260万吨。而且大多数仓房非常简陋,常为砖木结构和竹木结构,每仓的仓容量只有3—6万公斤。同时还有一部分仓房是利用和改造的祠堂、庙宇,储藏条件均不能满足条件。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粮仓在进行存储的过程中,粮食会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目前粮仓的温湿度调节是利用家用、工业空调机组对空间温度进行调节,利用谷物冷却机进行应急降温,能耗较高,且目前仅针对空间补冷,对整个粮堆温湿度控制较差,不能利用粮堆本身大量的冷心冷量,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能够实现粮仓的温湿度控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该系统包括粮仓顶部的通风管道以及铺设在粮仓地面的拱形笼通风道、检测杆、风机、冷却机组和管道,所述笼通风道表面开设若干通风口;所述管道用于连接通风管道和笼通风道形成一个内循环通路,所述通风管道和笼通风道之间安装风机提供空气内循环动力;所述风机设置一个回风口两个出风口,两出风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笼通风道和冷却机组进风口,所述冷却机组出风口与接笼通风道连接;所述两个出风口与笼通风道和冷却机组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检测杆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储粮状态下,检测杆伸入粮食内部;所述笼通风道内安装有滚筒式金属叶轮,该金属叶轮的每片叶片上均分布有发热电阻丝,所述发热电阻丝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并配置开关;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温度和湿度阈值,并根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冷却机组以及发热电阻丝的工作状态;初始状态在第一阀门导通、第二阀门关闭、冷却机组停机、发热电阻丝断电;当温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导通、冷却机组启动,从而形成冷却风进入到笼通风道进行降温;当湿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发热电阻丝通电产生高温,同时金属叶轮在循环风作用下转动,将热量均匀散入到粮食中进行干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叶轮配置有电机,当循环风不足以驱动金属叶轮转动时由电机驱动。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笼通风道平行均匀铺设,两两笼通风道之间的间距相等。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叶轮的叶片为六张,每间隔叶片上的发热电阻丝共用一个开关,即形成两组发热系统,每组包括三根发热电阻丝,通过开关可以控制整个金属叶轮的发热功率。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称安装在检测杆两侧。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湿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10cm。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以湿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检测数据的最大值作为控制标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冷通风一体化,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通过感应回风口温度自动启停机组,通过大压头风机将冷风送入粮堆,并且在特殊季节制冷机组不能开启、粮堆温度不均匀时,增设机组手动通风功能,使整个粮堆温度均匀可控。防结露保粮食水分: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采用大风量小温差设计,避免空间和粮堆因温差过大而造成结露和水分丢失,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送风可完全穿透7m以上粮堆,使粮堆内部风量和冷量都均衡,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最低出风温度可达10℃以下,较低的温度可在特殊需要时快速补冷,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采用一键开停机、定温定时启停功能,同时可与智慧粮库进行远程通讯实现远程操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该系统包括粮仓顶部的通风管道1以及铺设在粮仓地面的拱形笼通风道2、检测杆3、风机4、冷却机组5和管道6,笼通风道2表面开设若干通风口;管道6用于连接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形成一个内循环通路,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之间安装风机4提供空气内循环动力;风机4设置一个回风口两个出风口,两出风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进风口,冷却机组5出风口与接笼通风道2连接;两个出风口与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检测杆3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储粮状态下,检测杆3伸入粮食内部;笼通风道2内安装有滚筒式金属叶轮9,该金属叶轮9的每片叶片上均分布有发热电阻丝10,发热电阻丝10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并配置开关;还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设置有温度和湿度阈值,并根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冷却机组5以及发热电阻丝10的工作状态。初始状态在第一阀门7导通、第二阀门8关闭、冷却机组5停机、发热电阻丝10断电;当温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阀门7关闭、第二阀门8导通、冷却机组5启动,从而形成冷却风进入到笼通风道2进行降温;当湿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发热电阻丝10通电产生高温,同时金属叶轮9在循环风作用下转动,将热量均匀散入到粮食中进行干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金属叶轮9配置有电机,当循环风不足以驱动金属叶轮9转动时由电机驱动,笼通风道2平行均匀铺设,两两笼通风道2之间的间距相等,金属叶轮9的叶片为六张,每间隔叶片上的发热电阻丝10共用一个开关,即形成两组发热系统,每组包括三根发热电阻丝10,通过开关可以控制整个金属叶轮9的发热功率,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称安装在检测杆3两侧,相邻两湿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10cm,所述微处理器以湿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检测数据的最大值作为控制标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n该系统包括粮仓顶部的通风管道(1)以及铺设在粮仓地面的拱形笼通风道(2)、检测杆(3)、风机(4)、冷却机组(5)和管道(6),所述笼通风道(2)表面开设若干通风口;/n所述管道(6)用于连接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形成一个内循环通路,所述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之间安装风机(4)提供空气内循环动力;/n所述风机(4)设置一个回风口两个出风口,两出风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进风口,所述冷却机组(5)出风口与接笼通风道(2)连接;所述两个出风口与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n所述检测杆(3)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储粮状态下,检测杆(3)伸入粮食内部;/n所述笼通风道(2)内安装有滚筒式金属叶轮(9),该金属叶轮(9)的每片叶片上均分布有发热电阻丝(10),所述发热电阻丝(10)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并配置开关;/n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温度和湿度阈值,并根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冷却机组(5)以及发热电阻丝(10)的工作状态;/n初始状态在第一阀门(7)导通、第二阀门(8)关闭、冷却机组(5)停机、发热电阻丝(10)断电;/n当温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阀门(7)关闭、第二阀门(8)导通、冷却机组(5)启动,从而形成冷却风进入到笼通风道(2)进行降温;/n当湿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发热电阻丝(10)通电产生高温,同时金属叶轮(9)在循环风作用下转动,将热量均匀散入到粮食中进行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粮仓内循环均温补冷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括粮仓顶部的通风管道(1)以及铺设在粮仓地面的拱形笼通风道(2)、检测杆(3)、风机(4)、冷却机组(5)和管道(6),所述笼通风道(2)表面开设若干通风口;
所述管道(6)用于连接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形成一个内循环通路,所述通风管道(1)和笼通风道(2)之间安装风机(4)提供空气内循环动力;
所述风机(4)设置一个回风口两个出风口,两出风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进风口,所述冷却机组(5)出风口与接笼通风道(2)连接;所述两个出风口与笼通风道(2)和冷却机组(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
所述检测杆(3)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储粮状态下,检测杆(3)伸入粮食内部;
所述笼通风道(2)内安装有滚筒式金属叶轮(9),该金属叶轮(9)的每片叶片上均分布有发热电阻丝(10),所述发热电阻丝(10)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并配置开关;
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温度和湿度阈值,并根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冷却机组(5)以及发热电阻丝(10)的工作状态;
初始状态在第一阀门(7)导通、第二阀门(8)关闭、冷却机组(5)停机、发热电阻丝(10)断电;
当温度大于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阀门(7)关闭、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洪忠李浩杰邹永明刘思达王钦周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