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80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用于与位于电控箱内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电控箱上设置有过孔,过孔对应发热元器件设置,换热装置包括: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本体和设置在导热本体上的突出部,突出部设置在导热本体的朝向电控箱的一侧,且突出部用于与发热元器件相抵接,以与发热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其中,突出部封堵过孔,以防止液态介质经由过孔进入电控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过程中易发生电控箱短路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换热装置伸入电控箱内后与位于电控箱内的发热元器件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电控箱具有供换热装置伸入的过孔。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过孔裸露在外,雨水或露水等容易通过过孔进入电控箱内,易导致电控箱发生短路,甚至引发用户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过程中易发生电控箱短路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用于与位于电控箱内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电控箱上设置有过孔,过孔对应发热元器件设置,换热装置包括: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本体和设置在导热本体上的突出部,突出部设置在导热本体的朝向电控箱的一侧,且突出部用于与发热元器件相抵接,以与发热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其中,突出部封堵过孔,以防止液态介质经由过孔进入电控箱内。进一步地,导热本体具有安装孔,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穿设在安装孔上,换热管道内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换热管道和/或安装孔内流通,以与导热结构进行换热。进一步地,导热本体与电控箱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换热装置还包括:吸水件,设置在突出部的外周面与过孔的孔壁之间。进一步地,导热本体与突出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导热本体和突出部为分体结构,且导热本体与突出部粘接、或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或焊接。进一步地,导热结构与发热元器件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或粘接。进一步地,导热结构具有盲孔,紧固件通过盲孔连接发热元器件和导热结构。进一步地,换热装置还包括:过渡连接结构,突出部通过过渡连接结构与导热本体连接,过渡连接结构的上表面具有导流槽;和/或过渡连接结构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以将位于上表面上的液态介质引流至换热装置的下方。进一步地,突出部的上表面为台阶面,沿导热本体至电控箱的方向上,突出部的纵截面面积增大;其中,突出部的纵截面与换热装置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突出部为板状结构,突出部包括上表面、两个侧面和下表面,上表面的一端通过一个侧面与下表面的一端连接,上表面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侧面与下表面的另一端连接,上表面具有导流槽,导流槽延伸至至少一个侧面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电控箱上设置有过孔,过孔对应发热元器件设置。突出部设置在导热本体的朝向电控箱的一侧,且突出部用于与发热元器件相抵接,以与发热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这样,突出部封堵过孔,以防止液态介质(雨水或露水)经由过孔进入电控箱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过程中易发生电控箱短路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上述设置使得换热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降低了换热装置的加工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装置的实施例一与电控箱装配时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装置与电控箱装配时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装置的仰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导热结构;14、导热本体;15、突出部;151、上表面;152、侧面;153、下表面;16、盲孔;20、换热管道;40、电控箱;41、发热元器件;42、过孔;5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过程中易发生电控箱短路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换热装置用于与位于电控箱40内的发热元器件41进行换热,电控箱40上设置有过孔42,过孔42对应发热元器件41设置,换热装置包括导热结构10。其中,导热结构10包括导热本体14和设置在导热本体14上的突出部15,突出部15设置在导热本体14的朝向电控箱40的一侧,且突出部15用于与发热元器件41相抵接,以与发热元器件41进行热量交换。其中,突出部15封堵过孔42,以防止液态介质经由过孔42进入电控箱40内。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突出部15设置在导热本体14的朝向电控箱40的一侧,且突出部15用于与发热元器件41相抵接,以与发热元器件41进行热量交换。这样,突出部15封堵过孔42,以防止液态介质(雨水或露水)经由过孔42进入电控箱40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过程中易发生电控箱短路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上述设置使得换热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降低了换热装置的加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本体14具有安装孔,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管道20。其中,换热管道20穿设在安装孔上,导热结构10具有安装孔,换热管道20穿设在安装孔内。换热管道20内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换热管道20和/或安装孔内流通,以与导热结构10进行换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在换热管道20内流通,以与导热结构10进行换热。换热管道2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弧形管段及第二直管段,第一直管段包括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与安装孔过盈配合,第二直管段包括第二变径段,第二变径段与安装孔过盈配合。这样,在换热管道20与导热结构10完成安装后,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换热管道20与导热结构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换热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使二者稳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样,换热介质在换热管道20内流通,以通过换热管道20与导热结构10进行热量交换。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管道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换热介质在安装孔内流通,以与导热结构10进行换热。换热管道20包括第一直管段、弧形管段及第二直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伸入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焊接,弧形管段的两端均伸入安装孔内与安装孔焊接,换热介质经由第一直管段或第二直管段进入安装孔内。这样,流入安装孔内的换热介质直接与导热结构换热,进而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与位于电控箱(40)内的发热元器件(41)进行换热,所述电控箱(40)上设置有过孔(42),所述过孔(42)对应所述发热元器件(4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n导热结构(10),包括导热本体(14)和设置在所述导热本体(14)上的突出部(15),所述突出部(15)设置在所述导热本体(14)的朝向所述电控箱(40)的一侧,且所述突出部(15)用于与所述发热元器件(41)相抵接,以与所述发热元器件(41)进行热量交换;其中,所述突出部(15)封堵所述过孔(42),以防止液态介质经由所述过孔(42)进入所述电控箱(4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与位于电控箱(40)内的发热元器件(41)进行换热,所述电控箱(40)上设置有过孔(42),所述过孔(42)对应所述发热元器件(4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
导热结构(10),包括导热本体(14)和设置在所述导热本体(14)上的突出部(15),所述突出部(15)设置在所述导热本体(14)的朝向所述电控箱(40)的一侧,且所述突出部(15)用于与所述发热元器件(41)相抵接,以与所述发热元器件(41)进行热量交换;其中,所述突出部(15)封堵所述过孔(42),以防止液态介质经由所述过孔(42)进入所述电控箱(4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14)具有安装孔,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
换热管道(20),所述换热管道(20)穿设在所述安装孔上,所述换热管道(20)内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管道(20)和/或所述安装孔内流通,以与所述导热结构(10)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14)与所述电控箱(40)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
吸水件,设置在所述突出部(15)的外周面与所述过孔(42)的孔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14)与所述突出部(15)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14)和所述突出部(15)为分体结构,且所述导热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强贺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