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包括外壳、上绝缘壳、定子铁芯和下绝缘壳,上绝缘壳从定子铁芯的上部和下绝缘壳从定子铁芯的下部插入定子铁芯内并卯榫设置,外壳设置在上绝缘壳上,上绝缘壳包括上绝缘壳体、绕线部件和上绝缘套,绕线部件和上绝缘套设置在上绝缘壳体上,下绝缘壳包括下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套,下绝缘套设置在下绝缘壳体上,外壳上设置有走线凹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组装,方便部件的更换,降低维修的成本,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使电机定子绕组最大化,提高电机的做功能力,整体稳定,质量可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英文为Electric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能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定子是电动机或发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进而产生(输出)电流。定子一般包括定子铁芯和绝缘壳,现有的定子铁芯和绝缘壳是注塑成一体的,在绕线过程中,若绝缘壳有损坏,无法进行修补,造成定子整体的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应用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包括外壳、上绝缘壳、定子铁芯和下绝缘壳,所述上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部和所述下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下部插入所述定子铁芯内并卯榫设置,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上,所述上绝缘壳包括上绝缘壳体、绕线部件和上绝缘套,所述绕线部件和所述上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上,所述下绝缘壳包括下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套,所述下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下绝缘壳体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走线凹槽。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本体和第二铁芯本体,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环形,所述第二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T型,所述第二铁芯本体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本体上,所述第一铁芯本体与所述第二铁芯本体一体成型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部件与所述上绝缘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线槽。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部件上设置有凸起。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部件的边缘与所述上绝缘套的进线边缘对齐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套的出线处与所述绕线部件的边缘有一定距离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套和所述下绝缘套为U型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套的下端面和所述下绝缘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相互拼接的台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孔洞。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引出线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采用分体式组装,方便部件的更换,降低维修的成本,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使电机定子绕组最大化,提高电机的做功能力,整体稳定,质量可靠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中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中上绝缘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中下绝缘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包括外壳1、上绝缘壳2、定子铁芯3和下绝缘壳4。所述上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部和所述下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下部插入所述定子铁芯内并卯榫设置,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上。所述上绝缘壳和所述下绝缘壳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等绝缘材料,能够防止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导电。所述外壳具有固定和保护的作用。请参阅图2,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本体5和第二铁芯本体6,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环形,所述第二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T型,所述第二铁芯本体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内环上。所述第二铁芯本体与所述第一铁芯本体和所述第二铁芯本体连接处的切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铁芯本体与所述第二铁芯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铁芯本体的端部为T型设置,能够便于绕线。请参阅图3,所述上绝缘壳包括上绝缘壳体7、绕线部件8和上绝缘套9,所述绕线部件和所述上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上。所述上绝缘壳体的截面积为环形,所述上绝缘壳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绕线部件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上绝缘壳体的内环面平行设置。所述绕线部件与所述上绝缘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线槽10,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上的绕线能通过所述导线槽卡住。所述绕线部件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上的绕线也能通过所述凸起卡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铁芯本体为12个。所述绕线部件包括第一绕线部件和第二绕线部件设置,所述第一绕线部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二绕线部件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一绕线部件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件间隔设置,即所述第一绕线部件对应两个所述上绝缘套,所述第二绕线部件对应一个所述上绝缘套。所述绕线部件的边缘与所述上绝缘套的进线边缘对齐设置,即能直接进入进行绕线。所述上绝缘套的出线处与所述绕线部件的边缘有一定距离设置,因绕线是在所述上绝缘套处绕满设置,因此这一段距离方便拉线。请参阅图4,所述下绝缘壳包括下绝缘壳体12和下绝缘套13,所述下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下绝缘壳体上。所述下绝缘壳体的截面积为环形,所述下绝缘壳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直径相等。所述上绝缘套和所述下绝缘套为U型设置。所述上绝缘套的下端面和所述下绝缘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相互拼接的台阶,能够使卯榫的更加稳定,也可以不进行设置。所述上绝缘套和所述下绝缘套能够完全包裹住所述第二铁芯本体,达到绝缘的目的。请参阅图5,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走线凹槽14。所述走线凹槽既包括上凹槽,也包括下凹槽,根据走线的需要进行设置。所述外壳扣在所述上绝缘壳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孔洞15,所述孔洞能够方便绕线和组装时进行操作。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引出线柱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线柱为3个,能够将线引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采用分体式组装,方便部件的更换,降低维修的成本;二、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使电机定子绕组最大化,提高电机的做功能力;三、所述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整体稳定,质量可靠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绝缘壳、定子铁芯和下绝缘壳,所述上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部和所述下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下部插入所述定子铁芯内并卯榫设置,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上,所述上绝缘壳包括上绝缘壳体、绕线部件和上绝缘套,所述绕线部件和所述上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上,所述下绝缘壳包括下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套,所述下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下绝缘壳体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走线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绝缘壳、定子铁芯和下绝缘壳,所述上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部和所述下绝缘壳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下部插入所述定子铁芯内并卯榫设置,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上,所述上绝缘壳包括上绝缘壳体、绕线部件和上绝缘套,所述绕线部件和所述上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上,所述下绝缘壳包括下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套,所述下绝缘套设置在所述下绝缘壳体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走线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本体和第二铁芯本体,所述第一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环形,所述第二铁芯本体的截面积为T型,所述第二铁芯本体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本体上,所述第一铁芯本体与所述第二铁芯本体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机定子绝缘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件与所述上绝缘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线槽。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宁,缪爱军,王明仁,
申请(专利权)人:德威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