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45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包括本体,本体胸腔部位设置有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上设置有缸体,缸体内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的横截面积,第二腔室中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并与第二腔室侧壁密封的活塞,活塞下方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缸体外侧套设有能够向上回复的按压构件,按压构件的上侧面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和本体嘴部相连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采用任何电器元件,造价低,节省成本,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模拟人
本技术属于医用教学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模拟人。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国际代称CPR,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必须采取气道放开、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或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目前,学校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救助措施,及时对身边的病人进行急救,采用模拟人对学生进行训练,现有的模拟人中心肺模拟装置,会采用多种传感器,对所吹入的气压进行检测,保证模拟训练的可靠性,但是,对于使用各种传感器等电子元件,造价高;模拟人中的心肺调节装置不能方便的调节所吹入气体压力的设定,不适用于对不同年龄段人进行模拟心肺复苏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造成高、吹入压力调节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包括本体,本体胸腔部位设置有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上设置有缸体,缸体内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的横截面积,第二腔室中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并与第二腔室侧壁密封的活塞,活塞下方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缸体外侧套设有能够向上回复的按压构件,按压构件的上侧面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和本体嘴部相连通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构件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下侧面设置有内部设置有丝杠螺纹的导筒,导筒内套设有一端与下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螺杆,螺杆的下端穿设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穿设于转动轴上,转动轴穿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手轮。进一步的,所述手轮上设置有指针,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进一步的,导筒和螺杆上的丝杠螺纹为梯形丝杠螺纹。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滚动轴承与下支撑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道为钢丝橡胶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时,可以先调节活动板和活塞之间的间距,调整第一弹性件具有不同的弹力,来模拟不同年龄段人肺腔所需不同的吹入气体的压力;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采用任何电器元件,造价低,节省成本,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配合示意图;图3为手轮的正视图。图中:本体(1)、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3)、缸体(4)、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6)、活塞(7)、活动板(8)、第一弹性件(9)、按压构件(10)、通道(11)、第二弹性件(12)、导筒(13)、螺杆(14)、从动锥齿轮(15)、主动锥齿轮(16)、转动轴(17)、手轮(18)、指针(19)、刻度线(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包括本体1,本体1胸腔部位设置有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2上焊接有缸体4,缸体4内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均为圆柱腔体,第一腔室5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6的横截面积,第二腔室6中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并与第二腔室6侧壁密封的活塞7,活塞7上设置有密封圈,活塞7下方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和活塞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缸体4外侧套设有能够向上回复的按压构件10,按压构件10的上侧面与上支撑板3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5和本体1嘴部相连通的通道11。本实施例中,按压构件10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在所述按压构件10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第一弹性件9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按压构件10的下端和下支撑扳上侧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9和第二弹性件12均为压缩弹簧。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8下侧面设置有内部设置有丝杠螺纹的导筒13,导筒13内套设有一端与下支撑板2转动连接的螺杆14,螺杆14的下端穿设有从动锥齿轮15,从动锥齿轮15啮合有主动锥齿轮16,主动锥齿轮16穿设于转动轴17上,转动轴17穿出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手轮18;使用时,转动手轮18,带动主动锥齿轮16转动,从动锥齿轮15随着主动齿轮转动,进而螺杆14转动上下调节活动板8的位置,可以调整活动板8和活塞7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弹性件9具有不同的预紧力,可以模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肺腔所需压力。具体的,所述手轮18上设置有指针19,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20,在调整第一弹性件9的预紧力时,指针19和刻度线20可以量化手轮18转动的圈数,调节方便。本实施例中,导筒13和螺杆14上的丝杠螺纹为梯形丝杠螺纹;梯形丝杠螺纹具有自锁性,在调整好活动板8的位置时,活动板8不会自由下降,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14的下端通过滚动轴承与下支撑板2连接;保证螺杆14转动顺畅,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1为钢丝橡胶管,钢丝橡胶管韧性好,可以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使用本使用新型,在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时,可以先调节活动板8和活塞7之间的间距,调整第一弹性件9具有不同的弹力,来模拟不同年龄段人肺腔所需不同的吹入气体的压力;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采用任何电器元件,造价低,节省成本,使用方便。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胸腔部位设置有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2)上设置有缸体(4),缸体(4)内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第一腔室(5)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6)的横截面积,第二腔室(6)中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并与第二腔室(6)侧壁密封的活塞(7),活塞(7)下方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和活塞(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缸体(4)外侧套设有能够向上回复的按压构件(10),按压构件(10)的上侧面与上支撑板(3)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5)和本体(1)嘴部相连通的通道(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模拟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胸腔部位设置有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2)上设置有缸体(4),缸体(4)内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第一腔室(5)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6)的横截面积,第二腔室(6)中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并与第二腔室(6)侧壁密封的活塞(7),活塞(7)下方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和活塞(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缸体(4)外侧套设有能够向上回复的按压构件(10),按压构件(10)的上侧面与上支撑板(3)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5)和本体(1)嘴部相连通的通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10)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用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9)和第二弹性件(12)均为压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王宜珂王炳先刘毅尹争艳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