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13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器,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头贯通的管壳和穿设在管壳内的换热管,管壳的两端开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换热管穿设在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之间,管壳靠近后端面板的端部罩设有后密封罩,管壳靠近前端面板的端部罩设有前密封罩,前端面板上焊接有隔离板,进气腔连通有引气管,出气腔连通有泄气管,管壳靠近前端面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块,延伸块上开有与管壳相通的冷却液进口,管壳靠近后端面板的端部连通有冷却液泄出管,换热管上压有湍流凹坑,所述湍流凹坑的纵截面呈腰孔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散热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能够实现热交换的设备,主要用在废气、废水等物质的散热冷却处理。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和设置在管壳内的换热管,换热管内构成的的流体通道为管程,换热管外构成的流体通道为壳程,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时,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换热管的管壁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温度较高的流体被冷却,温度较低的流体被加热,进而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换热目的。目前,公告号为CN1064408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多个互相平行的换热管束,多个换热管束的两端共同连接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上,多个换热管束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内腔连通;所述壳体内侧上部固定多个上部折流板,壳体内上部的换热管束穿过多个上部折流板,壳体内侧下部固定多个下部折流板,壳体内下部的换热管束穿过多个下部折流板,多个上部折流板和多个下部折流板交错分布。上述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在进行废气的处理过程中,待处理的废气在换热管束中流动,冷却液在壳体内流动,废气通过与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实现自身的冷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设备中的换热管束的纵截面为圆形,内侧壁为光滑且平整的圆弧面,废气在移动过程中处于层流状态,具有散热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散热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头贯通的管壳和穿设在管壳内的换热管,所述管壳的两端开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所述换热管穿设在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之间,所述管壳靠近后端面板的端部罩设有后密封罩,所述后密封罩固定连接于管壳,所述管壳靠近前端面板的端部罩设有前密封罩,所述前密封罩固定连接于管壳,所述前端面板上焊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前密封罩内的空腔分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腔连通有引气管,所述出气腔连通有泄气管,所述管壳靠近前端面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开有与管壳相通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管壳靠近后端面板的端部连通有冷却液泄出管,所述换热管上压有湍流凹坑,所述湍流凹坑的纵截面呈腰孔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通过引气管进入进气腔中,通过换热管的引导,尾气进入后密封罩中,在尾气的持续进给下,尾气进入与出气腔相通的换热管,并最终通过出气腔和泄气管排出。尾气在从进气腔到出气腔的过程中,通过冷却液进口朝向管壳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与换热管内热的尾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尾气的冷却。尾气在换热管内行走的过程中,换热管内的湍流凹坑能够促使尾气形成湍流,使得气流的行走时长得到延长,同时使得尾气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增大,以此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果,具有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散热效率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管壳内设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沿着管壳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支撑隔板上开有供换热管穿过的穿过孔,所述支撑隔板上开有流动口,相邻两个支撑隔板上的流动口上、下错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在管壳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到支撑隔板的阻隔,冷却液呈“S”形在管壳内流动,“S”形的流动路径相比于直线型的流动路径,具有更长的流动路径,由此使得冷却液在管壳内的时长得到延长,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冷却效果。进一步的,关于隔离板对称的换热管之间连通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位于后密封罩内,所述后密封罩上连通有送气管和导气管,所述送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送气管和导气管相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进入过渡管内后,气流通过送气管进入后密封罩内,并通过导气管排出,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气流能够带出过渡管上的热量,以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管的管身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增大了过渡管的散热面积,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对尾气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湍流凹坑进入换热管内的底面呈锯齿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状的湍流凹坑底面减缓了气流的流动速度,由此延长了尾气在换热管内的时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湍流凹坑进入换热管内的折角处呈圆弧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过渡能够对气流进行引导,从而降低了气流在换热管内产生冲击的可能性,提高了湍流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湍流凹坑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并排焊接在湍流凹坑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片能够对换热管管身的热量进行引导和发散,以此使得本技术的散热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进一步的,所述管壳的侧壁向外冲压有凸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出腔增大了管壳内的体积,从而使得管壳内能够容纳更多的冷却液,以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尾气在换热管内行走的过程中,换热管内的湍流凹坑能够促使尾气形成湍流,使得气流的行走时长得到延长,同时使得尾气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尾气能够更长时间且更彻底地与废气进行热交换,具有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散热效率的优点;2.支撑隔板使得冷却液呈“S”形在管壳内流动,具有更长的流动路径,由此使得冷却液在管壳内的时长得到延长,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冷却效果;3.废气进入过渡管内后,气流通过送气管进入后密封罩内,并通过导气管排出,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气流能够带出过渡管上的热量,以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用于体现过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管壳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体现支撑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壳;11、延伸块;111、冷却液进口;12、冷却液泄出管;13、凸出腔;2、换热管;21、湍流凹坑;211、导热片;3、前端面板;31、隔离板;4、后端面板;5、后密封罩;51、送气管;52、导气管;6、前密封罩;61、进气腔;611、引气管;62、出气腔;621、泄气管;7、支撑隔板;71、穿过孔;72、流动口;8、过渡管;81、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两头贯通的管壳1和穿设在管壳1内的换热管2。管壳1的两端开口内分别焊接有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换热管2穿设在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之间。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露出前段面板和后端面板4,露出的端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前段面板和后端面板4。参照图1和图2,管壳1靠近后端面板4的端部罩设有后密封罩5,后密封罩5焊接于管壳1。管壳1靠近前端面板3的端部罩设有前密封罩6,前密封罩6通过螺栓连接于管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头贯通的管壳(1)和穿设在管壳(1)内的换热管(2),所述管壳(1)的两端开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所述换热管(2)穿设在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之间,所述管壳(1)靠近后端面板(4)的端部罩设有后密封罩(5),所述后密封罩(5)固定连接于管壳(1),所述管壳(1)靠近前端面板(3)的端部罩设有前密封罩(6),所述前密封罩(6)通过紧固件连接于管壳(1),所述前端面板(3)上焊接有隔离板(31),所述隔离板(31)将前密封罩(6)内的空腔分为进气腔(61)和出气腔(62),所述进气腔(61)连通有引气管(611),所述出气腔(62)连通有泄气管(621),所述管壳(1)靠近前端面板(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1),所述延伸块(11)上开有与管壳(1)相通的冷却液进口(111),所述管壳(1)靠近后端面板(4)的端部连通有冷却液泄出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上压有湍流凹坑(21),所述湍流凹坑(21)的纵截面呈腰孔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头贯通的管壳(1)和穿设在管壳(1)内的换热管(2),所述管壳(1)的两端开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所述换热管(2)穿设在前端面板(3)和后端面板(4)之间,所述管壳(1)靠近后端面板(4)的端部罩设有后密封罩(5),所述后密封罩(5)固定连接于管壳(1),所述管壳(1)靠近前端面板(3)的端部罩设有前密封罩(6),所述前密封罩(6)通过紧固件连接于管壳(1),所述前端面板(3)上焊接有隔离板(31),所述隔离板(31)将前密封罩(6)内的空腔分为进气腔(61)和出气腔(62),所述进气腔(61)连通有引气管(611),所述出气腔(62)连通有泄气管(621),所述管壳(1)靠近前端面板(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1),所述延伸块(11)上开有与管壳(1)相通的冷却液进口(111),所述管壳(1)靠近后端面板(4)的端部连通有冷却液泄出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上压有湍流凹坑(21),所述湍流凹坑(21)的纵截面呈腰孔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内设有支撑隔板(7),所述支撑隔板(7)沿着管壳(1)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支撑隔板(7)上开有供换热管(2)穿过的穿过孔(71),所述支撑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华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奇特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