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4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空调器,移动空调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和室内侧出风口;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中隔板,中隔板安装于壳体内;中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位于室内侧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积水槽,以及对应位于室外侧换热器上方并用以向室外侧换热器排水的排水槽,排水槽与积水槽连通,积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槽壁以及与第一槽壁连接的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呈夹角设置。通过将积水槽的槽底朝向排水槽倾斜,使得冷凝水在积水槽流动时,可以提高冷凝水在积水槽中流动的速率,以提高冷凝水的排放速率,从而提高移动空调中冷凝水的排放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在积水槽中积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
技术介绍
移动空调相较于传统的立式空调、挂式空调体型更加小巧,无需安装,移动方便,可随意放置在房屋内不同位置。目前移动空调的室内换热器较靠近室内侧的风道蜗壳,从而在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容易被气流吹落入风道蜗壳中,进而随风道蜗壳中的气流吹出到室内,导致吹水的情况出现,影响移动空调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旨在避免冷凝水进入到风道蜗壳中,以提高移动空调中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和室内侧出风口;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的上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室内侧进风口对应;以及室外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下方;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积水槽,以及对应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上方用以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排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积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不高于所述积水槽的底面,所述积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槽壁以及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呈夹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自其远离所述第二槽壁的一侧向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一侧朝下倾斜,所述第二槽壁自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一侧向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一侧朝下倾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170°≤α≤18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靠近积水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积水槽内,以与所述积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将所述积水槽划分为位于所述排水槽两侧的第一子积水槽和第二子积水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积水槽和/或第二子积水槽在靠近排水槽的一端设有呈阶梯状设置的第一台阶部,第一子积水槽和/或第二子积水槽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一台阶部向排水槽逐渐降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还设有位于室内侧换热器下方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和所述积水槽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水槽和所述积水槽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排水缺口,所述排水缺口和所述排水槽的位于所述积水槽内的部分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在靠近排水缺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接水槽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二台阶部向所述排水槽逐渐降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位于积水槽内的部分还凸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排水缺口相对,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间隔形成有排水间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槽底贯设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所述排水孔沿所述排水槽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用以将冷凝水排放至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排水孔的周缘凸设有水位限位柱。在一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排水孔的孔径大于其他任一所述排水孔的孔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移动空调出风时,自顶壁上凝聚的冷凝水,会沿移动空调器的侧壁或面板下流并流至积水槽中,而冷凝水能够通过积水槽流入排水槽中,进而通过排水槽将冷凝水流入室外侧换热器内。而通过将积水槽的槽底朝向排水槽倾斜,使得冷凝水在积水槽流动时,不仅能够将冷凝水更好的导引至排水槽中,还可以提高冷凝水在积水槽中流动的速率,以提高冷凝水的排放速率,从而提高移动空调中冷凝水的排放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在积水槽中积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器的部分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器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室内侧进风口2室内侧出风口3外壳10中隔板20积水槽21槽底211第一槽壁212第二槽壁22第一子积水槽23第二子积水槽24第一台阶部30排水槽31排水孔32挡水板321排水间隙33水位限位柱40支撑板41排水缺口50接水槽51第二台阶部60室外侧换热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并且,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如图1-4所示,其包括外壳3、中隔板10、室内侧换热器(图未示)及室外侧换热器60。其中,外壳3具有室内侧进风口1和室内侧出风口2;中隔板10安装于壳体内。室内侧换热器设置于外壳3内且位于中隔板10的上方,室内侧换热器与室内侧进风口1对应;室外侧换热器60设置于外壳3内,且位于中隔板10下方。其中,中隔板10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室内侧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积水槽2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器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和室内侧出风口;/n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n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的上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室内侧进风口对应;以及/n室外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下方;/n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积水槽,以及对应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上方用以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排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积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不高于所述积水槽的底面,所述积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槽壁以及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呈夹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和室内侧出风口;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的上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室内侧进风口对应;以及
室外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中隔板下方;
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积水槽,以及对应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上方用以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排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积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不高于所述积水槽的底面,所述积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槽壁以及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呈夹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自其远离所述第二槽壁的一侧向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一侧朝下倾斜,所述第二槽壁自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一侧向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一侧朝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170°≤α≤1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靠近所述积水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积水槽内,以与所述积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将所述积水槽划分为位于所述排水槽两侧的第一子积水槽和第二子积水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积水槽和/或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