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60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伏发电边框和储能电池,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上端固定有光伏发电区前面板,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下端设置有光伏发电边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表面固定有LED显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集成光伏发电模块、光电感应系统,智能显示控制系统,储能系统于一体的光伏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结构,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作为电致变色玻璃的框架构件,变色玻璃面板全嵌入型材的凹槽内,荷载由太阳能光伏组件承受,实现了电致变色玻璃一体成型的结构;采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吸收光能转换成电能,解决电致变色玻璃的电能需求,实现电致变色玻璃的智能化、多元化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
本技术属于变色玻璃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变色玻璃的技术主要采用有机或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即在外加电压、电流的驱动下,通过调节光的透过和吸收率,实现玻璃颜色的可逆性变化。由于电致变色玻璃可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扩散,同时改变光的反射强度,解决城市光污染的问题,因此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为了实现变色玻璃发生改变或保持改变光学的性能,需要连接外部电源进行电压、电流的供给,能耗较高且存在二次施工增加了施工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影响了变色玻璃整体效果的美观,同时需要外接控制开关进行调节控制,极大的限制了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所,且变色玻璃处于独立应用,未和新能源发电端有效结合,系统集成化应用处于相对空白。现有技术中,针对电致变色玻璃需要外接电源,外接控制开光调控玻璃对光的吸收及穿透性能。存在如下问题和技术缺点:连接外部电源,为了实现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部的热辐射及内部热源的扩散,保持冬暖夏凉,需要较大的电能消耗,无法满足节能的环保要求;电力供应需要进行电力的二次施工,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且造成施工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外部电源及控制开关的连接造成外部的连接线较为复杂影响了电致变色玻璃整体效果的美观程度;自身结构无法提供改变玻璃光学性能的电能供给,使变色玻璃的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所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限制;需要外部电源连接开关的辅助控制,自身无法集成智能显示及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多方施工,降低了电致变色玻璃的智能化;不具备一体成型的结构,加大了安装施工的困难程度;变色玻璃处于独立应用,未和新能源发电端有效结合,系统集成化应用处于相对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智能化、多元化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伏发电边框和储能电池,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上端固定有光伏发电区前面板,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下端设置有光伏发电边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表面固定有LED显示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上下端一侧固定有背板玻璃,所述背板玻璃和光伏电池之间与电致变色玻璃接触位置设置有光伏电池封装材料,所述光伏发电边框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光伏发电边框的一侧设置有储能电池,所述光伏发电边框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电感应器。优选的,所述光伏发电区前面板和光伏电池封装材料作为变色玻璃的框架构件,荷载整个变色玻璃结构,电源线端有效的集成于框架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以一个整体的结构直接安装至相关建筑物之上。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和光伏发电区前面板相结合,集成储能系统,除自身供给外剩余电力存储至储能电池。优选的,所述的光伏发电模块、光电感应系统、智能显示控制系统和储能系统一体成型组成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结构。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上集成了光电感应器的光电感系统及LED显示器的智能显示控制系统,通过光电感应系统感应变色玻璃的光线透过率,并将光线强度数据传感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光线透过率的需求,调整加载于变色玻璃的电压电流来智能调控玻璃颜色变化,选择性的进行光的吸收和反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集成光伏发电模块、光电感应系统,智能显示控制系统,储能系统于一体的光伏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结构,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作为电致变色玻璃的框架构件,变色玻璃面板全嵌入型材的凹槽内,荷载由太阳能光伏组件承受,实现了电致变色玻璃一体成型的结构;采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吸收光能转换成电能,解决电致变色玻璃的电能需求并提供光电感应系统、智能显示控制系统所需电能;通过加载于电致变色玻璃框架构件上的光电感应系统,感应透过光线的强度,并通过智能显示控制系统,显示透过变色玻璃上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光线照射度传感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光线透过率的需求,调整加载于变色玻璃的电压电流来智能调控玻璃颜色变化,通过玻璃颜色变化调节光线的透过率,实现电致变色玻璃的智能化、多元化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功能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连接图。图中:1、光伏发电区前面板;2、电致变色玻璃;3、光伏发电边框;4、背板玻璃;5、光伏电池;6、光伏电池封装材料;7、储能电池;8、控制系统;9、光电感应器;10、LED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玻璃2、光伏发电边框3和储能电池7,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端固定有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为了安装方便,电致变色玻璃2以一个整体的结构直接安装至相关建筑物之上,电致变色玻璃2的下端设置有光伏发电边框3,电致变色玻璃2的表面固定有LED显示器10,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下端一侧固定有背板玻璃4,背板玻璃4和光伏电池5之间与电致变色玻璃2接触位置设置有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为了升变色玻璃整体效果的美观程度,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和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作为变色玻璃的框架构件,荷载整个变色玻璃结构,电源线端有效的集成于框架凹槽内,光伏发电边框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控制系统8,光伏发电边框3的一侧设置有储能电池7,为了发挥新能源光伏发电模块的作用,电致变色玻璃2和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相结合,集成储能系统,除自身供给外剩余电力存储至储能电池7,光伏发电边框3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电感应器9,为了拓展变色玻璃的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所,光伏发电模块、光电感应系统、智能显示控制系统和储能系统一体成型组成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结构,为了实现变色玻璃的智能化应用,电致变色玻璃2上集成了光电感应器9的光电感系统及LED显示器10的智能显示控制系统,通过光电感应系统感应变色玻璃的光线透过率,并将光线强度数据传感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光线透过率的需求,调整加载于变色玻璃的电压电流来智能调控玻璃颜色变化,选择性的进行光的吸收和反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使用时,将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组装完成,背板玻璃4及光伏电池5构成凹槽结构,组成电致变色玻璃2框架构件,荷载整体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光伏发电边框3及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保护光伏电池5,光伏电池5通过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吸收光能,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电力,所产生的电力提供给电致变色玻璃2、控制系统8、光电感应器9及LED显示器10使用,并将剩余电力存储至储能电池7,储能电池7作为备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玻璃(2)、光伏发电边框(3)和储能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端固定有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下端设置有光伏发电边框(3),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表面固定有LED显示器(10),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下端一侧固定有背板玻璃(4),所述背板玻璃(4)和光伏电池(5)之间与电致变色玻璃(2)接触位置设置有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控制系统(8),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一侧设置有储能电池(7),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电感应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玻璃(2)、光伏发电边框(3)和储能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端固定有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下端设置有光伏发电边框(3),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表面固定有LED显示器(10),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的上下端一侧固定有背板玻璃(4),所述背板玻璃(4)和光伏电池(5)之间与电致变色玻璃(2)接触位置设置有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控制系统(8),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一侧设置有储能电池(7),所述光伏发电边框(3)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电感应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变色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区前面板(1)和光伏电池封装材料(6)作为变色玻璃的框架构件,荷载整个变色玻璃结构,电源线端有效的集成于框架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贞陈国栋陈维强刘景涛严军辉苗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富阎移动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