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8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所述抗震支架主体的顶端设有屋顶,且抗震支架主体的内部包括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顶端设有放置机构,且第一承载板的下方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承载板,且第二承载板的内部设有滑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抗震支架在每侧三根支架之间安装有连接杆,对整个抗震支架起到稳固的作用,连接杆的内部设有旋转轴,当抗震支架在没有使用前可以通过旋转轴收缩,在第二支架的外壁安装有振动报警器,当发生振动,报警器发出警报,抗震支架的下方连接有辅助机构,当固定的物品为多层时就将辅助机构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抗震支架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抗震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分布有多处地震带,地震频发,破坏性强,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建筑用抗震支架很够大大减少在地震发生时的晃动,在整体建筑抗震性能完好的情况下,能保证悬吊物品不发生脱落,大大减少因次生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现有的抗震支架是以重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仅承受竖向荷载,侧向摆动大,破坏临近设施,甚至脱落,水平地震作用缺乏支撑结构主要承担管线水平方向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抗震支架是以重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仅承受竖向荷载,侧向摆动大,破坏临近设施,甚至脱落,水平地震作用缺乏支撑结构主要承担管线水平方向的载荷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所述抗震支架主体的顶端设有屋顶,且抗震支架主体的内部包括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顶端设有放置机构,且第一承载板的下方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承载板,且第二承载板的内部设有滑道。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内侧包括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轴,且第一固定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且第二连接轴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有第三螺栓,且第三螺栓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设有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振动报警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壁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螺纹紧固件,且第二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轴,且第二固定轴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方连接有第一置物夹,所述第一置物夹的内部设有活动接口,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安装有抵压板,且抵压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置物夹,所述第二置物夹的内部设有伸缩杆。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第二螺纹紧固件,且第二螺纹紧固件的一侧连接有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的底部连接有第四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第一螺栓与屋顶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二螺栓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支架构成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夹的内部环绕设有活动接口,所述第二置物夹的内部设有均等距设有伸缩杆。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架的外壁等距设有三个第二螺纹紧固件,且第四支架关于第二承载板的中轴线对称。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抗震支架在每侧三根支架之间安装有连接杆,对整个抗震支架起到稳固的作用,在发生地震时不易变形,连接杆的内部设有旋转轴,当抗震支架在没有使用前可以通过旋转轴收缩,节省存放占据的空间。2、本技术中,第二支架的外壁安装有振动报警器,当发生振动时,报警器接受到信息,发出警报,提醒建筑内的人员及时离开,放置夹在固定物品时可以根据物品的大小调节活动接口。3、本技术中,抗震支架的下方连接有辅助机构,当固定的物品为多层时就将辅助机构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抗震支架的下方,第二置物夹可以通过伸缩杆自由调节大小,低压板还可以通过在滑道上运动对固定物品起到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滑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抗震支架主体;2、屋顶;3、固定机构;301、第一螺栓;302、第一连接轴;303、第一固定轴;304、第一支架;305、第二连接轴;306、第二支架;307、第三支架;308、第二固定轴;309、第一连接杆;310、旋转轴;311、第二螺栓;312、第一弹簧;313、振动报警器;314、第一螺纹紧固件;315、第二弹簧;316、第三螺栓;317、固定板;318、第二连接杆;4、第一承载板;5、放置机构;501、支撑架;502、第一置物夹;503、活动接口;504、抵压板;505、第二置物夹;506、伸缩杆;6、辅助机构;601、第二螺纹紧固件;602、第四支架;603、第四螺栓;7、第二承载板;8、滑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抗震支架主体1的顶端设有屋顶2,且抗震支架主体1的内部包括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承载板4,第一承载板4的顶端设有放置机构5,且第一承载板4的下方设有辅助机构6,辅助机构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且第二承载板7的内部设有滑道8。固定机构3的内侧包括有第一螺栓301,且第一螺栓30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302,第一连接轴302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03,且第一固定轴30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架304,第一支架304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305,且第二连接轴30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固定板317,固定板317的内部设有第三螺栓316,且第三螺栓316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弹簧315,第二弹簧315的顶端设有第二支架306,且第二支架306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振动报警器313,第二支架306的外壁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螺纹紧固件314,且第二支架306的顶部设有第一弹簧312,第一弹簧312的上方连接有第二螺栓311,第一支架304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08,且第二固定轴308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9,第二支架306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18,且第二连接杆318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架307,第二连接杆318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310。第一连接轴302通过第一螺栓301与屋顶2构成可拆卸结构,第二螺栓311通过第一弹簧312与第二支架306构成弹性结构,第二螺栓311下方安装有第一弹簧312在地震发生时构成弹性结构,缓解震感,加大抗震支架的抗震效果。放置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支撑架501,且支撑架501的上方连接有第一置物夹502,第一置物夹502的内部设有活动接口503,支撑架501的下方安装有抵压板504,且抵压板5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置物夹505,第二置物夹505的内部设有伸缩杆506,第一置物夹502可以通过内部的活动接口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架主体(1)的顶端设有屋顶(2),且抗震支架主体(1)的内部包括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承载板(4),所述第一承载板(4)的顶端设有放置机构(5),且第一承载板(4)的下方设有辅助机构(6),所述辅助机构(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且第二承载板(7)的内部设有滑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架主体(1)的顶端设有屋顶(2),且抗震支架主体(1)的内部包括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承载板(4),所述第一承载板(4)的顶端设有放置机构(5),且第一承载板(4)的下方设有辅助机构(6),所述辅助机构(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且第二承载板(7)的内部设有滑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有第一螺栓(301),第一螺栓(30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302),所述第一连接轴(302)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03),且第一固定轴(30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架(304),所述第一支架(304)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305),第二连接轴(30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固定板(317),所述固定板(317)的内部设有第三螺栓(316),且第三螺栓(316)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弹簧(315),所述第二弹簧(315)的顶端设有第二支架(306),且第二支架(306)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振动报警器(313),所述第二支架(306)的外壁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螺纹紧固件(314),第二支架(306)的顶部设有第一弹簧(312),所述第一弹簧(312)的上方连接有第二螺栓(311),所述第一支架(304)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08),且第二固定轴(308)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9),所述第二支架(306)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18),第二连接杆(3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沃建筑工程技术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