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7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包括位于变形缝的外部的第一止水带和位于变形缝的内部的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的第一端和第二止水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基座连接,第一止水带的第二端和第二止水带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基座连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变形缝两侧墙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形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采用双层止水带进行防水,且止水带具有富余量,不会因变形缝的变形而被拉断,使变形缝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通过止水带与基座之间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卡槽,使得止水带与基座的连接更加严密和稳固;通过基座的特殊形状,使其既可以安装于外墙平直段的变形缝上也可以安装于外墙拐角处的变形缝上,且不影响装饰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所示,传统外墙变形缝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挤塑聚苯板30进行封堵、然后外贴橡胶止水带40、最后用防水卷材50进行封闭止水,采用该方式,在变形缝10因温度应力等发生变形时,外贴止水带40容易被拉断,进而造成变形缝10漏水,而且止水带40覆盖于变形缝10上,对进行外墙的内部装饰造成施工不便,且影响装饰的美观。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既能适应变形缝变形又不影响内部装饰美观的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通过双层特殊折线形止水带的设置,使变形缝能够承受建筑物的沉降、伸缩、地震等全方位变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不影响外墙面的整体效果,保证室内装饰的美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位于变形缝的外部,所述第二止水带位于所述变形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上。通过于变形缝内、外同时设置止水带,使变形缝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通过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将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固定成一个整体,使该变形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供所述膨胀螺钉穿过的连接孔。通过上述结构,使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与变形缝两侧墙体的连接更加严密和稳固。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止水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止水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突起。通过上述结构,使第一止水带与第一基座以及第二止水带与第二基座的连接更加严密和稳固。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搭接至临近的所述端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孔。通过上述结构,使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轻松安装于设置在外墙平直段的变形缝两侧。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装饰层,所述固定部压设于所述端面与所述装饰层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的外表面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齐平。通过第一止水带与装饰层的齐平设置,保证了外墙面的整体效果,且不影响装饰美观。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的端面不齐平,包括较低端面和较高端面,临近所述较低端面一侧的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搭接至所述较低端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孔,临近所述较高端面一侧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形成有一斜面,所述斜面上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膨胀螺钉沿垂直于所述斜面的方向锚固至具有所述较高端面的墙体内。通过上述结构,使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轻松安装于设置在外墙拐角处的变形缝两侧。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较低端面上设置有装饰层,所述固定部压设于所述较低端面与所述装饰层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的外表面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齐平。通过第一止水带与装饰层的齐平设置,保证了外墙面的整体效果,且不影响装饰美观。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靠近两端的位置形成有朝向所述变形缝的内部的隆起,所述隆起上设有空腔。通过隆起对第一止水带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增加了第一止水带的富余量,避免了第一止水带被拉断而无法保证变形缝的防水性能;通过空腔的设置,使隆起在一定力的作用下空腔先变形,而隆起能够维持对第一止水带的支撑,保证第一止水带的外表面的平整。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止水带的截面呈折线形。通过上述改进,使第二止水带具有一定富余量,保证了变形缝发生变形时,第二止水带不被拉断。本技术嵌平型变形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为热塑性橡胶止水带。采用热塑性橡胶止水带,使止水带能够适应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同时保证止水带在水平应力的作用下被拉断。综上,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于变形缝上设置双层加强止水带,使变形缝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通过两基座将两止水带固定成一个整体,使该变形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通过对止水带的形状和材料的改进,保证了变形缝在变形时也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3、通过止水带与基座之间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卡槽,使得止水带与基座的连接更加严密和稳固;4、通过基座的特殊形状,使其既可以安装于外墙平直段的变形缝上也可以安装于外墙拐角处的变形缝上,且不影响装饰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汇总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传统的变形缝防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传统外墙变形缝的处理方式,无法保证在变形缝因温度应力等发生变形时的有效防水,且对于设置在外墙上的变形缝来说,对外墙的内部装饰造成施工不便,且影响装饰的美观。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适应变形缝变形又不影响内部装饰美观的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嵌平型变形缝防水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2和图4,图2示出了设置在外墙平直段上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图,图4示出了图2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结构图,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止水带41和第二止水带42,所述第一止水带41位于变形缝10的外部,所述第二止水带42位于所述变形缝10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带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4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基座43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4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基座43’连接,所述第一基座43和所述第二基座43’均通过膨胀螺钉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位于变形缝的外部,所述第二止水带位于所述变形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位于变形缝的外部,所述第二止水带位于所述变形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止水带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供所述膨胀螺钉穿过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止水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止水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搭接至临近的所述端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平型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国超王加张春明刘相涛张英龙张茂春赵小龙曲玉宝徐盛田杨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