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90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
本技术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它能够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及变形可靠地传递给下部结构,同时又能通过自身的构造特征协调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变形。由于山地轨道桥梁坡度大、转角大和水平力大,在桥面载荷发生变化时,梁体在纵桥向(顺桥向)方向容易相对支座发生转动。如图1所示,传统支座在上支座板2未转动时,上支座板2的侧挡块21与下支座板7的受力块71保持平行,水平载荷受力状态为面接触。如图2所示,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梁体一旦发生转动位移,柱面板4就会响应转动,此时,上支座板2的侧挡块21与下支座板7的受力块71不再保持平行,两者形成线接触,致使支座水平力承载状态恶化且无法改变,进而引起支座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梁体在纵桥向方向相对支座发生转动时,传统上支座板侧挡块与下支座板受力块不再保持平行,两者形成线接触而引起支座结构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该支座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且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本技术通过在下支座板上设置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上支座板侧挡块推动转动块绕转动轴发生转动,且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则始终为圆弧面接触,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块与下支座板侧面上的圆弧面涂覆有耐磨涂层,以提高两者接触耐磨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座板上设有上锚固件,用于与梁体进行锚固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下锚固件,用于与桥墩进行锚固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柱面板与上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滑板,所述柱面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滑板。该平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平面滑移功能,而柱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转动功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座板上与平面滑板相对的一面设有镜面不锈钢板,其与平面滑板组成的滑动摩擦副提供平面滑移功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平面滑板和柱面滑板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储脂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储存润滑脂,降低支座滑移及转动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平面滑板和柱面滑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下支座板上设置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上支座板侧挡块推动转动块绕转动轴发生转动,且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则始终为圆弧面接触,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支座在上支座板不转动时示意图。图2为传统支座在上支座板转动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纵桥向剖视图。图4为转动块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上支座板转动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横桥向剖视图。图中标记:1-上锚固件,2-上支座板,21-侧挡块,3-平面滑板,4-柱面板,5-转动块,51-转动轴,52-固定耳,6-柱面滑板,7-下支座板,71-受力块,8-下锚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7,所述上支座板2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7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2与下支座板7之间设有柱面板4,所述下支座板7上设有两个转动块5,两个所述转动块5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7两侧,所述转动块5一侧与上支座板2的侧挡块21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5另一侧与下支座板7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7上还设有固定耳52,所述转动块5通过转动轴51与所述固定耳52铰接,该固定耳可通过但不限于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支座板上,固定耳前端开圆柱孔,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耳前端圆柱孔中,并保持一定的间隙。本技术通过在下支座板上设置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上支座板侧挡块推动转动块绕转动轴发生转动,且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则始终为圆弧面接触,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5与下支座板7侧面上的圆弧面涂覆有耐磨涂层,以提高两者接触耐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座板2上设有上锚固件1,用于与梁体进行锚固连接;所述下支座板7上设有下锚固件8,用于与桥墩进行锚固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柱面板4与上支座板2之间设有平面滑板3,所述柱面板4与下支座板7之间设有柱面滑板6。该平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平面滑移功能,而柱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转动功能。所述上支座板2上与平面滑板3相对的一面设有镜面不锈钢板,其与平面滑板组成的滑动摩擦副提供平面滑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与下支座板侧面上的圆弧面涂覆有耐磨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上设有上锚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君于洋陈扬义何强罗浚滔宋海潮陈文曦王开云刘世龙王荣波张晟昕张建祥张仪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