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氯离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32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氯离子装置,包括净化筒和输气总管,所述净化筒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输气总管连通,所述净化筒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端贯穿净化筒并延伸至净化筒的内部,且转动柱外表面的底部与净化筒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净化技术领域。该除氯离子装置,利用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使得搅拌架对水进行搅拌,不断的将水扬起,增大上层与光源的接触面,加速次氯酸的光解,使得氯气和盐酸不断的挥发,加速氯离子的净化速度,有效的保证光解效率,极大的降低氯对人体存在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氯离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来水净化
,具体为一种除氯离子装置。
技术介绍
水厂出厂水余氯每升水中的含量在0.4至0.8毫克之间,通过管网的输送,到用户家中时都会有一定消退,能杀菌的氯自然有一定毒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氯划在“致癌分类”的第三类,为“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余氯致癌”目前流行病学调查也没有此方面直接认同和支持的证据,给使用者带来不确定的危害。自来水为了消毒,一般都会添加一定的漂白粉(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水解后会产生次氯酸,氯酸的强氧化性是消毒的主要原理,次氯酸在光照射下,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氢,氯化氢会随着光照慢慢挥发掉,从而达到除氯的效果,所以,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效的除氯,但是需要时间较长,导致光照除氯效率低下,导致人们放弃光照除氯,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氯离子装置,解决了,单纯光照除氯效率低下,导致人们放弃光照除氯,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氯离子装置,包括净化筒(1)和输气总管(2),所述净化筒(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输气总管(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筒(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柱(5),所述转动柱(5)的底端贯穿净化筒(1)并延伸至净化筒(1)的内部,且转动柱(5)外表面的底部与净化筒(1)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架(6),所述净化筒(1)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光照板(7)和透明板(8),且光照板(7)和透明板(8)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所述净化筒(1)右侧的顶部且位于光照板(7)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氯离子装置,包括净化筒(1)和输气总管(2),所述净化筒(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输气总管(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筒(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柱(5),所述转动柱(5)的底端贯穿净化筒(1)并延伸至净化筒(1)的内部,且转动柱(5)外表面的底部与净化筒(1)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架(6),所述净化筒(1)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光照板(7)和透明板(8),且光照板(7)和透明板(8)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所述净化筒(1)右侧的顶部且位于光照板(7)和透明板(8)之间连通有进液管(11),所述净化筒(1)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氯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筒(1)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净化筒(1)之间通过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守疆刘健冯明
申请(专利权)人:绿邦膜分离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