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16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23
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顶部设置有可前后翻转的顶盖,所述工作箱下部固定连接有顶箱,顶箱顶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盖,顶箱中部转动连接有柱状的单向拨轮,单向拨轮外圆周均匀开有多个拨槽,顶箱底部连通有消毒箱,消毒箱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消毒箱前侧设置有安全门;底座前侧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踏板;所述踏板向前摆动形成所述顶盖向后翻折、滑盖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踏板向后摆动形成所述单向拨轮转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感染科医疗废弃物存放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隔离感染的作用而导致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染科用隔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感染科是指专门收治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科室,在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会产生医疗废弃物,如一次性针头、纱布、废药液等,这些医疗废弃物如果不能妥善的存放,则不但会对其他患者造成感染,甚至会感染医护人员。在目前的感染科中,一般是将上述医疗废弃物直接丢弃到垃圾桶或者利器盒内,这两种装置均不能起到很好的隔离感染源的作用,还会因为多次使用发生感染,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医疗废弃物的妥善存放是目前感染科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感染科用隔离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感染科医疗废弃物存放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隔离感染的作用而导致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容易被感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顶部设置有可前后翻转的顶盖,所述工作箱下部固定连接有顶箱,顶箱顶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盖,顶箱中部转动连接有柱状的单向拨轮,单向拨轮外圆周均匀开有多个拨槽,顶箱底部连通有消毒箱,消毒箱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消毒箱前侧设置有安全门;底座前侧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踏板;所述踏板向前摆动形成所述顶盖向后翻折、滑盖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踏板向后摆动形成所述单向拨轮转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所述工作箱前侧设置有推手。优选的,所述踏板底端中部铰接于所述底座顶部,踏板底端前侧设置有弹簧,弹簧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踏板后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主连杆;工作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脚,支脚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工作箱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单向轴,单向轴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前齿轮和主凸轮;主连杆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凸轮左端面非圆心位置,前齿轮啮合连接有横齿轮带,横齿轮带后侧啮合连接有后齿轮,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后轴,后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箱内侧底部,后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中转齿轮,中转齿轮啮合连接有竖齿轮带;顶盖后端铰接于所述工作箱顶部,顶盖和工作箱的铰接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竖齿轮带顶部和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后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后凸轮,后凸轮端面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后连杆,后连杆前端铰接有所述滑盖后侧底部。优选的,所述单向轴和所述单向拨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向轴包括和所述前齿轮固定连接的外圈、和所述单向拨轮固定连接的内轴;内轴转动连接于外圈内侧,内轴外圆周通过转轴和扭簧均匀铰接有多个可前后摆动的棘爪,外圈内圆周设置有内棘齿,棘爪和所述内棘齿啮合。优选的,所述顶箱内侧前侧端均向中心设置有倾斜的挡板,挡板靠近中心侧开有弧槽,单向拨轮外圆周转动连接于滑槽内。优选的,所述安全门内侧垫有密封垫圈,所述安全门通过螺钉和所述消毒箱连接。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安全性和卫生性高,有效地隔离了感染源:通过顶盖和滑盖的双重配合可以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隔离,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有效地保护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2、本装置便捷性高:通过踩踏一次踏板可以实现顶盖和滑盖的打开,操作较为方便,使得医护人员能快速将医疗废弃物投放,提高了操作效率;当踏板放下时,单向拨轮会转动一定的角度,将其上部的拨槽内掉落的医疗废弃物转动至消毒箱内,使得顶箱内长期处于无医疗废弃物的环境,有效避免了上侧异味,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和卫生性。3、本装置实用性强:通过安全门可以提前在消毒箱内加入消毒液等消毒物品,在本装置储满之后,可以打开安全门将其内的废弃物送至专门处理的处理点,消毒清洗后便可以再次使用,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重复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第二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第一局部剖视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第二局部剖视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去除顶盖后的局部剖视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顶箱及消毒箱的轴测图。图7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顶箱的局部剖视的轴测图。图8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单向轴的轴测图。图9为本技术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的单向轴的爆炸图。附图中:1-底座、2-万向轮、3-踏板、4-消毒箱、5-安全门、6-支脚、7-工作箱、8-顶盖、9-主连杆、10-主凸轮、11-单向轴、12-前齿轮、13-横齿轮带、14-后轴、15-后齿轮、16-竖齿轮带、17-推手、18-弹簧、19-后凸轮、20-后连杆、21-滑盖、22-驱动齿轮、23-顶箱、24-单向拨轮、25-拨槽、26-挡板、27-外圈、28-内棘齿、29-棘爪、30-内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7,工作箱7顶部设置有可前后翻转的顶盖8,所述工作箱7下部固定连接有顶箱23,顶箱23顶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盖21,顶箱23中部转动连接有柱状的单向拨轮24,单向拨轮24外圆周均匀开有多个拨槽25,顶箱23底部连通有消毒箱4,消毒箱4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消毒箱4前侧设置有安全门5;底座1前侧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踏板3;所述踏板3向前摆动形成所述顶盖8向后翻折、滑盖21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踏板3向后摆动形成所述单向拨轮24转动的结构。所述底座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万向轮2,所述工作箱7前侧设置有推手17。通过顶盖8和滑盖21的双重配合可以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隔离,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有效地保护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通过踩踏一次踏板3可以实现顶盖8和滑盖21的打开,操作较为方便,使得医护人员能快速将医疗废弃物投放,提高了操作效率;当踏板3放下时,单向拨轮24会转动一定的角度,将其上部的拨槽25内掉落的医疗废弃物转动至消毒箱4内,使得顶箱23内长期处于无医疗废弃物的环境,有效避免了上侧异味,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和卫生性。通过安全门5可以提前在消毒箱4内加入消毒液等消毒物品,在本装置储满之后,可以打开安全门将其内的废弃物送至专门处理的处理点,消毒清洗后便可以再次使用,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重复性。通过万向轮2和推手17可以将本装置移动至任意所需位置,提高了本装置的便捷性。如图3所示,所述踏板3底端中部铰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踏板3底端前侧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踏板3后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主连杆9;工作箱7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脚6,支脚6底端固定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7),工作箱(7)顶部设置有可前后翻转的顶盖(8),所述工作箱(7)下部固定连接有顶箱(23),顶箱(23)顶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盖(21),顶箱(23)中部转动连接有柱状的单向拨轮(24),单向拨轮(24)外圆周均匀开有多个拨槽(25),顶箱(23)底部连通有消毒箱(4),消毒箱(4)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消毒箱(4)前侧设置有安全门(5);底座(1)前侧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踏板(3);/n所述踏板(3)向前摆动形成所述顶盖(8)向后翻折、滑盖(21)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踏板(3)向后摆动形成所述单向拨轮(24)转动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7),工作箱(7)顶部设置有可前后翻转的顶盖(8),所述工作箱(7)下部固定连接有顶箱(23),顶箱(23)顶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盖(21),顶箱(23)中部转动连接有柱状的单向拨轮(24),单向拨轮(24)外圆周均匀开有多个拨槽(25),顶箱(23)底部连通有消毒箱(4),消毒箱(4)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消毒箱(4)前侧设置有安全门(5);底座(1)前侧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踏板(3);
所述踏板(3)向前摆动形成所述顶盖(8)向后翻折、滑盖(21)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踏板(3)向后摆动形成所述单向拨轮(24)转动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万向轮(2),所述工作箱(7)前侧设置有推手(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染科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3)底端中部铰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踏板(3)底端前侧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踏板(3)后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主连杆(9);
工作箱(7)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脚(6),支脚(6)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工作箱(7)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单向轴(11),单向轴(11)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前齿轮(12)和主凸轮(10);
主连杆(9)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凸轮(10)左端面非圆心位置,前齿轮(12)啮合连接有横齿轮带(13),横齿轮带(13)后侧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媛媛王小平田喜梅田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