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筐灭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2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08
一种菌筐灭菌车,四角设有立梁,前侧两根立梁和后侧两根立梁之间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安装横梁,同侧的前后两根立梁之间、前后横梁之间安装侧担梁,侧担梁和横梁处于同一平面,前后横梁之间安装侧担梁的密度为每个菌筐的筐位设有两个侧担梁,立梁上部突出的立梁上边高度小于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车架底部后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固定轮,车架底部前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菌筐灭菌车,通过对架体结构、脚轮等设计,解决了整筐传送及灭菌后架车及脚轮变形问题,延长了搬运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筐灭菌车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生产流程中装好塑料袋后的料包需要从装袋处所传送到灭菌柜中,灭菌完后传送到冷却处进行冷却,最后传送到接种处进行接种,在传送过程中,人工多次搬移料筐或料包导致料包产生微孔而引起污染,通常采用搬运车进行搬运,传统搬运车经过多次灭菌会导致架体及角轮变形,造成传送困难,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搬运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筐灭菌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菌筐灭菌车,四角设有立梁2,前侧两根立梁2和后侧两根立梁2之间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安装横梁4,同侧的前后两根立梁2之间、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3,侧担梁3和横梁2处于同一平面,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的密度为每个菌筐7的筐位设有两个侧担梁3。所述立梁2上部突出的立梁上边1高度小于相邻横梁4之间的间距。车架底部后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固定轮5,车架底部前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万向轮6。本技术的菌筐灭菌车,通过对架体结构、脚轮等设计,解决了整筐传送及灭菌后架车及脚轮变形问题,延长了搬运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菌筐灭菌车侧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菌筐灭菌车主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菌筐灭菌车俯视结构图。图中:1、立梁上边,2、立梁,3、侧担梁,4、横梁,5、固定轮,6、万向轮,7、菌筐。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菌筐灭菌车结构如图1-3所示,架体四角设有立梁2,前侧两根立梁2和后侧两根立梁2之间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安装横梁4,同侧的前后两根立梁2之间、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3,侧担梁3和横梁2处于同一平面,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的密度为每个菌筐7的筐位设有两个侧担梁3。立梁2上部突出的立梁上边1高度小于相邻横梁4之间的间距。架体底部前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固定轮5,车架底部后侧两个角处分别安装万向轮6。该实施例中,架体分七层,前组脚轮为万向轮6,后组脚轮为固定轮5,架体及脚轮为耐高温材质,侧担梁3和横梁2处于同一平面,每筐位底有两个侧担梁3,通过上述结构及材料设计架体,结构更加合理,解决了整筐传送及灭菌后架车及脚轮变形问题,延长了搬运车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筐灭菌车,其特征在于:四角设有立梁(2),前侧两根立梁(2)和后侧两根立梁(2)之间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安装横梁(4),同侧的前后两根立梁(2)之间、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3),侧担梁(3)和横梁(4)处于同一平面,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的密度为每个菌筐(7)的筐位设有两个侧担梁(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筐灭菌车,其特征在于:四角设有立梁(2),前侧两根立梁(2)和后侧两根立梁(2)之间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安装横梁(4),同侧的前后两根立梁(2)之间、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3),侧担梁(3)和横梁(4)处于同一平面,前后横梁(4)之间安装侧担梁的密度为每个菌筐(7)的筐位设有两个侧担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