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装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水平设置,承载板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承载板转动连接,承载板的底端设置有稳定组件,承载板的顶端设置有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复合板材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利用支撑组件使复合板材倾斜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然后推动复合板材通过承载板带动滚轮在地面滚动,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复合板材的施工现场,达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对室内装修的重视,室内装修的发展带动装修公司的快速发展,在进行装修时常用到复合板材。现有的复合板材在使用时,常用运输车将复合板材从加工厂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储存室内,当使用时再由工人从储存室内搬运至装修的房间,然后进行复合板材的装修使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人在室内搬运复合板材时,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工人在室内搬运复合板材时,达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承载板,承载板水平设置,承载板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承载板转动连接,承载板的底端设置有稳定组件,承载板的顶端设置有支撑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运输车时,首先利用稳定组件和滚轮将承载板水平支撑,然后再将复合板材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利用支撑组件支撑复合板材,使复合板材稳定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然后将稳定组件远离地面,然后再推动复合板材带动承载板在地面滚动,使承载板带动复合板在室内运输,达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设置有若干个,每个竖杆均竖直设置,竖杆的底端与承载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设置在若干个竖杆的顶端,横杆与若干个竖杆均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复合板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时,复合板与横杆抵接,由于竖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承载板固定连接,两竖杆共同支撑横杆,使横杆对复合板材稳定支撑,提升支撑组件对放置在承载板顶端的复合板材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竖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与承载板固定连接,第二杆与横杆固定连接,第一杆和第二杆与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杆设置为第一杆和第二杆,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位置,调节竖杆的长度,调节横杆距承载板的距离,使横杆适用于支撑不同宽度的复合板材,提升支撑组件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槽和调节螺栓,调节槽开设在第一杆远离承载板的一端,第二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位于调节槽内,调节螺栓与调节槽的侧壁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槽的侧壁与第二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调节组件的时候,首先转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远离第二杆,然后再调节横杆与承载板之间的距离,使横杆带动第二杆在调节槽内滑动,当横杆至承载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毕后,转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与第二杆抵接,由于调节螺栓与调节槽的侧壁螺纹连接,所以调节螺栓将第二杆固定在调节槽内,调节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升竖杆调节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与横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运输车时,对把手施力,由于把手与横杆固定连接,所以把手将力传递至横杆,使横杆带通过承载板带动运输车在地面移动,提升推动运输车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组件包括稳定杆和抵接板,稳定杆一端与抵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有铰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稳定组件时,首先通过铰接组件将稳定杆相对承载板转动,使稳定杆带动抵接板与地面抵接,利用稳定杆和抵接板将承载板与地面固定,提升承载板在水平放置时与地面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组件包括铰接槽和铰接杆,铰接槽开设在承载板的一侧,铰接槽贯穿承载板的底端,稳定杆远离抵接板的一端位于铰接槽内,铰接杆设置在铰接槽内,铰接杆穿过稳定杆,铰接杆与稳定杆转动连接,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铰接槽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铰接组件时,首先转动稳定杆,使稳定杆位于铰接槽内的一端绕铰接杆转动,由于铰接杆的两端与铰接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稳定杆随铰接杆与铰接槽连接,由于铰接槽开设在承载板上,所以稳定杆与承载板连接,使稳定杆与承载板连接,提升稳定杆与承载板之间连接时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大承载板顶端的粗糙程度,当复合板材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时,增大复合板材与承载板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复合板材放置在承载板顶端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承载板、滚轮和支撑组件,将复合板材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然后推动复合板材使承载板带动复合板在室内运输,达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目的;2.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竖杆的长度,提升运输车使用时的实用性;3.通过设置稳定组件,提升承载板放置复合板材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放置板材的示意图;图3是旨在显示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旨在显示铰接组件的示意图。图中,1、承载板;11、滚轮;12、防滑纹;2、支撑组件;21、横杆;22、竖杆;221、第一杆;222、第二杆;23、把手;3、调节组件;31、调节槽;32、调节螺栓;4、稳定组件;41、稳定杆;42、抵接板;5、铰接组件;51、铰接槽;52、铰接杆;6、复合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水平设置,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滚轮11,滚轮11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组件4,承载板1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纹,承载板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位于承载板1的边缘。首先将稳定组件4与地面抵接,利用滚轮11和稳定组件4使承载板1水平放置,然后在承载板1的顶端放置复合板材6,利用支撑组件2使复合板材6倾斜放置在承载板1的顶端,然后再使稳定组件4远离地面,推动复合板材6通过承载板1带动滚轮11在地面滚动,使工人在室内搬运复合板材6时,达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目的。参照图1和图3,支撑组件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竖杆2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竖杆22均包括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均竖直设置,第一杆221的底端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第一杆221的顶端与第二杆222的底端与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槽31和调节螺栓32,调节槽31开设在第一杆221的顶端,第二杆222的底端位于调节槽31内,调节螺栓32与调节槽31的侧壁螺纹连接,调节螺栓32穿过调节槽31的侧壁与第二杆222的侧壁抵接,第二杆222的顶端与横杆21固定连接,每个竖杆22的第二杆222均与横杆21固定连接,横杆21靠近稳定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把手23,把手23与横杆21固定连接。使用支撑组件2时,首选转动调节螺栓32使调节螺栓32远离第二杆222,然后再调节横杆21至承载板1的距离,使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水平设置,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滚轮(11),滚轮(11)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组件(4),承载板(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水平设置,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滚轮(11),滚轮(11)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承载板(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组件(4),承载板(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竖杆(2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竖杆(22)均竖直设置,竖杆(22)的底端与承载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21)设置在若干个竖杆(22)的顶端,横杆(21)与若干个竖杆(22)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杆(22)包括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第一杆(221)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第二杆(222)与横杆(21)固定连接,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与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的室内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槽(31)和调节螺栓(32),调节槽(31)开设在第一杆(221)远离承载板(1)的一端,第二杆(222)远离横杆(21)的一端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兵王景泽赵天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当代创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