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空气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98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空气包,包括通风管和通风包,柔性空气包通风管的上端连通至柔性空气包通风包的下表面,柔性空气包通风管为伸缩管;柔性空气包通风包包括底层、顶层和多通道内通风体,柔性空气包底层和顶层的外边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风腔,柔性空气包多通道内通风体填充在由柔性空气包底层和顶层对接形成的通风腔中,在柔性空气包顶层上开设上通风孔,在柔性空气包底层的中央开设通风连接孔,柔性空气包通风管的上端连接至柔性空气包通风连接孔。本柔性空气包简单,通风效果好,安装方便,成本低,适合于批量生产,在沙发、床垫、汽车等多场合都可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空气包
本技术涉及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空气包。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座椅的通风性便是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夏季虽然有自动空调能够保持车内恒定温度,但由于乘员身体与座椅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排除,会使人感觉非常不舒服。座椅通风独有的通风循环系统,源源不断的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流出,防止臀部与后背积汗,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目前市场上部分高档汽车已经具备通风功能,较为通用的有两种通风装置。一种如技术专利CN103042960A公布了一种座椅通风装置的布置结构,在汽车座椅的海绵承载垫内设一个凹陷的风扇架构区,将多个轴流风机置于其中,达到通风的目的。这种通风装置,会对汽车座椅主体海绵垫造成较大的破坏,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造成坐垫表面的塌陷,且安装非常复杂。另一种如技术专利ZL200720151433.2公布的一种汽车通风座椅结构,在汽车座椅坐垫和背靠部的泡绵上均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孔及沿进气孔辐射延伸的若干具有一定深度的空气流道,通过送风装置将车内环境空气经进气孔送入空气流道,再由空气流道通过各椅套的滤网层和带有若干透气孔的表面层与人体接触,实现热交换。这种通风装置,出风会聚集在座椅表面的局部位置,出风非常不均匀,影响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空气包,其能解决沙发座椅弹簧包安装通风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柔性空气包,包括通风管和通风包,所述通风管的上端连通至所述通风包的下表面,所述通风管为伸缩管;所述通风包包括底层、顶层和多通道内通风体,所述底层和顶层的外边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多通道内通风体填充在由所述底层和顶层对接形成的通风腔中,在所述顶层上开设上通风孔,在所述底层的中央开设通风连接孔,所述通风管的上端连接至所述通风连接孔。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包括波纹管体和端部连接盘,所述端部连接盘在所述通风连接孔处连接至所述底层。优选的,所述通风管整体采用柔性或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通风包的底层和顶层均为柔性薄膜层,且所述底层采用TPU膜,所述顶层采用无纺布制成。优选的,所述多通道内通风体为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通过所述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本身的规则或不规则的通风道或通风网孔使得气流在上通风孔与通风连接孔之间流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柔性空气包,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成本低;2)应用范围广,可被广泛用于汽车座椅,沙发,床等的通风2)安装方便,省时省力;3)通风管为伸缩性,通用性强;4)通风包内层为柔软三维经纬编织网,通风均匀,可实现任意位置的通风;5)通风管和通风包结合为一体式,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柔性空气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柔性空气包的吸风示意图;图3为柔性空气包的出风示意图;图4为通风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风包的仰视图;图6为通风包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A-A处截面图;图8为图6中B-B处截面图;图9是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风包;2、通风管;21、波纹管体;22、端部连接盘;11、底层;12、顶层;13、多通道内通风体;14、上通风孔;15、通风连接孔;16、平顶层;17、侧边层;18、水平通风道;19、竖直通风道;20、侧边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9,一种柔性空气包,包括通风包1和通风管2,通风管2的上端连通至通风包1的下表面,通风管2为伸缩管或弹性管。其中,通风包1包括底层11、顶层12和多通道内通风体13,底层11和顶层12的外边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风腔,多通道内通风体13填充在由底层11和顶层12对接形成的通风腔中,在顶层12上开设上通风孔14,在底层11的中央开设通风连接孔15,通风管2的上端连接至通风连接孔15。通风管2的上端连接至所述通风连接孔15。其中,通风管2包括波纹管体21和端部连接盘22,所述端部连接盘22在所述通风连接孔15处连接至所述底层11。通风管2整体采用柔性或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管2为柔性或弹性的橡胶管。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包1的底层11和顶层12均为柔性薄膜层,且所述底层11采用TPU膜,所述顶层12采用无纺布制成。可替换的,柔性薄膜层可以都采用TPU膜,也可以为类似的其它柔性塑料薄膜。对于所述多通道内通风体13,其采用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通过所述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本身的规则或不规则的通风道或通风网孔使得气流在上通风孔14与通风连接孔15之间流通。一个实施例中,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包括外网、中间层和内网,其中外网和内网的网孔相同或不同,而中间层采用细密的丝棉结构,且丝棉的空隙小于外网和内网的网孔。另一个实施例中,三维经纬编织网结构可以采用两层交叉的网筛结构。另一实施例中,顶层12包括平顶层16和在平顶层16周边一体成形的侧边层17。进一步的,平顶层16和侧边层17采用柔性塑料薄膜。底层11和顶层12随着多通道内通风体13的外形而定。可替换的,底层11和顶层12采用弹性板体结构,且所述顶层12的平顶层16和侧边层17一体形成盖状结构,且盖状结构的顶层的侧边层外沿与所述底层11的周边扣合,并通过粘结或焊接方式连接,以此形成通风腔,将多通道内通风体13容纳其中。可替换的,底层12采用弹性板结构,而由平顶层16和侧边层17构成的顶层12整体采用柔性塑料薄膜,并可以任意形状将多通道内通风体13包覆在底层12的板体上。参见图9,通风管2包括波纹管体21和端部连接盘22。一个实施例中,通风连接孔15为台阶孔,其台阶孔的外孔径与端部连接盘22的外径适配,通风管2与所述通风包1通风连接孔15过盈配合,并采用胶体或胶带密封连接。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包1整体为但不限于方形体或圆形截面体,优选为方形体。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8,多通道内通风体13为三维经纬编织网。在多通道内通风体13上开设多根水平通风道18、竖直通风道19和侧边道20,竖直通风道19贯穿水平通风道18设置,水平通风道18的两端与侧边道20连通。其中,上通风孔14、通风连接孔15、水平通风道18、竖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空气包,包括通风管(2)和通风包(1),所述通风管(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通风包(1)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为伸缩管;所述通风包(1)包括底层(11)、顶层(12)和多通道内通风体(13),所述底层(11)和顶层(12)的外边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多通道内通风体(13)填充在由所述底层(11)和顶层(12)对接形成的通风腔中,在所述顶层(12)上开设上通风孔(14),在所述底层(11)的中央开设通风连接孔(15),所述通风管(2)的上端连接至所述通风连接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空气包,包括通风管(2)和通风包(1),所述通风管(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通风包(1)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为伸缩管;所述通风包(1)包括底层(11)、顶层(12)和多通道内通风体(13),所述底层(11)和顶层(12)的外边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多通道内通风体(13)填充在由所述底层(11)和顶层(12)对接形成的通风腔中,在所述顶层(12)上开设上通风孔(14),在所述底层(11)的中央开设通风连接孔(15),所述通风管(2)的上端连接至所述通风连接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空气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包括波纹管体(21)和端部连接盘(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亚萍邵旭平
申请(专利权)人:盟栎舒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