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78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
,城市下穿隧道施工中,进行装配式城市下穿隧道框架的预制时,传统工艺通常是采用定型组合钢模进行独立生产,即,先设计位置安装预埋组件,然后进行浇筑模板的安装和调整,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最后转运存放,即完成隧道框架的预制工作,虽然这样的方式在目前的隧道框架预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采用上述的预制方式,在进行预制施工中,在对浇筑模板进行组拼和拆装工作时,需要配合大型吊装设备辅助,为了降低模板在组拼和拆装过程中的变形风险,所以对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都有较高要求,不仅大幅增加了模板成本,而且也导致模板重量较大,由此,对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也具有较高要求,同时也给组拼过程带较大的麻烦,不仅难以保证良好的装配精度,导致形成的隧道框架预制构件精度较差,同时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这样的不足,对于长度越长的预制构件,影响愈加显著。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预制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风险以及提高隧道框架预制构件预制精度的预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隧道框架构件预制施工存在成本高、施工风险大、构件预制精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预制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风险以及提高隧道框架预制构件预制精度的预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在本方案中,框架节段为隧道框架沿长度方向划分而成,在框架节段预制完成后,各框架节段组拼,即形成隧道框架,在本方案中,所述底模组件与侧模组件、端模组件和内模组件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端模组件与所述侧模组件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内模组件的浇筑位置为进行预制构件浇筑时,内模组件所处位置,内模组件的脱离位置为在预制构件浇筑完成后,内模组件与预制构件脱离后的位置,在预制构件硬化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与预制构件内壁脱离,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朝脱离位置移动时,需要保证内模组件移动过程中不碰撞预制构件。在进行隧道框架节段的预制施工时,将底模组件布置在预设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行走组件移动内模支架至预设位置,内模支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至浇筑位置,然后通过起吊设备辅助安装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使底模组件与侧模组件、端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合围成与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浇筑腔内按照设计位置布置预埋件后,在该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通过起吊设备辅助拆除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通过内模支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移动至脱离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行走组件移动内模组件至下一框架节段的浇筑位置,在该位置设置底模组件,并如前述的进行组拼,形成下一框架节段的浇筑腔,如此循环,形成若干框架节段的预制工作,采用本申请的模具,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切换是通过驱动装置来实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驱动,也可以是液压油缸等常规驱动设备,相较于传统组拼和拆除方式而言,更加方便快捷,也降低了传统吊运方式存在的施工风险等不足,在一个框架节段施工完毕后,由第一行走组件运载至下一框架节段浇筑位置,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内模组件因吊装而导致内模组件变形的风险,所以相对于传统施工方式而言,降低了对内模组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进而降低了模具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各个组件的组拼和拆除难度,进一步方便了施工的同时,也利用提高框架节段的预制精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底模组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行走组件,在框架节段预制完成后可以通过第二行走组件移动框架节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为轮轨式行走装置,在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对应的地面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与隧道框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工作区,所述工作区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框架节段长度的两倍,在每个工作区都设置有一个内模组件、内模支撑架和第一行走组件,在每个工作区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底模组件,在至少一个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采用上述方案,是进行框架节段预制时,先在一个工作区内进行框架节段的预制工作,当该预制框架节段浇筑并硬化后,将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拆除并起吊至下一个工作区,与该工作区的内模组件相配合,进行另一个框架节段的预制工作,在该框架节段预制完成后,将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拆除并起吊至下一个工作区,或者起吊至前方框架节段养护完成的工作区,该工作区框架节段养护完成,内模组件脱离框架节段,并通过小车移动至该工作区下一框架节段的预制位置,并与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相配合,进行该工作区下一框架节段的预制,如此,在各个工作区中通常进行施工,共用一套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当某个工作区的框架节段养护完成,并该节段的下一个节段也预制浇筑硬化完成时,将该框架节段起吊至存放区域存放,使该框架节段的底模组件能够被周转使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模组件包括固定端模组件和移动端模组件,所述固定端模组件与所述框架节段长度方向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移动端模组件与所述框架节段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相适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端模组件包括固定端模和斜撑,所述斜撑设置在所述固定端模背离框架节段的一侧,所述斜撑上端与所述固定端模销轴连接,下端与地面基础销轴连接,所述斜撑长度可调。通过斜撑的长度控制,即可实现对固定端模位置的调整,利于高精度组装的同时,也方便脱模工序,同时还提高了固定端模位置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端模组件包括移动端模,在所述移动端模与内模支架之间还销轴连接有液压油缸。通过该液压油缸实现移动端模的位置调整以及脱模操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模组件包括侧模和侧模支架,所述侧模支架与所述侧模之间连接有液压油缸。通过该液压油缸驱动侧模在浇筑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切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三行走组件,所述第三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侧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三行走组件轮轨式行走装置,在所述第三行走组件对应的地面设置有轨道,轨道的长度方向与隧道框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通过设置第三行走组件,首先是方便了侧模组件的移动,同时还利用精密装配,相较于传统采用吊装设备进行浇筑模具组拼的方式而言,采用本申请的形走组件,能够确保良好的装配精度,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底模组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底模组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为轮轨式行走装置,在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对应的地面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与隧道框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工作区,所述工作区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框架节段长度的两倍,在每个工作区都设置有一个内模组件、内模支撑架和第一行走组件,在每个工作区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底模组件,在至少一个底模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肖东王杰谭琪刘佳欣郑洲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