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76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包括呈筒型设置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钻夹头,所述钻夹头上安装有钻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螺纹杆、轴承、刻度尺、固定板、滑动板、电机、支杆和外壳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转动螺纹杆调节电机在外壳内部位置的效果,实现了通过调节电机位置调节对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深度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支杆观察移动的距离,判断钻头在木质古建筑上的打孔深度;通过观察窗和外壳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观察窗安装在外壳靠近钻头一端的效果,实现了便于观察钻头在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位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
技术介绍
古代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由于被保护建筑的自身历史价值、使用功能、残损程度和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物古建筑修缮做法:首先是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即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原工艺恢复被保护建筑的原有风格,甚至使其焕然一新,这种做法一般用在价值极高的文物古建筑、古遗迹等,原有的用途未被改变或作为参观等使用;其次是可识别性,新旧对比明显:强调修缮的时代痕迹,使得修缮的部位可以明显地区别于原有部分,这种方式在欧洲的古建筑维修时较多采用,近几年国内也开始使用;第二类是古建筑改造和再利用修缮做法: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用现代的空间艺术语言与已存在的历史建筑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在古建筑改造更新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时经常需要进行开孔,比如上述第一类古建筑修缮做法施工时的勘查实验、防害修补、抢险加固工程,第二类古建筑改造利用工程中的安装加固、装修改造等工程。两类施工均需最小程度破坏原材质的开孔工具,以解决复杂施工面的开孔施工,并有效的控制开孔深度,确保施工的有效性和最小破坏性。传统的手工开孔工具和现代开工机具的局限性都不能满足古建筑修缮施工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包括呈筒型设置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钻夹头,所述钻夹头上安装有钻头,所述外壳远离钻头的一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贯穿外壳并向外延伸,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支杆对应的滑动口,所述外壳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出线孔。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滑动板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电机的一侧设有与轴承对应的安装槽。优选地,所述螺纹杆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位于滑动口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联轴器的一端与钻夹头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外侧壁设有观察窗。优选地,所述外壳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螺纹杆、轴承、刻度尺、固定板、滑动板、电机、支杆和外壳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转动螺纹杆调节电机在外壳内部位置的效果,实现了通过调节电机位置调节对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深度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支杆观察移动的距离,判断钻头在木质古建筑上的打孔深度;2、通过观察窗和外壳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观察窗安装在外壳靠近钻头一端的效果,实现了便于观察钻头在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位置的功能,避免打孔位置出现误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滑动板;3、电机;4、联轴器;5、固定杆;6、钻夹头;7、钻头;8、橡胶圈;9、出线孔;10、控制开关;11、轴承;12、螺纹杆;13、固定板;14、滑动口;15、支杆;16、把手;17、刻度尺;18、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包括呈筒型设置的外壳1,外壳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滑动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钻夹头6,钻夹头6上安装有钻头7,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远离联轴器4的一端与钻夹头6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联轴器4和钻夹头6均为现在市场上已经在出售的产品,在此不做过多叙述,联轴器4的作用是便于将电机3上的输出轴与固定杆5连接到一起,便于将钻夹头6与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到一起;钻夹头6的作用是固定钻头7,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对应的钻头7,通过电机3转动带动钻头7转动,对木质古建筑的表面进行打孔。其中,外壳1远离钻头7的一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3并与滑动板2转动连接,滑动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5,支杆15的顶部贯穿外壳1并向外延伸,外壳1上设有与支杆15对应的滑动口14,螺纹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11与滑动板2连接,滑动板2远离电机3的一侧设有与轴承11对应的安装槽,螺纹杆12远离轴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通过顺时针转动把手16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顺时针转动增加了螺纹杆12延长进外壳1内部的长度,从而达到了往远离固定板13的方向调节滑动板2的效果,实现了对电机3位置调节的功能,通过调节电机3的位置,达到了钻头7钻进木质古建筑中的深度,实现了对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深度的调节;支杆15的作用是防止滑动板2随着螺纹杆12的转动而转动,限制滑动板2只能左右运动,同时还能根据支杆15移动的距离判断钻头7在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的深度。其中,外壳1的顶部设有刻度尺17,刻度尺17位于滑动口14的一侧,刻度尺17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支杆15移动的距离,通过支杆15移动的距离,判断钻头7在木质古建筑表面打孔的深度。其中,外壳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0,控制开关10通过导线与电机3连接,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出线孔9,需要说明的是,给电机3供电的电源线也是从出线孔9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与电机3进行电性连接,控制开关10的作用是控制电机3的运行状态以及电机3的正反转。其中,外壳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外侧壁设有观察窗18,外壳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8,观察窗18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钻头7的位置,便于钻头7准确的对木质古建筑的表面进行打孔;橡胶圈8的作用是防止外壳1对木质古建筑的表面造成损伤。本技术中,当需要对木质古建筑的表面进行打孔时,根据打孔需要更换对应的钻头7,然后将外壳1带有橡胶圈8的一端抵在木质古建筑的表面,再转动把手16带动电机3在外壳1的内部移动,直至钻头7远离电机3的一端与木质古建筑的表面相接触,通过观察窗18查看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包括呈筒型设置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所述滑动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钻夹头(6),所述钻夹头(6)上安装有钻头(7),所述外壳(1)远离钻头(7)的一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3)并与滑动板(2)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5),所述支杆(15)的顶部贯穿外壳(1)并向外延伸,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支杆(15)对应的滑动口(14),所述外壳(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0),所述控制开关(10)通过导线与电机(3)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出线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包括呈筒型设置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所述滑动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钻夹头(6),所述钻夹头(6)上安装有钻头(7),所述外壳(1)远离钻头(7)的一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3)并与滑动板(2)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5),所述支杆(15)的顶部贯穿外壳(1)并向外延伸,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支杆(15)对应的滑动口(14),所述外壳(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0),所述控制开关(10)通过导线与电机(3)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出线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缮用小型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11)与滑动板(2)连接,所述滑动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友华文春华陈琼琳罗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