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44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内腔;定位锥,所述定位锥安装在所述外管和内管的底部,所述外管包括:集气管;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开设在所述集气管的外壁上,出气孔与所述集气管的内腔相贯通;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集气管的外侧,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集气管为一体加工而成;加热片,所述加热片镶嵌在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壁平齐;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安装在所述集气管的内腔顶部中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为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高污染超标率”“万亿级规模市场”“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正贴着这些标签步入联合国首个“国际土壤年”。污染土壤修复时需要将液相药剂渗透注入装置深埋在土壤内,再将药液灌注液相药剂渗透注入装置内,通过液相药剂渗透注入装置将药液慢慢渗透到土壤内,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现有的土壤修复主要是通过液态的药液对土壤进行修复,液态的药液需要长时间的渗透才能够浸入到污染的土壤内,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土壤修复主要是通过液态的药液对土壤进行修复,液态的药液需要长时间的渗透才能够浸入到污染的土壤内,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内腔;定位锥,所述定位锥安装在所述外管和内管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外管包括:集气管;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开设在所述集气管的外壁上,出气孔与所述集气管的内腔相贯通;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集气管的外侧,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集气管为一体加工而成;加热片,所述加热片镶嵌在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壁平齐;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安装在所述集气管的内腔顶部中端,所述加热棒的顶部贯穿所述集气管的顶部;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安装在所述集气管的顶部,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贯穿所述集气管的内腔顶部,所述进液管的底部插接在所述集气管的内腔,所述进液管在所述加热棒的左侧。优选的,所述内管包括:内管本体;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内管本体的底部中端。优选的,所述内管本体为不锈钢内管本体。优选的,所述定位锥包括:椎体;内螺纹柱,所述内螺纹柱设置在所述椎体的顶部中端,所述内螺纹柱与所述椎体为一体加工而成;外螺纹柱,所述外螺纹柱设置在所述椎体的顶部,所述外螺纹柱与所述椎体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外螺纹柱在所述内螺纹柱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快速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进液管和加热棒的底部插接到内管本体的内腔,进液管与水泵连接,通过水泵和进液管配合将药液抽到内管本体内,药液通过进液管灌注到内管本体内,通过加热棒对药液进行加热,使得药液汽化,汽化的药液上升从内管本体的顶部流到集气管的内腔,并且通过出气孔流到加热管并从加热管的底部流出到土壤内,通过加热片对周边的土壤进行加热,通过高温使得药液快速的与土壤进行融合,辅助药液与土壤的融合,能够快速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定位锥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外管、110集气管、120出气孔、130加热管、140加热片、150加热棒、160进液管、200内管、210内管本体、220螺纹孔、300定位锥、310椎体、320内螺纹柱、330外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能够快速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请参阅图1,外管100、内管200和定位锥300;请参阅图1和图2,外管100包括:集气管110的内腔侧壁底部开设有内螺纹;多个出气孔120均匀开设在集气管110的外壁上,出气孔120与集气管110的内腔相贯通;加热管130设置在集气管110的外侧,加热管130与集气管110为一体加工而成;加热片140镶嵌在加热管130的外壁上,加热片140的外侧壁与加热管130的外侧壁平齐,通过加热片140对周边的土壤进行加热,通过高温使得药液快速的与土壤进行融合,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加热棒150安装在集气管110的内腔顶部中端,加热棒150的顶部贯穿集气管110的顶部,通过加热棒150对药液进行加热,使得药液汽化后散到土壤内,气态的药液能够快速的进入大土壤内,与土壤内的污染物进行中和,修复污染的土壤;进液管160安装在集气管110的顶部,进液管160的底部贯穿集气管110的内腔顶部,进液管160的底部插接在集气管110的内腔,进液管160在加热棒150的左侧,进液管160与水泵连接,通过水泵和进液管160配合将药液抽到内管200内;请参阅图1和图3,内管200设置在外管100的内腔,内管200包括:内管本体210为不锈钢内管本体,进液管160和加热棒150的底部插接到内管本体210的内腔,药液通过进液管160灌注到内管本体210内,通过加热棒150对药液进行加热,使得药液汽化,汽化的药液上升从内管本体210的顶部流到集气管110的内腔,并且通过出气孔120流到加热管130并从加热管130的底部流出到土壤内;螺纹孔220开设在内管本体210的底部中端;请参阅图1和图4,定位锥300安装在外管100和内管200的底部,定位锥300包括:椎体310;内螺纹柱320设置在椎体310的顶部中端,内螺纹柱320与椎体310为一体加工而成,内螺纹柱320与螺纹孔220相匹配,通过内螺纹柱320与螺纹孔220的配合将椎体310安装在内管本体210的底部;外螺纹柱330设置在椎体310的顶部,外螺纹柱330与椎体310为一体加工而成,外螺纹柱330在内螺纹柱320的外侧,外螺纹柱330与集气管110的内腔侧壁底部开设有内螺纹相匹配,通过外螺纹柱330与集气管110的内腔侧壁底部开设有内螺纹的配合将集气管110安装在椎体310的顶部。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100);/n内管(200),所述内管(200)设置在所述外管(100)的内腔;/n定位锥(300),所述定位锥(300)安装在所述外管(100)和内管(200)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00);
内管(200),所述内管(200)设置在所述外管(100)的内腔;
定位锥(300),所述定位锥(300)安装在所述外管(100)和内管(200)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热处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0)包括:
集气管(110);
多个出气孔(120),多个所述出气孔(120)均匀开设在所述集气管(110)的外壁上,出气孔(120)与所述集气管(110)的内腔相贯通;
加热管(130),所述加热管(130)设置在所述集气管(110)的外侧,所述加热管(130)与所述集气管(110)为一体加工而成;
加热片(140),所述加热片(140)镶嵌在所述加热管(130)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片(140)的外侧壁与所述加热管(130)的外侧壁平齐;
加热棒(150),所述加热棒(150)安装在所述集气管(110)的内腔顶部中端,所述加热棒(150)的顶部贯穿所述集气管(110)的顶部;
进液管(160),所述进液管(160)安装在所述集气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德马彦冯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