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24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43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架,所述箱体包括仓顶板,仓侧板,仓背板,仓前板,底部框架,箱体内设置滤筒安装筏板将箱体纵向分为上下两个仓室,底部框架下部设置积灰漏斗,所述上部仓室为气室仓,下部仓室为滤筒仓,气室仓及滤筒仓背部设置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包括电磁阀、穿壁器、气包、气包支架、喷吹管、喷吹管支架、油水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滤筒除尘效率高,反吹力强,反吹效果佳,降低生产成本兼具经济效能和环保功效,保证高标净化的有效性,经设备处理后的排放浓度可达10mg/m3(实测)过滤效率超过9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是针对干湿混合处理衔接段的除尘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市场上各类除尘设备种类众多,结构各异,广泛应用的主要以传统喷淋塔式除尘器、滤袋除尘器、滤筒除尘器为主,滤筒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其以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滤筒除尘器使用一定时间后,滤筒上布满粉尘,除尘效率大大下降,因此,需要及时对滤筒进行清灰处理。现有的清灰方式一般采用喷吹管反向喷吹滤筒,以清除滤筒上的粉尘。随着滤筒上的粉尘积累,粉尘从滤筒上脱落所需要的力要求越来越大,且很难完全吹落滤筒上的粉尘,造成滤筒堵塞现象频繁出现,达不到减低滤筒压力效果,故障率高,维修不便,无法保证除尘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行,而且成本高,反吹效果不佳,反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除尘效率高,反吹力强,降低费用支出和生产成本兼具经济效能和环保功效的除尘集尘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架,所述箱体包括仓顶板,仓侧板,仓背板,仓前板,底部框架,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滤筒安装筏板将箱体纵向分为上下两个仓室,底部框架下部设置积灰漏斗,所述上部仓室为气室仓,下部仓室为滤筒仓,滤筒悬挂在滤筒安装筏板下方通过紧固装置紧固连接,气室仓及滤筒仓背部设置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包括电磁阀、穿壁器、气包、气包支架、喷吹管、喷吹管支架、油水分离器,喷吹管一侧通过穿壁器穿过气室仓背板,喷嘴向下放置在滤筒安装筏板的滤筒安装孔正上方,喷吹管另一侧放置在喷吹管支架上并紧固连接,喷吹管伸出仓室部分外接电磁阀,电磁阀设置为直角样式下方直通气包内,气包由若干个气包支架支撑,挂置在滤筒仓外,油水分离器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设备外。优选的,所述滤筒的数量为24个。优选的,所述气室仓上部设置排气罩,所述积灰漏斗下方设置积灰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除尘效率高,反吹力强,反吹效果佳,降低生产成本兼具经济效能和环保功效,保证高标净化的有效性,经设备处理后的排放浓度过滤效率超过99.5%。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除尘装置分解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除尘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除尘装置左视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除尘装置正视图示意图。图1-4中,1、气室仓左侧立柱;2、气室仓侧板;3、气室仓背板;4、气室仓右侧立柱;5、气室仓前板;6、滤筒仓左后立柱;7、滤筒仓背板;8、滤筒仓右后立柱;9、滤筒仓右侧板;10、滤筒仓右前立柱;11、滤筒仓门框;12、滤筒仓中间立柱;13、滤筒仓左前立柱;14、滤筒仓门体;15、门体锁紧把手;16、滤筒安装筏板;17、滤筒锁紧螺母;18、滤筒;19、电磁阀;20、穿壁器;21、气包;22、气包支架;23、喷吹管;24、喷吹管支架;25、油水分离器;26、排气罩;27、积灰箱;28、底部框架;29、积灰漏斗;30、周边支腿;31、中间支腿;32、挡雨板;33、反吹装置;34、滤筒仓;35、气室仓;36、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他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作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他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架,所述箱体包括仓顶板,仓侧板,仓背板,仓前板,底部框架28,箱体内设置滤筒安装筏板16将箱体纵向分为上下两个仓室,上部为气室仓35,下部为滤筒仓34,滤筒仓左后立柱6下部通过螺丝紧固在底部框架28上,两件滤筒仓背板7下方同样用螺丝固定在底部框架28上,滤筒仓背板7侧边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滤筒仓左后立柱6与滤筒仓右后立柱8上,由滤筒仓右侧板9、滤筒仓右前立柱10、滤筒仓门框11、滤筒仓中间立柱12、滤筒仓左前立柱13分别固定连接形成封闭滤筒仓34,将滤筒安装筏板16分别固定在滤筒仓34上部相应丝孔位置,两件滤筒安装筏板16中间翻边位置螺丝对接紧固,由气室仓左侧立柱1、气室仓侧板2、气室仓背板3、气室仓右侧立柱4、气室仓前板5形成气室仓35,气室仓各件侧边依次通过螺丝紧固,下部螺丝固定在滤筒仓34上部螺孔位置,滤筒18悬挂在滤筒安装筏板16下方通过紧固装置紧固,底部框架28下部积灰漏斗29通过螺丝固定进行封闭,气室仓35及滤筒仓34背部设置反吹装置33,所述反吹装置33包括电磁阀19、穿壁器20、气包21、气包支架22、喷吹管23、喷吹管支架24、油水分离器25,喷吹管23一侧通过穿壁器20穿过气室仓背板3,其中,喷嘴向下放置在滤筒安装筏板16滤筒安装孔正上方,喷吹管23另一侧放置在喷吹管支架24上紧固连接,喷吹管23伸出仓室部分外接电磁阀19,电磁阀19设置为直角样式,下方直通气包21内,气包21由4个气包支架22支撑,挂置在滤筒仓34外,油水分离器25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设备外。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筒18的数量为24个。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室仓35上部设置排气罩26,排气罩26设置有排气口36供洁净气体排出,所述积灰漏斗29下方设置积灰箱27,设备整体由周边支腿30、中间支腿31支撑落地。本技术在使用时,含尘气流通过滤筒仓侧边开口进入滤筒仓34,由于气流断面突然扩大,气流中一部分较大颗粒在惯性力作用下沉降在下方积灰漏斗29中;粒度细、密度小的尘粒进入滤筒仓34后,通过布朗扩散和筛滤等组合效应,使粉尘沉积在滤料表面上,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气室仓35由排气罩26经风机排出,滤筒式除尘器的阻力随滤料表面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阻力达到某一规定值时进行清灰,此时通过反吹装置33的电磁阀19开启频率,压缩空气以极短的时间在喷吹管23喷出涌入滤筒18,使滤筒18膨胀变形产生振动,并在逆向气流冲刷的作用下,附着在滤筒18外表面上的粉尘被剥离落入积灰漏斗29中,清灰完毕后,电磁阀19关闭,各电磁阀19经过设定依次打开,相应滤筒18进行循环落灰,脱落的粉尘掉入积灰漏斗29内由积灰箱27收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架,所述箱体包括仓顶板,仓侧板,仓背板,仓前板,底部框架(28),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滤筒安装筏板(16)将箱体纵向分为上下两个仓室,底部框架(28)下部设置积灰漏斗(29),所述上部仓室为气室仓(35),下部仓室为滤筒仓(34),滤筒(18)竖直设置在滤筒安装筏板(16)下方并紧固连接,气室仓(35)及滤筒仓(34)背部设置反吹装置(33),所述反吹装置(33)包括电磁阀(19)、穿壁器(20)、气包(21)、气包支架(22)、喷吹管(23)、喷吹管支架(24)、油水分离器(25),喷吹管(23)一侧通过穿壁器(20)穿过气室仓背板(3),喷嘴向下放置在滤筒安装筏板(16)的滤筒安装孔正上方,喷吹管(23)另一侧放置在喷吹管支架(24)上紧固连接,喷吹管(23)伸出仓室部分外接电磁阀(19),电磁阀(19)设置为直角样式下方直通气包(21)内,气包(21)由若干个气包支架(22)支撑挂置在滤筒仓(34)外,油水分离器(25)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设备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架,所述箱体包括仓顶板,仓侧板,仓背板,仓前板,底部框架(28),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滤筒安装筏板(16)将箱体纵向分为上下两个仓室,底部框架(28)下部设置积灰漏斗(29),所述上部仓室为气室仓(35),下部仓室为滤筒仓(34),滤筒(18)竖直设置在滤筒安装筏板(16)下方并紧固连接,气室仓(35)及滤筒仓(34)背部设置反吹装置(33),所述反吹装置(33)包括电磁阀(19)、穿壁器(20)、气包(21)、气包支架(22)、喷吹管(23)、喷吹管支架(24)、油水分离器(25),喷吹管(23)一侧通过穿壁器(20)穿过气室仓背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修贾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两棵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