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98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所述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所述鼻腔支撑器包括导管A、连接管A、导管B、连接管B、充气口A以及充气口B,所述导管A与连接管A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与连接管A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所述导管B与连接管B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与连接管B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管连接处增加有保护套,减小了连接处的弯折幅度,进而降低导管发生断裂的概率,通过增加头部固定带,可以有效固定鼻腔支撑器充气口,预防脱落及对患儿皮肤的压迫,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1000。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以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其中包括唇裂。唇裂患儿在经过手术后需要佩戴鼻腔支撑器。然而,现有的鼻腔支撑器在使用时具备一些缺陷:1、该装置附属导管较细,而充气口装置体积及重量相对较大,故充气口与导管连接处易断裂;2、且整个装置不易固定,尤其在患儿入睡期间容易受压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通过在导管连接处增加有保护套,减小了连接处的弯折幅度,进而降低导管发生断裂的概率,通过增加头部固定带,可以有效固定鼻腔支撑器充气口,预防脱落及对患儿皮肤的压迫,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所述鼻腔支撑器包括导管A、连接管A、导管B、连接管B、充气口A以及充气口B,所述导管A与连接管A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与连接管A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所述导管B与连接管B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与连接管B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所述充气口A通过魔术贴A与头部固定带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口B通过魔术贴B与头部固定带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带左侧衔接有带尾,且头部固定带右侧衔接有带头。可选的,所述带头与带尾上衔接有魔术贴C。r>可选的,所述充气口A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A,所述充气口B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B。可选的,所述导管A末端插接有左鼻腔支撑管,所述导管B末端插接有右鼻腔支撑管。可选的,所述左鼻腔支撑管与右鼻腔支撑管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医护人员将鼻腔支撑器中的左鼻腔支撑管以及右鼻腔支撑管分别插入唇裂患儿的左右鼻腔当中,左鼻腔支撑管以及右鼻腔支撑管为内部中空结构,故而在保证患儿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对鼻腔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在此过程中,氧气可由充气口A以及充气口B进入,经过连接管A以及连接管B后,由导管A以及导管B传导入左鼻腔支撑管以及右鼻腔支撑管,对患儿进行供氧,通过在导管连接处增加有保护套,减小了连接处的弯折幅度,进而降低导管发生断裂的概率,从而解决了该装置附属导管较细,而充气口装置体积及重量相对较大,故充气口与导管连接处易断裂的问题。2、本技术中,医护人员将头部固定带绑缚在患儿额头,并通过将魔术贴C粘合从而进行固定,紧跟着医护人员将充气口A与充气口B分别放置在患儿头部两侧太阳穴位置,使用魔术贴A对充气口A与头部固定带进行粘接,使用魔术贴B对充气口B与头部固定带进行粘接,通过增加头部固定带,可以有效固定鼻腔支撑器中的充气口A与充气口B,预防脱落及对患儿皮肤的压迫,从而解决了整个装置不易固定,尤其在患儿入睡期间容易受压及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的鼻腔支撑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鼻腔支撑器;101、左鼻腔支撑管;102、右鼻腔支撑杆;103、导管A;104、连接管A;105、充气口A;106、导管B;107、连接管B;108、充气口B;2、保护套;3、魔术贴A;4、魔术贴B;5、头部固定带;6、带头;7、带尾;8、魔术贴C。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1,所述鼻腔支撑器1包括导管A103、连接管A104、导管B106、连接管B107、充气口A105以及充气口B108,所述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充气口A105通过胶布A3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口B108通过胶布B4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带5左侧衔接有带尾7,且头部固定带5右侧衔接有带头6。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通过在导管A103以及导管B106连接处增加有保护套2,减小了连接处的弯折幅度,进而降低导管发生断裂的概率;医护人员再将头部固定带5绑缚在患儿额头,并通过将魔术贴C8粘合从而进行固定,紧跟着医护人员将充气口A105与充气口B108分别放置在患儿头部两侧太阳穴位置,使用魔术贴A3对充气口A105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粘接,使用魔术贴B4对充气口B108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粘接,通过增加头部固定带5,可以有效固定鼻腔支撑器1中的充气口A105与充气口B108,预防脱落及对患儿皮肤的压迫。其中,所述带头6与带尾7上衔接有魔术贴C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医护人员再将头部固定带5绑缚在患儿额头,并通过将魔术贴C8粘合从而进行固定。其中,所述充气口A105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A104,所述充气口B108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B107。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氧气可由充气口A105以及充气口B108进入,经过连接管A104以及连接管B107后,由导管A103以及导管B106传导入左鼻腔支撑管101以及右鼻腔支撑管102。其中,所述导管A103末端插接有左鼻腔支撑管101,所述导管B106末端插接有右鼻腔支撑管10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氧气可由导管A103以及导管B106传导入左鼻腔支撑管101以及右鼻腔支撑管102,对患儿进行供氧。其中,所述左鼻腔支撑管101与右鼻腔支撑管102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医护人员将鼻腔支撑器1中的左鼻腔支撑管101以及右鼻腔支撑管102分别插入唇裂患儿的左右鼻腔当中,左鼻腔支撑管101以及右鼻腔支撑管102为内部中空结构,故而在保证患儿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对鼻腔起到有效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工作时,医护人员将鼻腔支撑器1中的左鼻腔支撑管101以及右鼻腔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支撑器(1)包括导管A(103)、连接管A(104)、导管B(106)、连接管B(107)、充气口A(105)以及充气口B(108),所述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充气口A(105)通过魔术贴A(3)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口B(108)通过魔术贴B(4)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带(5)左侧衔接有带尾(7),且头部固定带(5)右侧衔接有带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支撑器(1)包括导管A(103)、连接管A(104)、导管B(106)、连接管B(107)、充气口A(105)以及充气口B(108),所述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103)与连接管A(104)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106)与连接管B(107)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2),所述充气口A(105)通过魔术贴A(3)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口B(108)通过魔术贴B(4)与头部固定带(5)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带(5)左侧衔接有带尾(7),且头部固定带(5)右侧衔接有带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朦杜琳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