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60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该方法流程包括:首先,接收端确定冗余版本索引;其次,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信号;再次,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反馈的冗余版本索引,并对冗余版本索引信号进行解调、译码等操作,获得冗余版本索引;然后,发送端根据获得的冗余版本索引,获取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最后,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进行传输。本申请提出的卫星通信自适应传输方法无需HARQ重传,接收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冗余版本索引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采用不同的分集方式传输,获得分集传输增益,一方面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传输时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未来的5G及5G演进网络需要满足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同时需要提供更广泛的业务覆盖。当前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有限的覆盖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基于当前的基站覆盖模式提供超广域的覆盖对于偏远地区、沙漠、海洋和空中等场景存在经济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巨大挑战。卫星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拥有更广的覆盖范围,支持不对称传输链路,通信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可以克服海洋、沙漠、高山等自然地理障碍。为了克服传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不足,卫星通信可以作为传统通信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数据传输存在错误,通常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简称:HARQ)技术来进行差错控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在3G、4G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已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将要传输的数据信道编码后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译码并判断接收是否正确。如果接收正确就请求新的数据包,如果接收不正确就请求重传,发送端选择不同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Version,简称:RV)进行传输。虽然通过HARQ重传能获得分级增益,但是HARQ中发送端需要等待接收端的ACK/NACK反馈,在接收到NACK反馈的情况下需要重传数据包,这样会带来传输时延。对于卫星通信系统来说,由于卫星相对地面的距离较远,卫星基站与地面用户的传输时延相对于地面蜂窝系统较大,并且卫星覆盖的范围相对地面基站大很多。考虑到卫星通信系统与5G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现有的HARQ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会引入较大的传输时延。较大的传输时延会造成以下问题:1)影响服务质量,尤其对视频等实时或对延迟要求较高的业务影响较大;2)影响接收缓存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无需HARQ重传,接收端反馈冗余版本的索引,一个冗余版本索引对应不同的冗余版本组合,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冗余版本索引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采用不同的分集方式传输,获得分集传输增益,一方面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传输的时延。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确定冗余版本索引;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根据信道质量确定冗余版本,再根据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冗余版本索引;可选的,接收端根据信噪比与误码率曲线确定冗余版本,再根据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冗余版本索引。结合第一方面或其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获得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接收端对所述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正交相移键控调制,获得复数符号序列;接收端将所述复数符号序列映射到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上进行传输,最终传输至发送端。结合第一方面或其第一方面上述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获得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接收端对上行传输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获得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接收端对所述复用在一起的比特序列进行交织,调制,并映射到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中进行传输,最终传输至发送端。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其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的方式包括卷积码,或极化码,或RM编码;接收端对上行传输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的方式包括卷积码,或极化码,或Turbo码,或LDPC码。结合第一方面第三或其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的方式包括: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直接附在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后;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直接插入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中;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按每比特顺序与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交替穿插在一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反馈的冗余版本索引信号,并对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号进行解调、译码等操作,获得冗余版本索引;发送端根据获得的冗余版本索引和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进行传输。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进行传输的方法包括:冗余版本组合中各冗余版本在连续的资源块上进行传输,接收端在连续的资源块上解调出不同的冗余版本,并进行合并,从而获得分集增益;可选的,冗余版本组合中各冗余版本在不连续的资源块上进行传输,所述不连续资源块的资源位置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或函数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或函数关系对发送端和接收端是已知的,接收端根据不连续资源块的资源位置,在相应的资源块上解调出不同的冗余版本,并进行合并,从而获得分集增益。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信噪比传输冗余版本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初始时刻t0,卫星以某一固定速率R=Blog2(1+γ)发送数据包,此速率对应某一信噪比γ;经地面用户测量,卫星在t1时刻接收到用户反馈的信噪比SNR0;卫星将t1时刻接收到的信噪比SNR0与t0时刻发送时的信噪比γ进行比较;若SNR0>γ,则在t1时刻开始重复t0时刻的传输过程;若SNR0<γ,则在t1时刻发送对应t0时刻的带RV0版本的数据以及部分新的数据,同时保证传输速率仍为R;若SNR0<γ,经地面用户测量,卫星在t2时刻收到用户反馈的信噪比SNR1;卫星将t2时刻接收到的信噪比SNR1与t1时刻发送时的信噪比γ进行比较;若SNR1>γ,则卫星在t2时刻开始重复t0时刻的传输过程;若SNR1<γ,则在t2时刻仍发送对应t1时刻的带RV1版本的数据以及部分新的数据,同时保证传输速率仍为R。按照上述步骤的规则类推,直至SNRx>γ(x为整数,且x≥1),说明之前发送的数据均正常接收,卫星将开始重复t0时刻的传输过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确定模块、发送模块。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冗余版本索引;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卫星基站反馈冗余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端确定冗余版本索引;/n所述接收端根据信道质量或信噪比与误码率曲线确定冗余版本,再根据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冗余版本索引;/n所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确定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接收端根据信道质量或信噪比与误码率曲线确定冗余版本,再根据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获得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端对所述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正交相移键控调制,获得复数符号序列;
接收端将所述复数符号序列映射到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上进行传输,最终传输至发送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冗余版本索引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获得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端对上行传输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获得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
接收端对所述复用在一起的比特序列进行交织,调制,并映射到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中进行传输,最终传输至发送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冗余版本索引进行信道编码的方式包括卷积码,或极化码,或RM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的方式包括:
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直接附在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的方式包括:
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直接插入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和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复用在一起的方式还包括:接收端将冗余版本索引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按每比特顺序与上行传输数据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交替穿插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冗余版本索引中至少一个冗余版本索引值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包含系统比特序列的全部比特。


9.一种卫星通信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获得冗余版本索引信号;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索引信号,获得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发送端根据获得的冗余版本索引,获取与所述冗余版本索引对应的冗余版本组合;
所述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传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冗余版本组合中各冗余版本在连续的资源块上进行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获取的冗余版本组合,选择合适的分集方式进行传输的方法还包括:
冗余版本组合中各冗余版本在不连续的资源块上进行传输,所述不连续资源块的资源位置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或函数关系。


1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发送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接收端根据信道质量或信噪比与误码率曲线确定冗余版本,再根据冗余版本索引与冗余版本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卫星基站反馈冗余版本索引;
所述接收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荣道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