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49658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上述方案,可以减少远距离接收端进行不必要的HARQ反馈,降低了V2X中的反馈开销,提升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车到外界(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只有广播业务,并且业务包的大小是比较稳定的。LTEV2X只支持盲重传,但是不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反馈。在新空口(NewRadio,NR)V2X中,不仅支持广播业务,也同时支持组播和单播业务,另外还支持可变包大小的业务传输以及一些高可靠性的业务,所以引入了HARQ反馈机制保证业务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对于远距离的收端用户来说,他们的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对于发端来说影响很大,会令发端产生不必要的重传,但是发端用户并不关心远距离的用户是否接收正确,所以远距离的用户反馈会增大反馈开销,降低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以解决现有的V2X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的反馈方式,导致反馈开销大,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其中,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可以减少远距离接收端进行不必要的HARQ反馈,降低了V2X中的反馈开销,提升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进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时,首先对下面描述中所用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旁链路(Sidelink)是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也称终端)和UE之间不通过网络,进行直连通信的链路。LTEsidelink包括设备到设备(D2D),V2X通信。在LTEsidelink的通信中主要保证的是广播链路的通信,不具有HARQ反馈机制。而NRsidlink目前已经同意了要支持HARQ反馈机制,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HARQ反馈机制,就是发端发送数据之后,会等待收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再决定是发送重传数据还是新数据。但是对于sidelink来说,如果所有的接收端都反馈ACK/NACK,过大的反馈开销会降低资源利用率,影响系统性能,而且发端并不关心远距离开外的接收端是否接收成功。在LTEV2X中,不支持HARQ反馈机制,对于业务的可靠性不能很好的保证。而在NRV2X中,虽然支持HARQ反馈机制,但是对于发送端来说,并不是非常关心远距离接收用户是否接收成功。而且,过多的远通信距离的用户进行ACK/NACK反馈会引入非常大的反馈开销,增加资源碰撞概率,降低频谱利用率。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终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步骤101,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发送的HARQ反馈可以为ACK(确定接收正确),也可以为NACK(接收不成功)。具体地,因目标信息不同,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方式也不同,下面分别对步骤101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一、目标信息包括RSRP的测量结果具体地,在此种情况下,步骤101的实现方式为:若所述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发送HARQ反馈。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主要是依据测量结果与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的比较,确定是否进行HARQ反馈,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时,发送HARQ反馈;而当测量结果小于所述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时,不发送HARQ反馈。具体地,该目标门限值的优选获取方式为:根据判定参数,在门限值集合中获取。进一步地,根据判定参数,在门限值集合中获取的实现方式为:确定判定参数所对应的参数映射区间;根据所述参数映射区间,确定目标门限值;其中,每个参数映射区间对应所述门限值集合中的一个目标门限值。需要说明的是,该参数映射区间指的是对判定参数的取值进行划分,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情况,例如,对接收端的运动速度进行区间划分,划分成多个连续的速度区间;例如,对业务特性进行情况划分,划分为多种不同的业务情况。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门限值集合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项获取:A11、系统预配置;例如,该门限值集合在终端出厂时,直接储存在终端中;或者该门限值集合由协议约定。A12、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系统控制消息获取;具体地,所述系统控制消息包括:系统消息(SI)、无线链路控制(RRC)消息和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此种方式指的是,该门限值集合是由网络侧设备为接收端配置的。A13、通过旁链路控制信息获取;此种方式指的是,该门限值集合通过旁链路控制信息从其他终端侧获取得到的。下面分别从不同判定参数的角度,对上述目标门限值的获取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如下。A21、该判定参数为接收端的运动速度;在此种情况下,若接收端的运动速度为V0,设置可变参数theta1,运动速度V0在区间[V1+theta1,V2]内映射到门限值集合中的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T1;同理,设置可变参数theta2当运动速度在区间[V3+theta2,V4]内时,则映射到门限值集合中的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T2,需要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n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n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包括RSRP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所述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包括:
若所述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包括:
在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的确定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根据发送端的定位信息,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以及发送端的发射功率,获取信号的耦合损耗;
根据所述耦合损耗,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耦合损耗,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项:
若所述耦合损耗小于或等于所述耦合损耗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则表明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根据所述耦合损耗,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距离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则表明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发射功率在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旁链路控制信息中获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发送端的定位信息,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根据发送端的定位信息和接收端的定位信息,获取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距离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则表明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满足第一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定位信息在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旁链路控制信息中获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基于目标信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包括:
获取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和接收端的区域标识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
若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绝对值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则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或者,若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绝对值对应的目标门限值、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结果对应的目标门限值,则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区域标识信息在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旁链路控制信息中获取。


12.根据权利要求2、6、8或10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门限值的获取方式为:
根据判定参数,在门限值集合中获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集合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项获取:
系统预配置;
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系统控制消息获取,所述系统控制消息包括:系统消息、无线链路控制消息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通过旁链路控制信息获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
接收端的运动速度;
发送端的运动速度;
接收端测量得到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
发送端测量得到的RSSI;
发送端的发射功率;
业务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判定参数,在门限值集合中获取,包括:
确定判定参数所对应的参数映射区间;
根据所述参数映射区间,确定目标门限值;
其中,每个参数映射区间对应所述门限值集合中的一个目标门限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是枭纪子超彭淑燕姜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