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晓英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49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压器主体,变压器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装置主体内壁活动安装有驱动板,装置主体下端固定安装有装置底座,通过支撑柱一侧的外缓冲杆共设有两根,且为X状交错设置,使得当变压器主体减缓惯性带动支撑柱进行位移时,能先驱使外缓冲杆以中端为圆心进行转动,再使内缓冲杆在倾斜的状态下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进行收缩,从而保证变压器主体惯性柔性吸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变压器主体的位移距离,保证变压器主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现在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大大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因为部分轨道交通是以电力作为动力,所以需要配备变压器保证车辆的用电需求,但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大都直接固定在车辆内部无法移动,使得当车辆启动与停止时,速度变化所产生的惯性都被变压器刚性抵消,无法进行缓慢的柔性吸收,从而导致变压器内部元件长时间后会产生位移,以至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该装置能为车载变压器在车辆启动与停止,导致速度变化产生惯性时,对惯性进行缓慢的柔性吸收,从而避免变压器元件承受过多惯性,提高车载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压器主体,所述变压器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所述装置主体内壁活动安装有驱动板,所述装置主体下端固定安装有装置底座。作为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充满液态水,所述装置主体外部固定安装有等距设置的散热片。作为优选的,所述变压器主体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装置底座内部相对支撑柱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外缓冲杆,所述外缓冲杆两端内部活动套接有内缓冲杆。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外缓冲杆共设有两根,且为X状交错设置,所述内缓冲杆的外端与支撑柱和装置底座内部为铰接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外缓冲杆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为半圆球状空心设置,且内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相通的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驱动板朝向装置主体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嵌合在滑槽内部。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板朝向变压器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滚轮状设置,且外侧连续等距设置有叶片。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板两侧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宽度为由左至右逐渐变小设置,且上下两侧为弧形内凹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为贯穿变压器主体内部,且两端与变压器主体外部相连通。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内壁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倾斜状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装置主体内部充满液态水,且装置主体外部固定安装有等距设置的散热片,使得能通过水比油的导热性更好,从而将变压器主体内产生的热量更快的向外排出,通过装置底座内部相对支撑柱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外缓冲杆,使得当轨道车辆因为速度变化让变压器主体产生惯性时,能利用内缓冲杆上卡块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进入外缓冲杆内部,从而对变压器主体所产生的惯性进行柔性吸收,避免变压器主体内部元件承受过大的惯性,再通过支撑柱一侧的外缓冲杆共设有两根,且为X状交错设置,使得当变压器主体减缓惯性带动支撑柱进行位移时,能先驱使外缓冲杆以中端为圆心进行转动,再使内缓冲杆在倾斜的状态下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进行收缩,从而保证变压器主体惯性柔性吸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变压器主体的位移距离,保证变压器主体的稳定性。2.通过驱动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嵌合在装置主体内壁的滑槽内部,通过装置主体固定安装在轨道车辆内部,使得当轨道车辆速度变化导致装置主体内部产生惯性时,驱动板能通过其上配重块产生的惯性,从而带动驱动板沿滑槽进行移动,使得能驱使装置主体内部的液态水向一侧移动,从而提高液态水与变压器主体外侧的接触效率,则能提高热量被带出的效率,再通过配重块为滚轮状设置,且外侧连续等距设置有叶片,使得其带动驱动板移动时,能同时利用水流带动配重块进行旋转,再利用驱动板两侧开设有宽度为由左至右逐渐弧形变小设置的导流槽,使得水流经过驱动板上时,能被引导至配重块上对其施加作用力,从而提高配重块的旋转速度,进一步提高水流被带动的效率,通过散热管为贯穿变压器主体内部,且两端与变压器主体外部相连通,使得当液态水进入散热管内部时,能提高液态水与变压器主体内部石油的间接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内热量的散出效果。3.通过散热管内壁开设有引流槽,且引流槽为倾斜状设置,则当驱动板带动液态水向装置主体内部一侧移动时,会导致一侧液态水压力较大,从而散热管内液态水会与惯性作用相反向另一侧移动,然后通过与引流槽接触对散热管施加作用力,以至能进一步减小变压器主体所产生的惯性,提高变压器主体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柱与外缓冲杆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块,且橡胶块为半圆球状空心设置,使得当变压器主体带动支撑柱进行移动时,能先对橡胶块施加作用力,使得橡胶块内部的液态水受到挤压后,能从橡胶块上的通孔缓慢挤出,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对变压器主体惯性进行吸收的效果,且变压器主体回位后橡胶块还能恢复原状,进一步提高变压器主体惯性柔性吸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主体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转主体内部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外缓冲杆内部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主体俯视透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驱动板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散热管内部透视图。图1-7中:1-装置主体、2-装置底座、3-变压器主体、4-支撑柱、5-外缓冲杆、6-散热管、7-橡胶块、8-内缓冲杆、9-卡块、10-滑块、11-滑槽、12-驱动板、13-配重块、14-导流槽、15-引流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7,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压器主体3,变压器主体3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6,装置主体1内壁活动安装有驱动板12,装置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装置底座2。在具体实施中,装置主体1内部充满液态水,装置主体1外部固定安装有等距设置的散热片,使得能通过水比油的导热性更好,从而将变压器主体3内产生的热量更快的向外排出。在具体实施中,变压器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装置底座2内部相对支撑柱4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外缓冲杆5,外缓冲杆5两端内部活动套接有内缓冲杆8,使得当轨道车辆因为速度变化让变压器主体3产生惯性时,能利用内缓冲杆8上卡块9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进入外缓冲杆5内部,从而对变压器主体3所产生的惯性进行柔性吸收,避免变压器主体3内部元件承受过大的惯性。在具体实施中,支撑柱4一侧的外缓冲杆5共设有两根,且为X状交错设置,内缓冲杆8的外端与支撑柱4和装置底座2内部为铰接设置,使得当变压器主体3因为惯性带动支撑柱进行位移时,能先驱使外缓冲杆5以中端为圆心进行转动,再使内缓冲杆8在倾斜的状态下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进行收缩,从而保证变压器主体3惯性柔性吸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变压器主体3的位移距离,保证变压器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压器主体(3),所述变压器主体(3)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6),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活动安装有驱动板(12),所述装置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装置底座(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压器主体(3),所述变压器主体(3)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6),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活动安装有驱动板(12),所述装置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装置底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充满液态水,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固定安装有等距设置的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装置底座(2)内部相对支撑柱(4)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外缓冲杆(5),所述外缓冲杆(5)两端内部活动套接有内缓冲杆(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一侧的外缓冲杆(5)共设有两根,且为X状交错设置,所述内缓冲杆(8)的外端与支撑柱(4)和装置底座(2)内部为铰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保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外缓冲杆(5)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傅晓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