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46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遮挡件遮挡从第二通孔发射的光敏信号直接进入第一通孔中,可有效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的光敏器件由于串光引起的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被设置在了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功能也日益强大。通常情况下,为了安装屏下光敏器件,常将光敏器件设置在中框背离屏幕的一侧,且中框与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隙。由于间隙的存在,从光敏器件发射部发射出去的光线可能会在屏幕下方直接发生折射从而进入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中,形成串光,影响光敏器件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的光敏器件由于串光引起的误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遮挡件避免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接收部之间的串光,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的光敏器件由于串光引起的误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光敏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光敏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光敏处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一;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光敏处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为使光敏器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电子设备器件的影响,在中框b上需要开设较大的孔洞c,且此孔洞与电子设备边缘处相距L1,在孔洞c内设置至少两个用于光敏器件出光进光的通孔d。但至少两个用于光敏器件出光进光的通孔d之间依然存在串光问题。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中框1、光敏器件2和遮挡件3;其中,所述中框1上设有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所述光敏器件2设于所述中框1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2的接收部6与所述第一通孔4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2的发射部7与所述第二通孔5相连通;所述遮挡件3设于所述中框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具体的,第一通孔贯穿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第二通孔贯穿第一侧和第二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光敏器件可以是红外光敏器件,当然也可以是器件,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光敏器件包括接收部和发射部。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通过遮挡件遮挡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之间,能有效减少从光敏器件的发射部通过第二通孔发射的光线直接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从而引起的串光的问题。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透镜8,且所述第一透镜8设于所述第一通孔4内,所述第一透镜8使得接收的光敏信号聚焦到所述接收部6;和/或,第二透镜9,且所述第二透镜9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内,所述第二透镜9使得所述发射部7发出的光敏信号以平行光的形式射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光敏器件的发射部具有较高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只具有第一透镜。第一透镜设置在第一通孔中,在第二通孔中没有任何器件,或者第二通孔中具有平光镜,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通孔发射出去,通过第一透镜聚焦到接收部。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光敏器件的接收部具有较为敏感的接收能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只具有第二透镜。第二透镜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在第一通孔中没有任何器件,或者第一通孔中具有平光镜,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通孔以及第二透镜发射出去,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透镜以平行光的形式发射出去,减少在发射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并最终通过第一通孔聚焦到接收部。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设置在第一通孔中,第二透镜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通孔以及第二透镜发射出去,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透镜以平行光的形式发射出去,减少在发射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并最终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一透镜聚焦到接收部,减少在接收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屏幕盖板10;所述屏幕盖板10固定于所述中框1的第二侧,所述遮挡件3位于所述屏幕盖板10与所述中框1之间。具体的,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接收部与所述屏幕盖板之间,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发射部与所述屏幕盖板之间;接收部和发射部均朝向所述屏幕盖板;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中框朝向所述屏幕盖板的表面。从光敏器件的发射器发射的光敏信号通过第二通孔发射,在遇到屏幕盖板时可能会出现折射。但折射后的光敏信号会受到遮挡件的遮挡,从而减少折射后的光敏信号会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光敏器件的接收器中,从而减少了从光敏器件发射部发射出去的光线可能会在屏幕下方直接发生折射从而进入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中,形成串光,影响光敏器件的误差的问题。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部11;所述屏幕盖板10通过所述连接部11固定于所述中框1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之间的连接部11设于所述遮挡件3与屏幕盖板10之间。为保证光敏器件不收电子设备其他器件的干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电子设备边缘之间间距最小为L。其中,L可以小于现有技术中最小间距L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n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光敏器件和遮挡件;
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光敏器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且所述光敏器件的接收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光敏器件的发射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透镜使得接收的光敏信号聚焦到所述接收部;
和/或,第二透镜,且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透镜使得所述发射部发出的光敏信号以平行光的形式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幕盖板;
所述屏幕盖板固定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屏幕盖板与所述中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
所述屏幕盖板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连接部通过所述遮挡件与所述中框连接;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并形成第一光通道;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形成第二光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超缪崇明戢记球马景球付建辉蒋建宇郑延昌周云生卢连朋赵东勤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