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46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及其设计方法,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驱动芯片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电性连接点,所述电性连接点对应于驱动芯片的侧面,从而减小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及其设计方法,适用于多种材质的显示面板,减小了非显示区的高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改善了电子装置的便携性能,同时维持了较低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对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及高影像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图1为现有技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为非晶硅(α-Si)面板,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驱动芯片40、柔性电路板50,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20和非显示区30,驱动芯片4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30。驱动芯片40的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41位于靠近显示区20的一侧,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41与显示区20的连线占用的非显示区高度为D31。驱动芯片40的输入输出管脚42设置于驱动芯片40的远离显示区20的一侧,显示面板10上用于与柔性电路板50连接的电性连接点43对应于驱动芯片40下方,输入输出管脚42与电性连接点43的连线占用的非显示区高度为D33。驱动芯片40本身的高度为D32。因此,非显示区的整体高度D30至少为D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n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n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驱动芯片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电性连接点,所述电性连接点对应于驱动芯片的侧面,从而减小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驱动芯片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电性连接点,所述电性连接点对应于驱动芯片的侧面,从而减小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设置于驱动芯片的侧面或远离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性连接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设置于驱动芯片的侧面,使得驱动芯片远离显示面板显示区一侧和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外侧的距离小于0.8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少所述驱动芯片靠近显示面板显示区一侧的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使得所述驱动芯片至少有50%的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位于远离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一侧,可利用驱动芯片的高度进行走线,从而减小驱动芯片至显示面板显示区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远离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一侧的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自下而上通过显示面板的连接线连接至显示面板显示区,通过有效利用连接线的高度,减小非显示面板显示区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高度为:1.5mm-4.5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有50%以上的源极驱动信号管脚和/或触摸板信号管脚位于靠近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非晶硅面板、低温多晶硅面板、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中
申请(专利权)人: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