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235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偏摆力矩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建立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将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和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代入动力学方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来计算,提高了齿宽方向不均的齿轮副动态特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动力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斜齿轮是大功率重载齿轮,对齿轮的强度要求比较高,对于存在齿向啮合偏差载荷分布不均的齿轮副,轮齿啮合中心并不在齿面齿宽方向的齿轮中间,甚至在齿轮运动过程中,啮合中心在齿宽方向左右变动。因此,难以分析这种由齿宽方向不均引起的齿轮副动态特性规律。因此,如何提高齿宽方向不均的齿轮副动态特性准确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能够提高齿宽方向不均的齿轮副动态特性准确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将所述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n将所述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n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n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偏摆力矩叠加和获得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n建立所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将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和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代入所述动力学方程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
将所述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
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
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偏摆力矩叠加和获得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
建立所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将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和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代入所述动力学方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项式函数的修形量公式为:



式中,Δd,i代表齿宽方向任意位置修形量,di为所述斜齿轮齿面上距离中心位置长度,s为多项式函数的弯曲指数,b为齿向修形长度,Δd为齿向修形量,d为齿宽,1≤s≤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薄片齿轮副的齿轮瞬时压力角为:
αL<αt,i<αU;
αL为所述斜齿轮的最小压力角,αt,i为所述薄片齿轮副的齿轮瞬时压力角,i=1,2分别代表所述斜齿轮副中的两个斜齿轮,αU为所述斜齿轮的最大压力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所述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Fm,i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在啮合线方向上的动态啮合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对薄片齿轮副在啮合线方向上的动态啮合力计算公式为:






ei=es,i+ep,i+em,i+eβ,i;
式中,i=1,…,N,代表第i对薄片齿轮副,ke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啮合阻尼,m1和m2分别为斜齿轮副的模数,x1、x2、y1、y2、z1、z2分别为斜齿轮副两个斜齿轮在坐标系上的坐标位置,rb1和rb2分别为斜齿轮副两个斜齿轮的半径;
δi(b,Δit)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的啮合线变形量,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的啮合线变形量的一阶导数,Δi(t)为第i对薄片齿轮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严鹏飞张晨高普贝文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