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17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包括与脚型适配的鞋底本体,在所述鞋底本体朝脚掌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纵横交错布置有多条缓冲条,且多条所述缓冲条之间形成有格状空穴,在所述鞋底本体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上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缓冲条朝缺口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在所述鞋底本体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鞋底本体适配的加强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强鞋底使用寿命,且提高鞋底防滑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鞋底。
技术介绍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鞋子也从最初的草鞋、步鞋,发展到如今的皮鞋、运动鞋、休闲鞋等。鞋子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脚起到保护。而鞋底对鞋子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公告号为CN2017981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鞋底,包括有橡胶做成的鞋底本体,鞋底本体成型有内凹的、与鞋底本体形成一致的凹腔,凹腔内填充有EVA材料做成的、与凹腔形状配合的芯垫,凹腔内地面还成型有纵横相交的加强条,加强条之间形成行列分布的小空穴。上述专利中,通过在鞋底本体成型的凹腔内填充与凹腔适配的EVA材料做成的芯垫,并在凹腔内成型纵横相交的加强条,使加强条之间形成行列分布的小空穴,虽然实现透气、提高弹性、节省材料的目的;但在人们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鞋底的重复性弯折,容易造成鞋底断裂,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具有增强鞋底使用寿命,且提高鞋底防滑性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鞋底,包括与脚型适配的鞋底本体,在所述鞋底本体朝脚掌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纵横交错布置有多条缓冲条,且多条所述缓冲条之间形成有格状空穴,在所述鞋底本体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上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缓冲条朝缺口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在所述鞋底本体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鞋底本体适配的加强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鞋底本体上开设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纵横交错布置多条缓冲条,使之形成格状空穴,实现使用过程中缓冲以及透气的作用;通过在鞋底本体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上设置缺口,实现使用时,缓冲条弯折区域有存在一定缓冲间隙,即使重复弯折鞋底也不易断裂的目的;在缓冲条朝缺口的一面设置向内凹陷的圆弧面,使得使用过程中,缺口两侧缓冲条接触时相互产生形变,从而减小力的相互挤压作用,避免缓冲条断裂;通过在鞋底本体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加强垫,便于行走;具有增强鞋底使用寿命,且提高鞋底防滑性能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设置为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缺口设置为多个,进一步提高使用时鞋底弯折的延展性,增强鞋底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加强垫远离所述鞋底本体一侧的端面上设置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提高使用过程中鞋底的防滑作用,保证使用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加强垫远离所述鞋底本体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凹槽,便于使用者行走时对鞋底的弯折,提高使用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垫为PVC垫、TPR垫或PU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强鞋垫设置为PVC垫、TPR垫或PU垫,使得鞋底质量较轻,便于行走,且加工便宜,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鞋底本体于脚掌端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有延伸边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边沿的设置,增大使用过程力作用于鞋底本体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进而降低由于力作用于鞋底本体而破裂,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后脚跟区域的所述缓冲条的高度以及厚度均大于位于前脚掌区域的缓冲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后脚跟区域的缓冲条的高度及厚度大于前脚掌区域的缓冲条,提高行走中的舒适性,提高产品使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位于前脚掌区域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按摩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按摩柱,增强使用过程中前脚掌的按摩舒适性,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鞋底本体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上设置缺口,并将缓冲条朝缺口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且在鞋底本体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于鞋底本体适配的加强垫,实现增强鞋底使用寿命,提高鞋底防滑性能的效果;通过在加强垫远离鞋底本体一侧的端面上开设凹槽、设置防滑纹,便于使用过程中鞋底的弯折,同时,增强鞋底的防滑性能,提高产品整体的使用性能;通过将加强垫设置为PVC垫、TPR垫或PU垫,使得鞋底轻便,便于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强垫垫底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本体;2、容纳腔;3、缓冲条;31、缺口;32、圆弧面;4、空穴;5、加强垫;51、防滑纹;52、凹槽;6、延伸边沿;7、按摩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鞋底,参照图1所示,包括与脚型适配的鞋底本体1,在鞋底本体1朝脚掌的端面上一体开设有容纳腔2,在容纳腔2内纵横交错布置有多条缓冲条3,且多条缓冲条3之间形成有格状空穴4;使用时,通过缓冲条3起到缓冲作用,通过空穴4起到透气的作用,进而对脚起到保护。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鞋底本体1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3上开设有缺口31,且将缺口31设置为多个;缓冲条3朝缺口31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32;位于后脚跟区域的缓冲条3的高度及厚度均大于前脚掌区域的缓冲条3,在位于前脚掌区域的容纳腔2内一体设有按摩柱7,此种设置使得行走时省力,提高使用舒适性。参照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鞋底本体1于脚掌端面的外边沿处一体设有延伸边沿6,增大力作用于鞋底的接触面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在鞋底本体1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粘接有与鞋底本体1适配的加强垫5,加强垫5为PVC垫、TPR垫或PU垫,在本实施例中选用PVC垫;上述设置使得使用时,便于对鞋底的重复性弯折,增强鞋底的使用寿命,且提高鞋底防滑性能。参照图1、图4所示,在加强垫5远离鞋底本体1一侧端面上一体设有防滑纹51,在加强垫5远离鞋底本体1一侧的端面上一体开设有凹槽52,便于行走时,鞋底与脚掌适配,提高使用舒适性,同时起到防滑作用,保证使用安全。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加强垫5粘接固定于鞋底本体1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使之形成一个待用鞋底;将与鞋底适配的鞋面固定连接于延伸边沿6上,实现产品整体组装使用;使用过程中,当行走时,鞋底本体1受到力的作用,鞋底本体1的容纳腔2内的缓冲条3起到缓冲作用,对脚起到保护;行走中,当对鞋底本体1弯折时,纵向缓冲条3上开设的缺口31,使得对鞋底重复性弯折的过程中,鞋底本体1不易断裂;同时,加强垫5上开设的凹槽52以及设置的防滑纹51,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增强鞋底使用寿命,提高鞋底防滑性能的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包括与脚型适配的鞋底本体(1),在所述鞋底本体(1)朝脚掌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腔(2),在所述容纳腔(2)内纵横交错布置有多条缓冲条(3),且多条所述缓冲条(3)之间形成有格状空穴(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本体(1)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3)上设置有缺口(31),且所述缓冲条(3)朝缺口(31)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32),在所述鞋底本体(1)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鞋底本体(1)适配的加强垫(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包括与脚型适配的鞋底本体(1),在所述鞋底本体(1)朝脚掌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腔(2),在所述容纳腔(2)内纵横交错布置有多条缓冲条(3),且多条所述缓冲条(3)之间形成有格状空穴(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本体(1)朝前脚掌区域纵向的缓冲条(3)上设置有缺口(31),且所述缓冲条(3)朝缺口(31)的一面均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32),在所述鞋底本体(1)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鞋底本体(1)适配的加强垫(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1)设置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垫(5)远离所述鞋底本体(1)一侧的端面上设置防滑纹(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达胡荣晏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巨创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