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16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微差压传感器包括底座、感压组件、引压件以及传压管,其中,所述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引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压组件的正压侧连通,所述引压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一待测介质相连;所述传压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至与所述感压组件的负压侧连通,所述传压管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待测介质相连,并且,所述传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应力释放部,所述第一应力释放部能够释放所述传压管与所述底座连接处的连接应力。通过传压管上设置的第一应力释放部可以避免装配应力,以使微差压传感器的温漂小,温度特性稳定,温度范围宽、介质适应性强、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
技术介绍
压差传感器是工业领域中,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差的常用工具。当前,市场上用于测量小量程微差压传感器,多以塑料封装型式制作,主要应用于民用工业领域测量,测量温度范围窄,测量介质主要以无腐蚀干燥气体介质。另外,由于微差压传感器测量的压力较小,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装配应力影响较大,对测量数据产生偏差,导致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可以减少装配应力影响,且精度高、介质适应性强的微差压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包括底座、感压组件、引压件以及传压管,其中,所述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引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压组件的正压侧连通,所述引压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一待测介质相连;所述传压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至与所述感压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感压组件、引压件以及传压管,其中,/n所述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n所述引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压组件的正压侧连通,所述引压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一待测介质相连;/n所述传压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至与所述感压组件的负压侧连通,所述传压管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待测介质相连,并且,/n所述传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应力释放部,所述第一应力释放部能够释放所述传压管与所述底座连接处的连接应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应力隔离结构的微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感压组件、引压件以及传压管,其中,
所述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
所述引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压组件的正压侧连通,所述引压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一待测介质相连;
所述传压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至与所述感压组件的负压侧连通,所述传压管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待测介质相连,并且,
所述传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应力释放部,所述第一应力释放部能够释放所述传压管与所述底座连接处的连接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压管包括第一传压子管、第二传压子管以及第三传压子管;其中,
所述第一传压子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至与所述感压组件的负压侧连通,所述第一传压子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压子管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三传压子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压子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传压子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待测介质相连;并且,
所述第二传压子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压子管和所述第三传压子管的两者的轴线均不共线,所述第二传压子管形成所述第一应力释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压子管位于所述传压管的中部区域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压子管的外轮廓呈弧形、半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祥锟兰之康周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