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07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溢流阀,包括壳体和摇摆杠杆组件,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水腔,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底部伸入导水腔内。进水管侧边固设有支撑件。摇摆杠杆组件包括与支撑件下部相铰接的杠杆导柱、固设在杠杆导柱一端的水封结构以及固设在杠杆导柱另一端的负载。水封结构包括隔板和环状挡水板,环状挡水板与隔板之间合围形成一蓄水区,进水管底部伸入蓄水区内。正常情况下,摇摆杠杆组件在负载的平衡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蓄水区内的水起到隔离空气的作用,排水阀排水时,外界空气无法从进水管进入到排水口内,虹吸效应使得排水速度大幅提高;当水封结构受到的压力大于负载的作用力时,杠杆导柱旋转并打开进水管实现溢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流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排水阀由阀体,底座、溢流管构成。其中,阀底座与溢流管连通在一起。正常止水状态下,外界空气通过溢流管与排水阀底座排水口连通。当发生溢流现象时,水从溢流管流到排水阀底座排水口,进入马桶管道。当打开排水阀时,水经排水阀底座排水口流出,在正常使用时,由于排水阀底座排水口通过溢流管通道与外界空气相通,排水的时候,排水通道内会产生负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空气会一同混入排水阀底座排水口,使排水通道没有处于满管水状态,从而降低了排水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隔绝外界空气且溢流效果佳的溢流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溢流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水腔,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底部伸入所述导水腔内。还包括摇摆杠杆组件,所述导水腔顶部在所述进水管的侧边固设有支撑件。所述的摇摆杠杆组件包括中部与所述支撑件的下部相铰接的杠杆导柱、固设在杠杆导柱靠近进水管一端的水封结构以及固设在杠杆导柱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水封结构形成杠杆平衡的负载。所述的水封结构包括固定在杠杆导柱上的隔板以及固设在隔板顶部的环状挡水板,环状挡水板与隔板之间合围形成一蓄水区,进水管底部伸入蓄水区内。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绝空气的效果,所述进水管的底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密封贴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负载为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固定在所述杠杆导柱远离水封结构的一端端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负载为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导柱底部连接并呈拉伸状态。优选地,所述导水腔的顶壁在所述支撑件的侧边固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部在低于杠杆导柱铰接支点的位置上固设有一横板,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横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杠杆导柱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定位杆,所述的支撑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两定位杆分别与两块连接板上的定位孔铰接。优选地,为了防止杠杆导柱开启角度过大,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隔板干涉配合并对所述隔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的限位凸台。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拆装,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插接的溢流上盖和溢流底座,所述进水管固设在所述溢流上盖上,所述排水管固设在所述溢流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进水管顶部安装有用于防止涡流产生的溢流帽。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溢流效果以及减小溢流阀的体积,所述的进水管相对于所述溢流上盖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正常情况下,摇摆杠杆组件在负载的平衡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进水管的底部伸入蓄水区内,蓄水区内的水起到隔离空气的作用。排水阀在排水时,外界空气无法从进水管进入到排水阀排水口内,虹吸效应使得排水速度大幅提高;当水封结构受到的水压压力大于负载的作用力时,杠杆导柱带动水封结构旋转并打开进水管,溢流阀实现溢流功能。2、负载可以是配重块或者弹簧,平衡效果佳,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3、通过在进水管顶部安装溢流帽,发生溢流时,溢流帽阻止了进水管管口上方涡流的形成,有效降低了补水发出的噪声,且水的流动趋于稳定,并且有较高的水流速度,从而提高了溢流阀的溢流能力。4、通过在支撑板底部设置用于与所述隔板干涉配合并对所述隔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的限位凸台,可以有效防止因杠杆导柱开启角度过大而无法复位,造成溢流阀失效,使得溢流阀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5、本专利技术的溢流阀既可以安装在排水阀的溢流管内,实现隔绝空气和溢流的功能,也可以单独安装在水箱底部,实现溢流和补水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的零件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溢流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杠杆导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图7a为溢流阀关闭时的原理示意图,图7b为溢流阀开启时的原理示意图,图7c为溢流阀完全开启时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安装在排水阀溢流管上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9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安装在排水阀溢流管上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10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安装在排水阀溢流管上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11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单独安装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12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单独安装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13为实施例一的溢流阀单独安装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14为实施例二的溢流阀的零件爆炸图。图15为实施例二的溢流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二的溢流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二的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图17a为溢流阀关闭时的原理示意图,图17b为溢流阀开启时的原理示意图,图17c为溢流阀完全开启时的原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壳体;10、导水腔;101、进水管;102、排水管;103、溢流上盖;104、溢流底座;105、溢流帽;11、支撑板;110、定位孔;111、限位凸台;12、连接杆;13、横板;2、摇摆杠杆组件;20、蓄水区;21、杠杆导柱;210、定位杆;22、隔板;23、环状挡水板;24、配重块;25、卡扣;26、弹簧;3、排水阀;30、溢流管;4、进水阀;40、补水管;5、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溢流阀,包括壳体1和摇摆杠杆组件,壳体1内部开设有导水腔10,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导水腔10相连通的进水管101和排水管102,进水管101底部伸入导水腔10内。导水腔10顶部在进水管101的侧边固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上开设有定位孔110。摇摆杠杆组件2包括中部与支撑件的下部相铰接的杠杆导柱21、固设在杠杆导柱21靠近进水管101一端的水封结构以及固设在杠杆导柱21另一端并用于与水封结构形成杠杆平衡的负载。负载为配重块24,配重块24通过卡扣25固定在杠杆导柱21远离水封结构的一端端部。水封结构包括固定在杠杆导柱21上的隔板22以及固设在隔板22顶部的环状挡水板23,环状挡水板23与隔板22之间合围形成一蓄水区20。进水管101底部伸入蓄水区20内,进水管101的底面与隔板22的上表面密封贴合。杠杆导柱2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定位杆210,两定位杆210分别与两块连接板11上的定位孔110铰接。连接板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与隔板22干涉配合并对隔板2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的限位凸台111。壳体1包括相互插接的溢流上盖103和溢流底座104,进水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溢流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水腔,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底部伸入所述导水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摆杠杆组件,所述导水腔顶部在所述进水管的侧边固设有支撑件,所述的摇摆杠杆组件包括中部与所述支撑件的下部相铰接的杠杆导柱、固设在杠杆导柱靠近进水管一端的水封结构以及固设在杠杆导柱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水封结构形成杠杆平衡的负载,所述的水封结构包括固定在杠杆导柱上的隔板以及固设在隔板顶部的环状挡水板,环状挡水板与隔板之间合围形成一蓄水区,进水管底部伸入蓄水区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水腔,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底部伸入所述导水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摆杠杆组件,所述导水腔顶部在所述进水管的侧边固设有支撑件,所述的摇摆杠杆组件包括中部与所述支撑件的下部相铰接的杠杆导柱、固设在杠杆导柱靠近进水管一端的水封结构以及固设在杠杆导柱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水封结构形成杠杆平衡的负载,所述的水封结构包括固定在杠杆导柱上的隔板以及固设在隔板顶部的环状挡水板,环状挡水板与隔板之间合围形成一蓄水区,进水管底部伸入蓄水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底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密封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为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固定在所述杠杆导柱远离水封结构的一端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为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导柱底部连接并呈拉伸状态。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瑜
申请(专利权)人:谷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