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铭强专利>正文

动能倍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07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能倍增器,包括多个动力装置、多个转动杆和主轴,动力装置设在转动杆的一端,动力装置启动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带动主轴转动,转动杆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转动时的阻力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时,启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而转动杆最终可以带动主轴转动,由于转动杆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转动时的阻力臂,因此,需要较小的能量就能够使得最后输出的动能大,并且扭力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能倍增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动能倍增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传统的动能装置往往是通过主轴转动,主轴转动过程中带动其他的装置转动,由于在转动过程中,动力臂远小于阻力臂,因此,此种转动方式转动力度小,取得的动能也很小,在转动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能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能倍增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能倍增器,包括多个动力装置、多个转动杆和主轴,动力装置设在转动杆的一端,动力装置启动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带动主轴转动,转动杆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转动时的阻力臂。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启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而转动杆最终可以带动主轴转动,由于转动杆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转动时的阻力臂,因此,需要较小的能量就能够使得最后输出的动能大,并且扭力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杆转动时的动力臂为主轴转动时的阻力臂的五十倍。由此,此种比例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可以使得最后输出的扭力增大五十倍,而且具有更大的动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和螺旋桨,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器相连,第一减速器与螺旋桨相连。由此,第一电机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减速器转动,第一减速器可以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转动时,螺旋桨的反作用力可以推动转动杆转动,并最终带动主轴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杆有两个,每个转动杆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动力装置,主轴的穿过两个转动杆的交叉位置处,两个转动杆转动时,均带动主轴转动。由此,通过设置两个转动杆,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转动的更加平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器、齿轮和环形导轨,齿轮与环形导轨相啮合,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器相连,第二减速器与齿轮相连,第二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二减速器转动,第二减速器带动齿轮沿着环形导轨转动,齿轮通过反作用力带动转动杆转动。由此,最终可以通过反作用力带动转动杆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杆有三个,每个转动杆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动力装置,主轴的穿过三个转动杆的交叉位置处,三个转动杆转动时,均带动主轴转动。由此,通过设置三个转动杆,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转动的更加平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源、多个控制开关和断路开关,电源为动力装置提供电能,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动力装置的正反转或者转速,断路开关控制动力装置的启动和停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能倍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动能倍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动能倍增器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或者图2所示动能倍增器的线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动能倍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力装置;11-第一电机;12-螺旋桨;13-第二电机;14-第二减速器;15-齿轮;16-环形导轨;2-转动杆;3-主轴;31-轴变压器;4-电源;51-第一回输开关;52-第一变压器;53-第二回输开关;54-第二变压器;6-控制开关;7-断路开关;8-发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利一:图1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能倍增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动能倍增器,包括多个动力装置1、多个转动杆2和主轴3。动力装置1设在转动杆2的一端,动力装置1启动时,带动转动杆2转动,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主轴3转动,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为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的五十倍,此种比例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可以使得最后输出的扭力增大五十倍,而且具有更大的动能。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减速器和螺旋桨12,第一电机11与第一减速器相连,第一减速器与螺旋桨12相连,第一电机11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减速器转动,第一减速器可以带动螺旋桨12转动,螺旋桨12转动时,螺旋桨12的反作用力可以推动转动杆2转动,并最终带动主轴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2有两个,每个转动杆2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动力装置1,主轴3的穿过两个转动杆2的交叉位置处,两个转动杆2转动时,均带动主轴3转动。由此,通过设置两个转动杆2,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转动的更加平稳。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杆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改变,例如:转动杆2可以有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在舰船上,或者一切可以需要使用本实施例的地方。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1可以称为空气动力器,也可以采用喷射的方式带动转动杆2进行转动。实施例二:图2和图3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能倍增器的结构。一种动能倍增器,包括多个动力装置1、多个转动杆2和主轴3。动力装置1设在转动杆2的一端,动力装置1启动时,带动转动杆2转动,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主轴3转动,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为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的五十倍,此种比例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可以使得最后输出的扭力增大五十倍,而且具有更大的动能。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包括第二电机13、第二减速器14、齿轮15和环形导轨16,齿轮15与环形导轨16相啮合,第二电机13与第二减速器14相连,第二减速器14与齿轮15相连,第二电机13启动时,带动第二减速器14转动,第二减速器14带动齿轮15沿着环形导轨16转动,齿轮15通过反作用力带动转动杆2转动。由此,最终可以通过反作用力带动转动杆2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齿轮15与环形导轨16的齿向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可以是任何的形状,只需要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启动时,可以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沿着导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反作用力带动转动杆2转动即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能倍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动力装置(1)、多个转动杆(2)和主轴(3),所述动力装置(1)设在所述转动杆(2)的一端,所述动力装置(1)启动时,带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所述主轴(3)转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能倍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动力装置(1)、多个转动杆(2)和主轴(3),所述动力装置(1)设在所述转动杆(2)的一端,所述动力装置(1)启动时,带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所述主轴(3)转动,所述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大于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转动时的动力臂为主轴(3)转动时的阻力臂的五十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减速器和螺旋桨(12),所述第一电机(11)与所述第一减速器相连,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螺旋桨(1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能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有两个,每个转动杆(2)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动力装置(1),所述主轴(3)的穿过两个转动杆(2)的交叉位置处,两个转动杆(2)转动时,均带动所述主轴(3)转动。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铭强
申请(专利权)人:黎铭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