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06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其中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包括转接环、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及外圈,所述内圈套装于所述转接环的外周壁上,所述轴承座上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转接环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内磁环,所述轴承座上设有第一外磁环,所述第一内磁环与所述第一外磁环之间形成排斥力或吸引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采用常规轴承与轴承座及转接环组装形成,提高了径向保护装置的通用性,降低其维护采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悬浮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磁悬浮系统由前保护轴承、前径向磁悬浮轴承、电机定子、后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后保护轴承等组成,其中,前保护轴承与后保护轴承的设置目的在于防止磁悬浮系统中的磁悬浮轴承失控或者停止运转时,磁悬浮轴承以及转子与定子之间跌落接触产生冲击,进而损坏磁悬浮轴承乃至定子及转子,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保护轴承的气隙需要被设计为小于磁悬浮轴承的气隙。为了更好的对磁悬浮系统中的各个相关部件进行有效保护,保护轴承的结构设计成为了磁悬浮轴承的研究重点,例如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在滚动轴承的内圈或者外圈与相邻部件(例如转子或者定子)之间设置相应的磁力件(例如永磁体)或者阻尼件(例如弹环等)并通过限制相应的气隙实现其对磁悬浮系统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多是单独形成相应的轴承结构,例如需要在传统轴承的基础上对其内圈或者外圈进行相应的改进,这限制了保护轴承的通用性,且维护采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采用常规轴承与轴承座及转接环组装形成,提高了径向保护装置的通用性,降低其维护采用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包括转接环、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及外圈,所述内圈套装于所述转接环的外周壁上,所述轴承座上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转接环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内磁环,所述轴承座上设有第一外磁环,所述第一内磁环与所述第一外磁环之间形成排斥力或吸引力。优选地,所述轴承座具有与所述轴承同轴的第一通孔,所述转接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磁环套装部,所述磁环套装部的周向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内磁环套装于所述第一环槽内,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一外磁环设于所述第二环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磁环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和/或,所述第一外磁环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件。优选地,所述磁环套装部远离所述轴承的一端端头处设有第一挡位件,所述第一挡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定位件形成阻挡止位;和/或,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轴承的一端端头处设有第二挡位件,所述第二挡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定位件形成阻挡止位。优选地,所述转接环具有插装转轴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孔壁上还设有第一阻尼件。优选地,所述外圈与所述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内设有第二阻尼件。优选地,所述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连接于所述轴承室的开口侧,且所述轴承压盖具有朝向所述轴承室延伸的挡位凸部,所述挡位凸部对所述第二阻尼件形成阻挡止位。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二外磁环,所述第二外磁环与所述转轴上设有的第二内磁环之间形成排斥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电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电机、压缩机、空调器,所述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采用转接环与转轴进行装配,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接环装配,同时将所述磁力件也即所述第一内磁环及第一外磁环分别设置在所述转接环及轴承座上,也即磁力件无需再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或者内圈之间发生结构上物理联系,这样无需对所述轴承进行特殊机加工或者设计,也即采用一套常规的轴承可以通过调整转接环及轴承座的结构型式即可,由此提高了所述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的通用性,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在保护装置发生故障需要尽心维护的时候,具体的,可以对相应损坏的部件进行替换而无需整体更换,因此还能够降低保护装置的维护采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径向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径向剖面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转接环;11、轴孔;12、磁环套装部;2、轴承;21、内圈;22、外圈;3、轴承座;31、第一通孔;41、第一内磁环;42、第一外磁环;43、第二外磁环;44、第二内磁环;51、第一定位件;52、第二定位件;53、第三定位件;54、第四定位件;61、第一挡位件;62、第二挡位件;63、第三挡位件;71、第一阻尼件;72、第二阻尼件;8、轴承压盖;81、挡位凸部;10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包括转接环1、轴承2、轴承座3,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及外圈22(可以理解的,所述内圈21与所述外圈22之间具有滚子及相应的滚子保持架),所述内圈21套装于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所述轴承座3上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2设置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内磁环41,所述转接环1具有轴孔11以用于插装转轴100,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第一外磁环42,所述第一内磁环41与所述第一外磁环42之间形成排斥力或吸引力,所述轴承2采用常规的市购件轴承即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采用转接环1与转轴100进行装配,而轴承22的内圈21与所述转接环1装配,同时将所述磁力件也即所述第一内磁环41及第一外磁环42分别设置在所述转接环1及轴承座3上,也即磁力件无需再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与所述轴承2的外圈22或者内圈21之间发生结构上物理联系,这样无需对所述轴承2进行特殊机加工或者设计,也即采用一套常规的轴承2可以通过调整转接环及轴承座的结构型式即可,由此提高了所述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的通用性,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在保护装置发生故障需要尽心维护的时候,具体的,可以对相应损坏的部件进行替换而无需整体更换,因此还能够降低保护装置的维护采用成本。所述轴承座3具有与所述轴承2同轴的第一通孔31(也即所述第一通孔31也与所述转轴100同轴),所述转接环1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磁环套装部12,所述磁环套装部12的周向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内磁环41套装于所述第一环槽内,和/或,所述第一通孔31的孔壁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一外磁环42设于所述第二环槽内。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内磁环41及第一外磁环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及第二环槽中,进而能够保证所述第一内磁环41及第一外磁环42在所述轴承2轴向上的位置稳定性。所述第一内磁环41及第一外磁环42例如采用表贴的方式分别粘贴连接于所述第一环槽及第二环槽内。进了进一步保证所述第一内磁环41和/或第一外磁环42在所述轴承2轴向上的位置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磁环4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51,和/或,所述第一外磁环4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件52,所述第一定位件51及所述第二定位件52例如可以是一个非导磁材料制作的环,所述第一定位件51及所述第二定位件52分别栓接于所述第一环槽及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一内磁环41和/或第一外磁环42例如采用惯常的永磁环即可,此时其在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环(1)、轴承(2)、轴承座(3),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及外圈(22),所述内圈(21)套装于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所述轴承座(3)上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2)设置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内磁环(41),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第一外磁环(42),所述第一内磁环(41)与所述第一外磁环(42)之间形成排斥力或吸引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径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环(1)、轴承(2)、轴承座(3),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及外圈(22),所述内圈(21)套装于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所述轴承座(3)上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2)设置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转接环(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内磁环(41),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第一外磁环(42),所述第一内磁环(41)与所述第一外磁环(42)之间形成排斥力或吸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具有与所述轴承(2)同轴的第一通孔(31),所述转接环(1)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磁环套装部(12),所述磁环套装部(12)的周向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内磁环(41)套装于所述第一环槽内,和/或,所述第一通孔(31)的孔壁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一外磁环(42)设于所述第二环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磁环(4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51),和/或,所述第一外磁环(4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件(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套装部(12)远离所述轴承(2)的一端端头处设有第一挡位件(61),所述第一挡位件(61)用于对所述第一定位件(51)形成阻挡止位;和/或,所述第一通孔(31)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张小波龚高张超梁豪李欣王建辉吴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