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技术

技术编号:251190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第一透明树脂80~90份、含银无机纳米材料5~10份、第一抗氧化剂1~5份和第一分散剂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透明口罩的原料中加入所述抗菌抗病毒母粒,挤出成型后得到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实现高效、持久的抗菌防霉抗病毒功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9%以上,防霉等级0级,对H1N1、H3N2等甲型流感病毒抗病毒活性率达到9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
技术介绍
作为医用口罩,现有技术中,一般为无纺布型,将整个脸部眼睛以下的部位进行包裹,能够有效的避免细菌传播,然而,其存在如下缺点:未能漏出人的脸部主要部位—嘴,嘴是表现人的形态表情的主要部位,口罩遮挡嘴部,对交流沟通不利,且不容易与患者之间建立互信和认识;现有医用口罩都为一次性口罩,不可重复使用。现有技术中存在透明口罩,然而,其一般都是半封闭式的,也有一些全封闭式的,但是其结构复杂,且无抗菌抗病毒功能。CN209359732U公开了一种透明口罩,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透明镜片、以及与支架连接的耳绳,所述支架上一体成型有下巴托,所述支架两端开设有卡槽,所述透明镜片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插接在所述卡槽内,能够较为方便对透明口罩进行安装,从而方便进行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方便用户进行更换、安装,且操作方便快捷。但是其抗菌抗病毒效果较差,且结构复杂。CN1787854A公开了一种防止病菌感染和有害粉尘吸入并能看见被口罩覆盖的面部区域的透明口罩,包括适合覆盖使用者鼻和嘴的透明口罩主体;将所述口罩主体保持在使用者面部的装置;以及装设在所述口罩主体四周边缘、用于净化使用者吸入和排出的空气的过滤层。该专利技术可使观察者或交谈的对方能看到使用者的面部表情,以确保与观察者舒适和正确的交谈。但是该口罩的抗菌抗病毒效果较差。CN207444323U公开了一种医用透明口罩,它解决了现有口罩使用不便等技术问题。该透明口罩包括环状的外捆和球状的包裹布,外捆缝合在包裹布的外圈,包裹布的中部具有避让孔,本透明口罩还包括球状的透明挡片,透明挡片内侧的外边缘处固定有粘附层一,包裹部上具有与粘附层一对应的粘附层二,透明挡片的下端通过连接布条与包裹布相连;包裹布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条能够套设在耳部上的松紧带。该口罩使用方便、舒适等优点。但是作为医用口罩,其抗菌效果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透明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所述抗菌抗病毒母粒可应用于制备透明口罩,在与细菌、病毒接触时,起到高效、持久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的功效。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一透明树脂的含量为80~90份,例如81份、82份、83份、84份、85份、86份、87份、88份、89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含银无机纳米材料的含量为5~10份,例如6份、7份、8份、9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一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5份,例如2份、3份、4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一分散剂的含量为1~5份,例如2份、3份、4份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透明口罩的抗菌抗病毒母粒,通过在透明树脂中添加含银无机纳米材料,挤出造粒后得到抗菌抗病毒母粒,将其应用与制备透明口罩中,使得透明口罩在与细菌、病毒接触时,起到高效、持久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的功效。本专利技术中,挤出造粒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即可,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优选地,所述含银无机纳米材料包括银掺杂纳米钨酸铋、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银掺杂纳米氧化锌或银掺杂钛酸锌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本专利技术优选上述四种特定的含银无机纳米材料,这四种基质材料既具有光催化性能,金属离子又具有抗菌性能,在光照作用下,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钨酸铋或银掺杂钛酸锌能将表面吸附的O2还原为负氧离子(O2-),由于物质表面分布的微量Ag+能起到活性中心的作用,Ag+会激活吸附在粉体表面的水和空气中的O2,也会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化物·O2-,由于·OH和·O2-都是强的氧化剂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螨虫等有害物质接触,使其蛋白质变性降解,从而失去活性导致其死亡。细菌、病毒、螨虫等也可以直接与抗菌材料价带上产生的空穴结合发生相互作用,使其蛋白质变性失活,来抑制或杀灭细菌,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防霉抗病毒效果。优选地,所述含银无机纳米材料中银的掺杂量为0.5wt.%~3wt.%,例如0.6wt.%、0.8wt.%、1wt.%、1.2wt.%、1.4wt.%、1.6wt.%、1.8wt.%、2wt.%、2.2wt.%、2.4wt.%、2.6wt.%、2.8wt.%等。优选地,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中含银无机纳米材料的含量为5wt.%~10wt.%,例如5.5wt.%、6wt.%、6.5wt.%、7wt.%、7.5wt.%、8wt.%、8.5wt.%、9wt.%、9.5wt.%等。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树脂包括双轴拉伸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氧化剂包括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散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或聚丙烯酰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目的之一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配方量的第一透明树脂、含银无机纳米材料、第一抗氧化剂和第一分散剂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进行加热预混合,再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制备得到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所述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包括抗菌抗病毒透明塑料,所述抗菌抗病毒透明塑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上述配方中,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的含量为5~10份,例如6份、7份、8份、9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二透明树脂的含量为80~90份,例如81份、82份、83份、84份、85份、86份、87份、88份、89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1~5份,例如2份、3份、4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二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5份,例如2份、3份、4份等;上述配方中,所述第二分散剂的含量为1~5份,例如2份、3份、4份等。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包括双轴拉伸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季戊四醇、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季戊四醇油酸酯或季戊四醇磷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抗氧化剂包括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和/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散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或聚丙烯酰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无机纳米材料包括银掺杂纳米钨酸铋、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银掺杂纳米氧化锌或银掺杂钛酸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含银无机纳米材料中银的掺杂量为0.5wt.%~3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树脂包括双轴拉伸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氧化剂包括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或聚丙烯酰胺。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第一透明树脂、含银无机纳米材料、第一抗氧化剂和第一分散剂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进行加热预混合,再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制备得到所述透明口罩用抗菌抗病毒母粒。


7.一种抗菌抗病毒透明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抗病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川于红光李梦婷
申请(专利权)人:同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