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1189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包括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所述B组分包括乳化剂和水。本申请中提供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能够用于解决常规微表处路面易泛油的问题,同时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及其低温抗裂性,且操作简便,节约成本;使路面既能长期处于阳光曝晒中,又能用于大雨天气中,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中沥青路面占到了85%以上。伴随着公路大量建设的是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很多公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由于很多高等级公路本身结构不合理,加上后期检测和维护未及时跟进,在日趋严重的超载重载情况以及自然侵蚀下,容易出现局部松散、坑洞、表面剥落、开裂、车辙等早期病害,对公路养护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重建设、轻养护”思想,导致很大比例的公路长期处在“亚健康”的状态,整体结构没有发生严重破坏,但是由于表面层的早期病害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性养护,其耐磨性、抗滑性、承载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修复性养护工程量巨大,且受制于开放交通时间和工程成本,有些公路不适进行大范围的沥青路面加铺,因此急需经济、便捷、高效的养护方式。目前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公路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无需现场加热,可以在常温下施工,节省大量能源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恢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微表处是利用改性乳化沥青的道路养护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适用于高等级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作业。微表处是指采用适当级配的集料、添加物(水泥、矿粉、石灰等)与改性乳化沥青(多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水和外掺剂按一定比例现场拌合而成的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处在破乳前的流动状态下均匀摊铺在面层上形成较薄的封层,从而起到修复车辙,提高路面抗滑和耐磨性、防止水下渗危害等作用。橡胶改性乳化沥青相对容易制备,低温性能优异,开放交通快,但是其软化点较低,高温稳定性不足,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转容易出现严重的泛油和剥落现象,无法长期满足高等级路面养护的技术指标要求,严重限制了橡胶沥青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于解决常规微表处路面易泛油的问题,同时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及其低温抗裂性,且操作简便,节约成本;使路面既能长期处于阳光曝晒中,又能用于大雨天气中,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包括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所述B组分包括乳化剂和水。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地沟油的密度为0.91~0.95g/cm3。根据上述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5~10):(1~5),优选地,质量比为(6~8):(2~4),更优选地,所述质量比为7:3。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的质量比为(55~63):(4~10):(1~2):(1~2)。优选地,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的质量比为(56~60):(4~5):1:1。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4):(25~40)。优选地,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33~35)。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为废橡胶粉与沥青的混合物。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对于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所述废橡胶粉与沥青质量比为(1~2):5。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废橡胶粉是由废旧轮胎加工而成,所述废橡胶粉的密度为0.95~1.15g/cm3,优选为1g/cm3。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是将废橡胶粉与沥青在250~270℃下混合制成,优选地,混合温度为255~265℃。优选地,混合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混合时间为5~8h,优选为5.5~6.5h。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根据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所述B组分还包括pH调节剂,且B组分的pH值为2~3。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选自盐酸水溶液,盐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5~1.5mol/L。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如上述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组分的制备:将A组分中各组分在120~175℃下混合均匀;B组分的制备:将乳化剂加入水中,并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2~3,调节温度至50~85℃配成皂液;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优选地,A组分中各组分在145~175℃下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如上述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用于微表处的用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优点:(1)本专利技术选用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乳化剂、和水按一定的工艺混合而成,通过协同作用,解决了废橡胶粉掺量增加后造成的无法加工操作、存贮不稳定及沥青组合物不均匀等问题,且操作简便,节约成本。(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低温与粘附性能,达到保护路面结构、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使制备的废橡胶粉改性沥青可以易于乳化,同时解决地沟油回收利用问题,具有极高的环保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此外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申请实施例中,地沟油的密度为0.91~0.95g/cm3。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为废橡胶粉与沥青的混合物。所述废橡胶粉是由废旧轮胎加工而成,所述废橡胶粉的密度为1.15~0.95g/cm3,具体为1g/cm3。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本申请实施例中,B组分需要调节pH值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包括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所述B组分包括乳化剂和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包括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所述B组分包括乳化剂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5~10):(1~5);和/或地沟油的密度为0.91~0.95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地沟油,亚磷酸三和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的质量比为(55~63):(4~10):(1~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4):(25~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为废橡胶粉与沥青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淑贞姜尧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群康沥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