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生物工程污水处理范围内,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将活性污泥混入到污水中,然后在混合物中通过增氧的方式促进反应,进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但是目前曝头供氧多为上层固定曝气,且活性污泥处理在使用的时候受到活性污泥与污水反应絮凝的作用,增氧存在死角且容易导致反应池内微生物与污水的传质速度受限,供氧的持续性对于微生物本身造成一定影响,不足以支持微生物保持一定的高活性,影响对于污水的降解时间与对污水的降解率,目前主要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是通过搅拌的方式处理,但是受限于反应池的容积和形状,搅拌工作量大,能耗高,且搅拌存在多处死角,搅拌不均不彻底,且搅拌工作对于迅速破开絮凝效果不明显,活性污泥使用率较低,一般的生物工程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局限于污水上层,污泥凝聚凝块较多,活性污泥利用率低,搅拌工程量大且存在多处死角,能耗与效率不成正比,所以需要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污水处理反应的反应池(1)、用于隔断反应空间的隔板(2)、用于沉淀反应后污水的沉淀池(3)、连通槽(5)和用于增氧和破凝结的曝气增氧机构(4),所述反应池(1)的表面与沉淀池(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3)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槽(5),所述隔板(2)的表面与反应池(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的上方与反应池(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级反应腔(6),所述隔板(2)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二级反应腔(7),所述隔板(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增氧孔(8),所述曝气增氧机构(4)包括一级破气增氧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污水处理反应的反应池(1)、用于隔断反应空间的隔板(2)、用于沉淀反应后污水的沉淀池(3)、连通槽(5)和用于增氧和破凝结的曝气增氧机构(4),所述反应池(1)的表面与沉淀池(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3)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槽(5),所述隔板(2)的表面与反应池(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的上方与反应池(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级反应腔(6),所述隔板(2)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二级反应腔(7),所述隔板(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增氧孔(8),所述曝气增氧机构(4)包括一级破气增氧机构(41)和二级破碎增氧机构(42),所述曝气增氧机构(4)固定安装在反应池(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气增氧机构(41)包括增氧气泵(411)、增氧密封腔(412)、若干个与连通增氧孔(8)一一对应的固定增氧管(413)、若干个与固定增氧管(413)一一对应的活动增氧管(414),所述增氧气泵(411)固定安转在反应池(1)的表面,所述增氧气泵(411)的输出端套接有压力增氧管(415),所述增氧密封腔(412)设置在反应池(1)上,所述增氧密封腔(412)位于二级反应腔(7)的下方,所述固定增氧管(413)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增氧密封腔(412)的内部,所述固定增氧管(413)的另一端贯穿连通增氧孔(8)并延伸至隔板(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工程原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增氧管(41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曝气孔(416),固定增氧管(413)位于隔板(2)上方的一段套接有活动增氧管(414),所述活动增氧管(414)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爆气孔(417),所述第一曝气孔(416)的内壁呈向上倾斜状,所述第二爆气孔(417)的内壁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爆气孔(417)的直径是第一曝气孔(416)的直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爆气孔(417)的数量是第一曝气孔(416)数量的三倍以上,所述活动增氧管(4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叶轮(418),所述活动增氧管(414)和固定增氧管(413)的连接处镶嵌有若干个滚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