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49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将交联骨架、交联剂混合均匀后,得到A相溶液;将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交联调节剂和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B相溶液;将B相溶液加入A相溶液中,真空搅拌,得到水凝胶膏体;将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以配合可溶性微针使用,由于其是亲水性网状高分子溶胀体,能遇水溶胀,缺水时会释放其本身的水分,并具有自粘性、低致敏性,能将可溶微针覆盖在皮肤上不易脱落,且使可溶微针能够穿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使可溶性微针的有效成分能够高效、快速的被皮肤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护肤品
,具体涉及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不可避免的变得松弛,出现干纹、鱼尾纹、法令纹等问题。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一般的抗皱类护肤品中透明质酸等有效成分很难吸收进入表皮基底层和真皮层部位,发挥抗皱疗效。传统注射透明质酸的方法虽能较好的把玻尿酸直达皮下,但对施术者的技艺要求比较高,注射过程中疼痛感强烈,往往还会有局部发红、肿胀、淤血、色素沉积等不良情况发生。近年来微针美容正逐渐盛行,微针可以刺穿皮肤,在角质层形成微通道,美容活性成份沿微通道到达皮肤的深层,扩散入真皮。由于皮肤的弹性及微针自身微小的尺寸,微针进入皮肤的深度通常不会达到真皮层,亦不会形成明显的疼痛感,是一种无痛促渗技术。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制备微针,当其刺入人体皮肤后透明质酸在体液作用下溶解滞留于皮肤内,不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而且由于透明质酸是人体内源性物质,不会引起炎症反应。然而可溶性微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水分溶解,水分太多会让可溶性微针未进入皮肤就已溶解在皮肤表面,不能到达真皮层;水分太少则会使微针溶解缓慢,贴敷耗时长且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可溶性微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水分溶解,水分太多会让可溶性微针未进入皮肤就已溶解在皮肤表面,不能到达真皮层,水分太少则会使微针溶解缓慢,贴敷耗时长且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法所制备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2-3%交联骨架、0.05-3.0%交联剂混合均匀,加入10-50%保湿剂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S2,将0.5-2%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0.01-5%交联调节剂和1-15%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获得水凝胶膏体;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交联骨架为聚丙烯酸钠;所述交联剂为二羟基甘氨酸铝、氯化铝、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钠、神经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增粘剂为海藻酸钠、西黄蓍胶、卡波姆、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交联调节剂为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EDTA、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水溶性功效成分为烟酰胺、苯乙基间苯二酚、维生素C、熊果苷、传明酸、胶原蛋白、多肽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真空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0-120r/min,搅拌时间为5-15min,且边搅拌边抽真空到-0.08MPa。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所述涂布中无纺布为下层,珠光膜为上层,待可以完整撕开珠光膜时可进行模切、封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法所制备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以配合可溶性微针使用,由于其是亲水性网状高分子溶胀体,能遇水溶胀,缺水时会释放其本身的水分,并具有自粘性、低致敏性,能将可溶微针覆盖在皮肤上不易脱落,且使可溶微针能够穿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使可溶性微针的有效成分能够高效、快速的被皮肤吸收,从而保证微针的补水、淡化细纹、淡化黑眼圈的效果稳定发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2%交联骨架(聚丙烯酸钠)、0.05%交联剂(二羟基甘氨酸铝)混合均匀,加入10%保湿剂(透明质酸钠)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S2,将0.5%增粘剂(海藻酸钠)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0.01%交联调节剂(柠檬酸)和1-15%水溶性功效成分(烟酰胺、苯乙基间苯二酚、维生素C、熊果苷、传明酸、胶原蛋白和多肽),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且边搅拌边抽真空到-0.08MPa,搅拌时间为15min,获得水凝胶膏体;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其中,无纺布为下层,珠光膜为上层,待可以完整撕开珠光膜时可进行模切、封装,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实施获得的水凝胶贴片有一定的粘度、低致敏性,又有适当的水分含量,使用微针贴片时用凝胶将其覆盖贴在皮肤上,贴敷2-4小时可实现微针贴片几乎全部被皮肤吸收且有很好的祛皱、祛斑、祛痘、祛眼袋、淡化黑眼圈的效果,能让微针贴片发挥其最大作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5%聚丙烯酸钠、2.0%交联剂(二羟基甘氨酸铝、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加入30%保湿剂(甘油、透明质酸钠和神经酰胺)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S2,将1%增粘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3%交联调节剂(柠檬酸、EDTA和羟基丁二酸)和10%水溶性功效成分(烟酰胺、维生素C、熊果苷和胶原蛋白),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搅拌速度为80r/min,且边搅拌边抽真空到-0.08MPa,搅拌时间为10min,获得水凝胶膏体;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其中,无纺布为下层,珠光膜为上层,待可以完整撕开珠光膜时可进行模切、封装,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本实施获得的水凝胶贴片有一定的粘度、低致敏性,又有适当的水分含量,使用微针贴片时用凝胶将其覆盖贴在皮肤上,贴敷2-4小时可实现微针贴片几乎全部被皮肤吸收且有很好的祛皱、祛斑、祛痘、祛眼袋、淡化黑眼圈的效果,能让微针贴片发挥其最大作用。实施例3...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2-3%交联骨架、0.05-3.0%交联剂混合均匀,加入10-50%保湿剂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nS2,将0.5-2%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0.01-5%交联调节剂和1-15%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n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获得水凝胶膏体;/n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2-3%交联骨架、0.05-3.0%交联剂混合均匀,加入10-50%保湿剂充分搅拌均匀,获得A相溶液;
S2,将0.5-2%增粘剂加到水中搅拌后,加入0.01-5%交联调节剂和1-15%水溶性功效成分,搅拌至充分溶解,获得B相溶液;
S3,将步骤S2中的B相溶液加入步骤S1中的A相溶液中,进行真空搅拌,获得水凝胶膏体;
S4,将步骤S3中的水凝胶膏体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获得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交联骨架为聚丙烯酸钠;所述交联剂为二羟基甘氨酸铝、氯化铝、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钠、神经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溶性微针的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增粘剂为海藻酸钠、西黄蓍胶、卡波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淑艳赵科研郭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