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46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4
一种防滑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掌心部、指套部,所述指套部包括拇指套、食指套,所述拇指套和食指套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使用的防滑区,所述防滑区包括设于拇指套和食指套外表面的凹坑、位于凹坑内的防滑软片,所述防滑软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凹坑内,防滑软片表面还留有供液体容置的开缝。本设计具有结构合理、防滑效果好、可更换防滑软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手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特别是一种手术专用的防滑手套。
技术介绍
医用手套一直是如今医用领域的常用医用器械,而在现在的医治操作过程中,较多的使用到人体较为灵活的拇指和食指进行多数的医治操作,比如在手术过程中的抓取、提拉、推开、托起等动作,由于人体体液或其他张力蠕动等因素,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精准地控制、以免影响医治操作,而现有的医用手套多数都是直接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生产制作的手套,虽然其材料自身摩擦系数较高,这类手套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有些手套甚至基本的防滑性能都不具备,然而在实际医治过程中,多数较为粘滑的体液以及医治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使得医用手套的防滑性能尽失,极大的增加了医治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在有些重大医治手术过程中,甚至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危险,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现有的医用手套大多数为一体成型,由于在一次手术过程中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器官进行不同操作,而不同操作需求的防滑性能需求并不完全一样,现有的手套就无法满足这些操作需求,使用性能就捉襟见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防滑效果好、可更换防滑软片的防滑手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掌心部、指套部,所述指套部包括拇指套、食指套,所述拇指套和食指套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使用的防滑区,所述防滑区包括设于拇指套和食指套外表面的凹坑、位于凹坑内的防滑软片,所述防滑软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凹坑内,防滑软片包括贴合于凹坑内底部的底片、多个固定设于底片上表面的橡胶防滑头,所述防滑头和防滑头之间形成供液体容置的开缝,所述凹坑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底片上表面边缘的弹性限位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可翻折地连接于防滑软片底部的卡接片、设于凹坑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有卡接槽,所述卡接片插接于卡接槽内实现防滑软片于凹坑内的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头顶部开有供液体容置的滞留口且外露于凹坑外。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头顶部开有供液体容置的滞留口且与凹坑口沿平齐。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头顶部开有供液体容置的滞留口且位于凹坑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的医用手套,本专利技术通过于手套本体的拇指套和食指套位置设置防滑区,并进行设于防滑区内防滑软片的可拆卸式设计,使得防滑手套在使用时拇指和食指位置获得较佳防滑效果并能灵活进行配合进行多种医治操作,特别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捏住极细的导丝并进行较多精细的操作时,防滑区与防滑区的配合确保在进行医治操作时能精准完成精细动作,降低操作过程中拇指和食指发生打滑的可能性,防滑软片可拆卸式的设计使得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种类不同防滑程度的防滑软片的灵活更换,更容易适应使用需求,供液体容置的开缝使得液体在液体张力的作用下能有效留存于开缝并润湿手套,特别是在进行一些特定医治操作前,用消毒设备润湿手套获得更好的手感和操作性能的同时,还能使消毒液在手套上停留足够长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消毒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防滑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防滑手套防滑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编号表示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掌心部;2、指套部;2.1、拇指套;2.2、食指套;2.3、防滑区;2.4、凹坑;2.5、防滑软片;2.5.1、底片;2.5.2、防滑头;2.5.3、滞留口;2.6、开缝;2.7、连接块;2.8、弹性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与功能易于了解,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防滑手套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掌心部1、指套部2,所述指套部2包括拇指套2.1、食指套2.2,所述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使用的防滑区2.3,所述防滑区2.3包括设于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外表面的凹坑2.4、位于凹坑2.4内的防滑软片2.5,所述防滑软片2.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凹坑2.4内,防滑软片2.5包括贴合于凹坑2.4内底部的底片2.5.1、多个固定设于底片2.5.1上表面的橡胶防滑头2.5.2,所述防滑头2.5.2和防滑头2.5.2之间形成供液体容置的开缝2.6,所述凹坑2.4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底片2.5.1上表面边缘的弹性限位圈2.8。本实施例通过可相互配合的可拆卸式防滑软片的设计使得在进行医治或手术时,戴有防滑手套的医护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防滑软片的更换,在满足使用性能和手感的同时,相较于现有的医用手套更为灵活方便。贴合于凹坑2.4内底部的底片2.5.1能使防滑软片2.5稳定地贴合于凹坑2.4内底部,橡胶材质的防滑头2.5.2有利于增大整体防滑软片2.5的摩擦系数,提升防滑性能,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材质进行防滑头2.5.2的设计生产制造,比如吸水性较好的石棉纤维球等,石棉纤维球在具备较好地摩擦性能的同时,还能辅助进行防滑软片2.5表面的液体留置,增长液体的留置时间,有利于提升防滑软片2.5表面的润湿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单一防滑软片2.5与凹坑2.4内底部通过底片连接件连接仍有可能会出现防滑软片2.5一侧或多侧翻起导致操作变性等问题,故而在实际应用时还可在凹坑2.4内壁设置限位底片2.5.1上表面边缘的弹性限位圈2.8,从而防滑软片2.5通过过盈配合卡入弹性限位圈2.8与凹坑2.4内底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实现整体防滑软片2.5于上下方向上的限位,确保其在争分夺秒的医治操作中不浪费时间,不进行二次操作,提升防滑手套的使用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可翻折地连接于防滑软片2.5底部的卡接片、设于凹坑2.4内的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内开有卡接槽,所述卡接片插接于卡接槽内实现防滑软片2.5于凹坑2.4内的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卡接片与连接块2.7上的卡接槽的配合能使医护人员能灵活方便的进行防滑软片2.5的更换,相较于其他一些可拆卸地结构,上述配合方式连接相对较为稳定,更换也简单迅速,不浪费时间,在医治操作特别是重大手术中,节约时间有利于医治操作的快速进行,进一步降低整体医治操作的风险,提升医治效果。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满足不同防滑程度的需求,也为了提升整体防滑软片2.5的润湿效果,所述防滑头2.5.2顶部开有供液体容置的滞留口2.5.3且外露于凹坑2.4外,顶部外露于凹坑2.4外的防滑头2.5.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手指之间的挤压后防滑头2.5.2能填满整个凹坑2.4,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防滑性能和操作手感更好,当然,所述防滑头2.5.2顶部还可与凹坑2.4口沿平齐或位于凹坑2.4内,不同高度的防滑头2.5.2可以对应不同防滑程度和不同手感的需求,也容易适应不同医护人员的不同需求。上述防滑头2.5.2在实际应用时使用较多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半球形,这两种形状在生产制造上容易实现,加工简单,防滑性能也足够,根据多种不同的需求,防滑头2.5.2自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更容易适应使用需求的形状进行使用应用。虽然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掌心部(1)、指套部(2),所述指套部(2)包括拇指套(2.1)、食指套(2.2),所述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使用的防滑区(2.3),所述防滑区(2.3)包括设于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外表面的凹坑(2.4)、位于凹坑(2.4)内的防滑软片(2.5),所述防滑软片(2.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凹坑(2.4)内,防滑软片(2.5)包括贴合于凹坑(2.4)内底部的底片(2.5.1)、多个固定设于底片(2.5.1)上表面的橡胶防滑头(2.5.2),所述防滑头(2.5.2)和防滑头(2.5.2)之间形成供液体容置的开缝(2.6),所述凹坑(2.4)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底片(2.5.1)上表面边缘的弹性限位圈(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掌心部(1)、指套部(2),所述指套部(2)包括拇指套(2.1)、食指套(2.2),所述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使用的防滑区(2.3),所述防滑区(2.3)包括设于拇指套(2.1)和食指套(2.2)外表面的凹坑(2.4)、位于凹坑(2.4)内的防滑软片(2.5),所述防滑软片(2.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凹坑(2.4)内,防滑软片(2.5)包括贴合于凹坑(2.4)内底部的底片(2.5.1)、多个固定设于底片(2.5.1)上表面的橡胶防滑头(2.5.2),所述防滑头(2.5.2)和防滑头(2.5.2)之间形成供液体容置的开缝(2.6),所述凹坑(2.4)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底片(2.5.1)上表面边缘的弹性限位圈(2.8)。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祥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