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46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包括驱动杆、摆动头、夹持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摆动头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有缝针;所述驱动杆前端形成有第一枢接座,所述摆动头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枢接座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杆内形成有沿直线贯穿设置的限位通孔,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内;所述齿条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配合的驱动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驱动杆前端设置能够转动的摆动头,带动缝针穿刺血管壁,大大降低了缝合的难度。相比于传统的血管缝合方式,能够更好的适应微创手术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缝合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血管缝合大多为医生通过持针钳夹持缝针进行操作,对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满足血管缝合的要求。现有的血管缝合需要将组织分离,是血管充分暴露后才能进行缝合操作,术后创伤大,需要较长的恢复期。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微创技术得到发展,如何将微创理念应用于血管缝合中是业界研究的重点方向。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其具有血管缝合时创伤小的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其中,包括驱动杆、摆动头、夹持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摆动头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有缝针;所述驱动杆前端形成有第一枢接座,所述摆动头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枢接座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杆、摆动头、夹持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摆动头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有缝针;所述驱动杆前端形成有第一枢接座,所述摆动头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枢接座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杆内形成有沿直线贯穿设置的限位通孔,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内;所述齿条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配合的驱动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杆、摆动头、夹持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摆动头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有缝针;所述驱动杆前端形成有第一枢接座,所述摆动头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枢接座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杆内形成有沿直线贯穿设置的限位通孔,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内;所述齿条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配合的驱动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血管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定位杆、弹簧和驱动绳,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在所述摆动头上,所述摆动头内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具有位于所述摆动头上方的出口,所述活动座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所述定位杆穿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活动座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绳,所述驱动绳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出口;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之间设置有夹持空间,缝针夹持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之间,所述夹持空间具有位于缝针径向方向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诗钗王利新卢伟锋符伟国陈艺辉黄玉龙洪翔陈刚蔡秋妮黄小媛欧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