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浩专利>正文

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814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包括架体、限位杆、调整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架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手柄,且手柄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所述架体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架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的顶部焊接有拨叉,所述架体的中间位子处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架体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预留槽,预留槽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导线针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结构,通过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固定块,同时固定块通过铰接杆带动活动块收缩,使活动块与卡槽分离,将导线针从预留槽的内部抽出,达到减少组装节约时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所使用的医疗器材也越来越多,人们的跟腱在剧烈运动时容易出现断裂损伤,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进行处理,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传统的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零件较多,在使用的时候不便组装,也容易丢失,影响使用;第二,传统的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比较固定,不能将拨叉进行调节,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传统的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对针线的引导不精准,使用时不便医护人员得到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零件较多,在使用的时候不便组装,也容易丢失、比较固定,不能将拨叉进行调节,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对针线的引导不精准,使用时不便医护人员得到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包括架体(1)、限位杆(6)、调整结构(7)和定位结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手柄(9),且手柄(9)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10),所述架体(1)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预留槽(8),且预留槽(8)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2),所述架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调整结构(7),所述调整结构(7)的顶部焊接有拨叉(4),所述架体(1)的中间位子处设置有限位杆(6),且限位杆(6)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3),所述架体(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5),且定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母(2),所述定位螺母(2)的内部设置有导线针(3),且导线针(3)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包括架体(1)、限位杆(6)、调整结构(7)和定位结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手柄(9),且手柄(9)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10),所述架体(1)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预留槽(8),且预留槽(8)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2),所述架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调整结构(7),所述调整结构(7)的顶部焊接有拨叉(4),所述架体(1)的中间位子处设置有限位杆(6),且限位杆(6)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3),所述架体(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5),且定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母(2),所述定位螺母(2)的内部设置有导线针(3),且导线针(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四组定位孔(5),定位孔(5)在架体(1)的顶部呈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结构(7)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调节块(701)、固定杆(702)、滑块(703)、滑杆(704)和固定螺杆(705),固定螺杆(705)设置于架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螺杆(7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浩刘培钊唐昊纪方丁晨
申请(专利权)人:章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