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28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包括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同时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正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负直流电压输出;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LM337降压稳压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可以同时输出正负直流电压,当输入端输入高频交流电源时,输出端可同时产生正负直流电压给设备供电,满足设备对电源同时供应正负电压的需要,解决多个开关电源供电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稳压输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是电源供应器的一种,其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目前,市面上的开关电源往往同一时间只能产生正负电压其中的一种,当设备需要同时正负电压供电时,则需要两个开关电源供电,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急需一种可同时输出正负电压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来满足设备正负电压同时供电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本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可以同时输出正负直流电压,当输入端输入高频交流电源时,输出端可同时产生正负直流电压给设备供电,满足设备对电源同时供应正负电压的需要,解决多个开关电源供电的不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包括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同时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正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负直流电压输出;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LM337降压稳压芯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包括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输入端J2、二极管D2、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阻R2、电阻R6、电容C23、电阻R5、电容C6、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22、电阻R3、电容C24、电阻R1、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输出端J1,所述输入端J2用于连接高频交流电源,所述输入端J2的引脚1连接地线,所述输入端J2的引脚2连接交流电源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阻R2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6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3连接,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4通过电容C23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5通过电阻R5连接地线,电容C12至电容C21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1均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通过电容C6同时与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0、二极管D1负极和电感L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1和输出端J1的引脚1连接,所述二极管D1正极、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电容C11另一端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9均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8同时与电容C22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4的一端连接,电容C22另一端和电容C24另一端均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7同时与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连接地线,输出端J1的引脚2连接地线,输出端J1的引脚1用于输出正直流电压,电容C1至电容C5的一端均与输出端J1的引脚1连接,电容C1至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地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包括LM337降压稳压芯片、输入端J2、二极管D4、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5、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二极管D3、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和输出端J1,所述输入端J2的引脚2连接交流电源VCC和二极管D4负极,所述二极管D4正极同时与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和LM337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2连接,LM337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2通过二极管D5同时与LM337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3、电阻R8、二极管D3正极和输出端J1的引脚3连接,电阻R8另一端同时与LM337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电阻R7、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和二极管D3负极连接,电容C25至电容C39另一端以及电阻R7另一端均连接地线,所述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和电容C44的一端均连接输出端J1的引脚3,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和电容C44的另一端均连接地线,输出端J1的引脚3用于输出负直流电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开关电源稳压输出技术,输入高频交流电源时,可同时输出正负直流电压电源给设备供电,解决了多个开关电源供电的不便性,方便用户给同时需要正负直流电压电源的设备供电。本技术的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可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总体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包括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同时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正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负直流电压输出;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LM337降压稳压芯片。如图2所示,J2为电源输入端,可输入3.5~40V高频交流电压,耐受频率可达500MHZ,当输入端J2输入高频交流电源时,输出端J3的1脚输出正电压,同时,输出端J3的3脚输出负电压,输出电流可达1.5A,输出正电压0.8~39V,输出负电压-1.25V~-37V,分别独立可调。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包括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输入端J2、二极管D2、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阻R2、电阻R6、电容C23、电阻R5、电容C6、二极管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同时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正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负直流电压输出;/n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n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LM337降压稳压芯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和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同时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正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源转换为负直流电压输出;
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
所述负电源电压输出电路采用LM337降压稳压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源电压输出电路包括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输入端J2、二极管D2、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阻R2、电阻R6、电容C23、电阻R5、电容C6、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22、电阻R3、电容C24、电阻R1、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输出端J1,所述输入端J2用于连接高频交流电源,所述输入端J2的引脚1连接地线,所述输入端J2的引脚2连接交流电源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阻R2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6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3连接,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4通过电容C23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5通过电阻R5连接地线,电容C12至电容C21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1均连接地线,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通过电容C6同时与TPS54140降压稳压芯片的引脚10、二极管D1负极和电感L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1和输出端J1的引脚1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峥江莺顾永盛谢加武宋任刚仇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