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24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属于电力铁塔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对面的上方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卡接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该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通过拉动绳索施加于壳体一个向下的力,壳体通过滑套和滑杆带动卡块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个卡块在两个限位槽斜面的作用下,通过压缩伸缩装置脱离限位槽,使得两个卡块运动到两个滑槽内,这样可以拉动绳索把引雷针降落下来,不用工人爬上爬下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检修的风险,达到了保护工人安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铁塔
,具体为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电塔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设施,能架空电线并起保护和支撑作用,电力铁塔的维护是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由于电塔高度通常为25-40米,在雨天时容易受到雷击,强大的电流瞬间击打铁塔,易引发电线烧损、起火等灾害。在电力系统的防雷过程中,由于无法避免雷击的直接危害,主要通过设置避雷装置来降低雷电的破坏。现有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在检修时,由于电力铁塔过高,工人需要爬上爬下才能进行检修,而攀爬电力铁塔不仅费力费力,还具有一定的风险,从而给检修避雷装置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力铁塔上的避雷装置检修时比较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对面的上方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卡接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杆的相对端通过伸缩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引雷针,所述引雷针的顶端穿过通孔延伸到顶板的上方,所述通孔开设在顶板的下表面,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的顶端,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的表面通过固定环与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杆的相对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引雷针的正面与接地引线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接地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散雷针,所述散雷针设置于地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绳索的底端通过挂钩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的底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卡块的形状与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通过拉动绳索施加于壳体一个向下的力,壳体通过滑套和滑杆带动卡块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个卡块在两个限位槽斜面的作用下,通过压缩伸缩装置脱离限位槽,使得两个卡块运动到两个滑槽内,这样可以拉动绳索把引雷针降落下来,不用工人爬上爬下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检修的风险,达到了保护工人安全的作用。2、该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通过设置伸缩装置,当工人使用绳索拉动壳体向上运动,两个卡块卡进两个限位槽时,伸缩装置产生的弹力使得两个卡块稳定的卡在两个限位槽,从而使得引雷针稳定的固定在框架上。3、该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通过挂钩,在使用绳索时,从挂钩上取下,当不使用绳索时,把其活动连接在挂钩上,避免绳索随风飘动,缠绕在框架上,影响工人下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滑槽、3限位槽、4卡块、5滑杆、6滑套、7壳体、8伸缩装置、81伸缩杆、82弹簧、9引雷针、10通孔、11顶板、12滑轮、13绳索、14固定环、15挂钩、16底座、17接地引线、18散雷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两个滑槽2相对面的上方均开设有限位槽3,两个限位槽3内均卡接有卡块4,限位槽3的形状为楔形,卡块4的形状与限位槽3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限位槽3和卡块4的形状,当两个卡块4受到向下的力,两个卡块4在两个限位槽3斜面的作用下,通过两个滑杆5压缩伸缩装置8,保证两个卡块4脱离两个限位槽3,两个卡块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5,两个滑杆5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6,通过设置滑杆5和滑套6,保证了卡块4既能灵活的左右运动,又能稳定的固定在壳体7内,从而使得卡块4能够正常的工作,两个滑套6分别设置在壳体7内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滑杆5的相对端通过伸缩装置8固定连接,伸缩装置8包括伸缩杆81,伸缩杆81的表面套接有弹簧82,伸缩杆81和弹簧8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杆5的相对端,通过设置伸缩装置8,当伸缩装置8受到压缩时,会带动两个滑杆5和两个卡块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卡块4脱离限位槽3,当两个卡块4卡在两个限位槽3内时,伸缩装置8产生的弹力可以使得两个卡块4稳定的固定在两个限位槽3内。壳体7的上表面设置有引雷针9,引雷针9的正面与接地引线17的一端相连通,接地引线17的另一端设置有散雷针18,散雷针18设置于地面,通过设置接地引线17和散雷针18,可以把引雷针9上的电流导入地面,防止电力铁塔受到雷击而损坏,引雷针9的顶端穿过通孔10延伸到顶板11的上方,通孔10开设在顶板11的下表面,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顶端,顶板11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轮12,滑轮12上设置有绳索13,通过设置滑轮12和绳索13,拉动绳索13在滑轮12上运动,可以带动壳体7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给工人检修引雷针9带来了方便,绳索13的表面通过固定环14与壳体7的背面固定连接,绳索13的底端通过挂钩15与底座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底端,通过挂钩15,在使用绳索13时,从挂钩15上取下,当不使用绳索13时,把其活动连接在挂钩15上,避免绳索13随风飘动,缠绕在框架1上,影响工人下次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S1、使用时,工人向下拉动绳索13通过固定环14施加于壳体7一个向下运动的力,壳体7通过滑杆5和滑套6带动两个卡块4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在两个限位槽3和两个卡块4相互作用下,使得两个卡块4带动两个滑杆5压缩伸缩装置8,使得两个卡块4运动到两个滑槽2内,然后继续拉动绳索13,使得引雷针9下降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检修;S2、在检修好时,工人拉动绳索13带动固定环14、壳体7、引雷针9和两个卡块4向上运动,直到两个卡块4卡进两个限位槽3内,伸缩装置8产生的弹力通过两个滑杆5带动两个卡块4稳定的卡在两个限位槽3内,最后,工人把绳索13打结在挂钩15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两个所述滑槽(2)相对面的上方均开设有限位槽(3),两个所述限位槽(3)内均卡接有卡块(4),两个所述卡块(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5),两个所述滑杆(5)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6),两个所述滑套(6)分别设置在壳体(7)内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杆(5)的相对端通过伸缩装置(8)固定连接;/n所述壳体(7)的上表面设置有引雷针(9),所述引雷针(9)的顶端穿过通孔(10)延伸到顶板(11)的上方,所述通孔(10)开设在顶板(11)的下表面,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顶端,所述顶板(11)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上设置有绳索(13),所述绳索(13)的表面通过固定环(14)与壳体(7)的背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铁塔用避雷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两个所述滑槽(2)相对面的上方均开设有限位槽(3),两个所述限位槽(3)内均卡接有卡块(4),两个所述卡块(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5),两个所述滑杆(5)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6),两个所述滑套(6)分别设置在壳体(7)内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杆(5)的相对端通过伸缩装置(8)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7)的上表面设置有引雷针(9),所述引雷针(9)的顶端穿过通孔(10)延伸到顶板(11)的上方,所述通孔(10)开设在顶板(11)的下表面,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顶端,所述顶板(11)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上设置有绳索(13),所述绳索(13)的表面通过固定环(14)与壳体(7)的背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妞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鹏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