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905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雷电及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护系统,包括用户设备通过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连接供电电源,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及用户设备均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有雷电预警装置、全自动接地装置及直击雷保护装置,直击雷保护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连接的天幕CPD,全自动接地装置包括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横向竖立单元与纵向入地单元连接,纵向入地单元与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连接,天幕CPD通过引下线连接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布设,实现对避雷目标的保护,节省时间和人力的智能防护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防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电及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雷电灾害一直存在,据有关研究统计,地球上任何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发生,平均每秒有100次闪电。雷电是一种常见大气中的放电自然现象,通常是云团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云团与大地间产生强的电场,最终将大气击穿形成对大地泄放电荷。为了减少和防止雷电的损害,2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专利技术了避雷针,避雷针为接闪装置,利用尖端放电和雷电流沿最小路径泄流的原理,将闪电接引至自身,通过引下线和接地体将雷电流疏散到大地。接闪引雷使得建筑物的设施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雷电泄放过程形成的强大电流和电磁感应,会对周围的微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及易燃易爆场所产生了严重威胁。现有的机动防雷系统。无法全面实现雷电的预警、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及全自动接地,而且布设撤收防雷系统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布设,实现对避雷目标的保护,节省时间和人力的智能防护系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防护系统,用户设备通过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连接供电电源,所述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及用户设备均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雷电预警装置、全自动接地装置及直击雷保护装置,所述直击雷保护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连接的天幕CPD,所述全自动接地装置包括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横向竖立单元与纵向入地单元连接,纵向入地单元与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连接,天幕CPD通过引下线连接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雷电预警装置提前预测雷电的来临,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并发出预警信息,通过控制模块向全自动接地装置及直击雷保护装置发送有关控制指令,驱动控制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进行有关布设,在雷电来临前快速安装布设,节省时间和人力,实现对避雷目标的充分保护。所述升降装置为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顶部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天幕CPD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所述电动升降杆顶部设置的锁紧部及天幕CPD底部配合所述锁紧部设置的插入部,所述锁紧部外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锁紧部的凸轮锁紧把手。安装时,将天幕CPD的插入部插入电动升降杆的锁紧部,然后通过凸轮锁紧把手锁紧固定,控制模块接收到有关预警信息后通过控制电动升降杆的高度,进而控制天幕CPD的高度。所述引下线上设有接头装置,所述接头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公头及母头,所述公头与母头相对的一端设有凸起,母头与所述公头相对的一端对应凸起设有插槽,凸起远离插槽的一端及插槽远离凸起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引下线。所述升降装置一侧设置有对应引下线配设有自动收线装置,所述自动收线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引下线的穿过自动收线装置连接所述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根据电动升降杆的升降,控制模块同时控制自动收线装置对引下线进行收放。所述横向竖立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面上的横向动力和轨道,横向动力推动设置在轨道上的滑板横向运动;所述滑板上设有竖立动力,竖立动力与传动杆连接,传动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与支撑杆一端转轴式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纵向入地单元转轴式连接,纵向入地单元底部一侧与滑板顶端转轴式连接。所述纵向入地单元包括纵向动力,纵向动力通过连接杆与入地动力连接,入地动力下方连接接地极,接地极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自动连接导线单元包括电磁铁,电磁铁通过弹簧与移动金属触板连接,所述移动金属触板与接地极接触,所述移动金属触板连接引下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护系统,通过雷电预警装置探测设定范围内未来闪电发生位置、时间等预警信息,控制装置接收预警信息并发送各个控制信息,操控电动升降杆、全自动接地装置运作进而实现天幕CPD与接地极的自动布设,节省时间和人力。能够在雷电来临前快速安装布设,以实现对避雷目标的充分保护,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实现对雷电的全面防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直击雷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全自动接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动连接导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击雷保护装置;11、天幕CPD;12、电动升降杆;13、插入部;14、锁紧部;15、凸轮锁紧把手;2、雷电预警装置;3、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4、全自动接地装置;41、横向动力;42、轨道;43、滑板;44、竖立动力;45、滑块;46、传动杆;47、支撑杆;48、纵向动力;49、连接杆;410、入地动力;411、接地极;412、安装面;413、移动金属触板414、电磁铁;415、弹簧、5、控制模块;6、引下线;61、公头;62、母头;63、凸起;64、插槽;7、自动收线装置;8、用户设备;9、供电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用户设备8通过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连接供电电源,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及用户设备均连接控制模块5,控制模,5连接有雷电预警装置2、全自动接地装置4及直击雷保护装置1,雷电预警装置2用于探测设定范围内闪电发生位置、时间、强度、类型、极性等信息然后传送至控制模块5,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用于保护用户设备不受感应雷侵害,可以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野外作业、作训战场等的防雷需求。直击雷保护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连接的天幕CPD11,天幕CPD11能够切断主放电通道,使保护区域内不落直击雷。全自动接地装置4包括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横向竖立单元与纵向入地单元连接,纵向入地单元与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连接,天幕CPD11通过引下线6连接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控制模块5控制连接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引下线6具有绝缘外包层。控制模块5用于接收处理有关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控制各个装置运作。该智能防护系统使用时可置于汽车上进行移动。升降装置为电动升降杆12,电动升降杆12顶部通过连接装置与天幕CPD11连接。天幕CPD11为非引雷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电动升降杆12顶部设置的锁紧部14及天幕CPD11底部配合锁紧部14设置的插入部13,锁紧部14外设置有用于锁紧锁紧部14的凸轮锁紧把手15。安装时,将天幕CPD11的插入部13插入电动升降杆12的锁紧部,然后通过凸轮锁紧把手15锁紧固定,控制模块5接收到有关预警信息后通过控制电动升降杆12的高度,进而控制天幕CPD11的高度,安装方便。引下线6上设有接头装置,接头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公头61及母头62,公头61与母头62相对的一端设有凸起63,母头62与公头61相对的一端对应凸起63设有插槽64,凸起63远离插槽64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护系统,用户设备(8)通过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连接供电电源(9),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及用户设备均连接控制模块(5),所述控制模块(5)连接有雷电预警装置(2)、全自动接地装置(4)及直击雷保护装置(1),所述直击雷保护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连接的天幕CPD(11),所述全自动接地装置(4)包括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横向竖立单元与纵向入地单元连接,纵向入地单元与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连接,天幕CPD(11)通过引下线(6)连接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控制模块(5)控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护系统,用户设备(8)通过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连接供电电源(9),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磁脉冲防护箱(3)及用户设备均连接控制模块(5),所述控制模块(5)连接有雷电预警装置(2)、全自动接地装置(4)及直击雷保护装置(1),所述直击雷保护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连接的天幕CPD(11),所述全自动接地装置(4)包括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横向竖立单元与纵向入地单元连接,纵向入地单元与自动连接导线单元连接,天幕CPD(11)通过引下线(6)连接自动连接导线单元,所述控制模块(5)控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横向竖立单元、纵向入地单元、自动连接导线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电动升降杆(12),所述电动升降杆(12)顶部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天幕CPD(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所述电动升降杆(12)顶部设置的锁紧部(14)及天幕CPD(11)底部配合所述锁紧部(14)设置的插入部(13),所述锁紧部(14)外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锁紧部(14)的凸轮锁紧把手(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下线(6)上设有接头装置,所述接头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公头(61)及母头(62),所述公头(61)与母头(62)相对的一端设有凸起(63),母头(62)与所述公头(61)相对的一端对应凸起(63)设有插槽(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孙海燕崔聪颖曾宪涛魏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苹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