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23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制动端一端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主动带,所述主动带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从动带,且从动带与主动带上下对应,所述壳体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壳体的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线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线口,所述进线口与出线口左右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部设牵引带,在制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线束的牵引传递作业,内部设转杆,可直接套置线辊,实现端头传递线体作业,也可作为中转装置从进出线口实现线体传递牵引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网络架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架设的效率与进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在架设线体作业中,需要对线束进行拉紧及牵引作业,一般作业方式设置为人工,架线效率低下,网络线束一般架设不仅仅只是一根,单根逐个架设耗费大量的时间,且不能保证架设线束之间的整齐度,不同线体之间容易混淆以及发生缠绕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制动端一端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主动带,所述主动带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从动带,且从动带与主动带上下对应,所述壳体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壳体的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线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线口,所述进线口与出线口左右对应,且进线口与出线口中心位置所在平面和从动带与主动带中心位置所在平面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机的制动端固定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制动端端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传动带对应连接在主动轮的外表面中部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杆固定贯穿连接在辊体的中部,且转杆的两端贯穿辊体的两侧表面,所述转杆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且传动带对应连接在从动轮的外表面中部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辊体在壳体的内侧壁左右转动连接有两个,且主动带对应连接在两个辊体的外表面,所述从动带的内部连接结构设置与主动带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主动带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在主动带的外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且各第一线槽之间相互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线口的内部所在位置上下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板,且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上下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固定形成第二线槽,且第二线槽在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设置为弧形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与支杆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端与下方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所在面相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内部设置有牵引带,在制动电机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线束的牵引传递作业,内部设置有转杆,可以直接套置线辊,实现端头传递线体作业,也可以作为中转装置从进出线口实现线体传递牵引作业。2、本技术结构内部限位板以及牵引带上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线槽,可以实现多根线体的同时牵引传递作业,增加作业效率,且线体排列较为整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的制动连接结构图;图3为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2、电机;3、进线口;4、出线口;5、支杆;6、从动带;7、主动带;8、辊体;9、转杆;10、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传动带;13、主动轮;14、从动轮;15、减速机;16、第一线槽;17、第二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包括壳体1,提供装置外壳,壳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实现制动提供作业,电机2的制动端一端连接有传动带12,实现动能传输,传动带12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转杆9,转杆9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辊体8,辊体8的外表面设置有主动带7,提供线束主牵引力的提供作业,主动带7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从动带6,且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上下对应,实现对线体的夹置作业,壳体1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5,提供线辊放置位置,壳体1的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线口3,提供线体进入壳体内部的入口,壳体1的另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线口4,提供线体排出壳体外部的出口,进线口3与出线口4左右对应,且进线口3与出线口4中心位置在平面和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中心位置在平面相同,保证线束水平传输。电机2的制动端固定设置有减速机15,实现减速作业,减速机15的制动端端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3,传动带12对应连接在主动轮13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转杆9固定贯穿连接在辊体8的中部,且转杆9的两端贯穿辊体8的两侧表面,保证辊体8的转动连接,转杆9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4,且传动带12对应连接在从动轮14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辊体8在壳体1的内侧壁左右转动连接有两个,实现主动带7的包覆位置提供,且主动带7对应连接在两个辊体8的外表面,从动带6的内部连接结构设置与主动带7相同,主动带7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线槽16,第一线槽16在主动带7的外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实现对多根线束同时牵引传递,且各第一线槽16之间相互平行,进线口3的内部在位置上下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0,且第一限位板10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两个第一限位板10上下对应设置,两个第一限位板10之间固定形成第二线槽17,且第二线槽17在两个第一限位板10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实现线束的等距排列传递作业,壳体1的内侧壁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1固定设置为弧形板,第二限位板11的下端与支杆5对应,第二限位板11的上端与下方第一限位板10的上表面在面相同,保证线束的正常牵引传递作业。工作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制动端一端连接有传动带(12),所述传动带(12)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辊体(8),所述辊体(8)的外表面设置有主动带(7),所述主动带(7)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从动带(6),且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上下对应,所述壳体(1)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5),所述壳体(1)的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线口(3),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线口(4),所述进线口(3)与出线口(4)左右对应,且进线口(3)与出线口(4)中心位置所在平面和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中心位置所在平面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制动端一端连接有传动带(12),所述传动带(12)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辊体(8),所述辊体(8)的外表面设置有主动带(7),所述主动带(7)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从动带(6),且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上下对应,所述壳体(1)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5),所述壳体(1)的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线口(3),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线口(4),所述进线口(3)与出线口(4)左右对应,且进线口(3)与出线口(4)中心位置所在平面和从动带(6)与主动带(7)中心位置所在平面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制动端固定设置有减速机(15),所述减速机(15)的制动端端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3),所述传动带(12)对应连接在主动轮(13)的外表面中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网络架设牵引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固定贯穿连接在辊体(8)的中部,且转杆(9)的两端贯穿辊体(8)的两侧表面,所述转杆(9)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4),且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