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与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8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一种转接器与电子设备,转接器包括外壳组件(10)和转接机构(20),外壳组件(10)包括下壳体(11)和连接于下壳体(11)的上壳体(12),下壳体(11)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插接面,第一插接面开设有连通至顶面的网孔(101),上壳体(12)具有其水平高度不高于顶面的关闭位置及其水平高度高于顶面的开启位置,上壳体(12)能够在关闭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运动;转接机构(20)包括转接控制器(21)及网线插座(22);上壳体(12)在处于开启位置时能够与网孔(101)的孔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插接面的插接槽,以供网线插头插入并与网线插座电连接。本转接器实现了轻薄化的需求,在轻薄设计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较高的网线插头的插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接器与电子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器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的接口类型较为单一,当需要使用其他类型接口进行数据连接时,就需要用到转接器。目前市面上用于扩展电子设备的电插接口的转接器多数依靠转接器上的电连接插头与电插接口进行电连接,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趋势,转接器也制作的越来越轻薄,但是对于市面上已统一规格的网线插头,其高度远高于USB等普通插头,这使得较轻薄的转接器无法满足较高插头的插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与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较轻薄的转接器无法满足较高插头的插接需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接器,用于连接网线插头,包括:外壳组件,包括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置腔、朝向前方的第一插接面以及朝向上方的顶面,所述下壳体于所述第一插接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网孔,所述网孔的侧壁连通至所述顶面,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网孔内且其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关闭位置以及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开启位置,所述上壳体能够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启位置之间运动;转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转接控制器以及电连接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用于供所述网线插头插接的网线插座,所述网线插座朝向所述网孔;其中,所述上壳体在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能够与所述网孔的孔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面的插接槽,以供所述网线插头插入并与所述网线插座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在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插接槽与所述网线接头适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插接面的接口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面的连接部,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接口部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网孔的孔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接口部并与所述导向槽滑接的引导柱。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引导柱的运动,以在所述上壳体旋转至最大旋转角度时使得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抵触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抵触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弹片,所述网孔开设于所述壳本体,所述弹片连接于所述网孔的孔壁,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壳体并抵接于所述弹片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处于关闭位置时抵顶于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发生弹性变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还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脱离对所述弹片的抵顶并使得所述弹片复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抵触于所述弹片的侧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网孔的孔壁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转接槽,所述网孔的孔壁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阻尼件的避位槽,所述弹片设于所述避位槽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壳身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壳身部的壳头部,所述壳身部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壳头部开设有所述网孔,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壳头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壳头部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壳身部卡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器还包括电连接插头以及用于电连接于所述转接控制器与所述电连接插头的连接线。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机构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用于实现与外部电子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HDMI接口座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下壳体开设有多个连通至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连接组件相对设置的连接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如上所述的转接器配合插接并实现电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转接器通过设置能够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运动的上壳体,使得上壳体位于开启位置时,且其与网孔的孔壁共同围设形成的插接槽,能够供网线插头插入,网线插头能够通过插接槽与网线插座实现电连接,这样该转接器在不需要网线插头连接时,将上壳体移动至关闭位置,此时上壳体位于网孔内且其水平高度不高于下壳体的顶面,降低了转接器整体的高度,此时上壳体能够保护网线插座不受外界磕碰,避免网孔落灰,当需要与网线接头电连接时,只需将上壳体由关闭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此时上壳体的水平高度高于下壳体的顶面,上壳体与网孔下孔壁的距离拉大,形成能够供网线接头插入的插接槽,这样便实现了网线接头与网线插座的电连接,本转接器实现了轻薄化的需求,在轻薄设计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较高的网线插头的插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转接器的立体结构图,其中,上壳体处于关闭位置;图2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转接器的立体结构图,其中,上壳体处于开启位置;图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转接器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组件;100、容置腔;101、网孔;102、连接孔;103、转接槽;104、导向槽;105、避位槽;11、下壳体;111、壳本体;1111、壳身部;1112、壳头部;1113、卡接件;112、弹片;12、上壳体;13、转轴;14、阻尼件;15、引导柱;16、第二限位件;20、转接机构;21、转接控制器;22、网线插座;23、连接组件;30、电连接插头;40、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高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器,用于连接网线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组件,包括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置腔、朝向前方的第一插接面以及朝向上方的顶面,所述下壳体于所述第一插接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网孔,所述网孔的侧壁连通至所述顶面,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网孔内且其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关闭位置以及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开启位置,所述上壳体能够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启位置之间运动;/n转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转接控制器以及电连接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用于供所述网线插头插接的网线插座,所述网线插座朝向所述网孔;/n其中,所述上壳体在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能够与所述网孔的孔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面的插接槽,以供所述网线插头插入并与所述网线插座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接器,用于连接网线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包括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置腔、朝向前方的第一插接面以及朝向上方的顶面,所述下壳体于所述第一插接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网孔,所述网孔的侧壁连通至所述顶面,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网孔内且其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关闭位置以及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的开启位置,所述上壳体能够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启位置之间运动;
转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转接控制器以及电连接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用于供所述网线插头插接的网线插座,所述网线插座朝向所述网孔;
其中,所述上壳体在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能够与所述网孔的孔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面的插接槽,以供所述网线插头插入并与所述网线插座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在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插接槽与所述网线接头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插接面的接口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面的连接部,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接口部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顶面的水平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孔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接口部并与所述导向槽滑接的引导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引导柱的运动,以在所述上壳体旋转至最大旋转角度时使得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抵触于所述转接控制器并在所述上壳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抵触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