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79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包括设置于插头内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内插设有贯穿于接线端子的金属垫片,金属垫片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插头的L极插片位置或N极插片位置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连接有L极插片或N极插片;接线端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电线的固定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N极插片结构中设置有金属垫片,防止电线被扭伤,提高安全性;金属垫片和L或N极插片通过连接件连接,由于L和N极插片的位置是固定的,通过连接件改变了插头内的L和N的接线端子的位置,使得L和N的接线端子的位置可以根据连接件的设计来改变,使得插头内的接线端子可以不是呈传统的三角分布,方便接线,提高了内部可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电子产品的连接头与电气用品插销,称为插头。家用交流电源插头与插座,有棒状或铜板状突出的公接头,以物理方式插入有插槽或凹洞的母接头型的电源插座。三头插座的E极、L极、N极插片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传统的三头插头的E极、L极、N极插片直接固定于插片相应位置上的接线端子,如图1所示,这样接线端子的位置也固定不能改变,三角分布的接线端子接线不方便;且是通过螺丝直接压在接线端子上,电线与螺丝直接接触容易扭伤电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通过连接件可以更换L、N插片的接线柱的位置,方便接线。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包括设置于插头内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内插设有贯穿于所述接线端子的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插头的L极插片位置或N极插片位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L极插片或N极插片;所述接线端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电线的固定机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所述金属垫片向下的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上连接有与所述金属垫片平行的第二件;所述L极插片或N极插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件接触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第二件连接。通过若干件将金属垫片与L极插片或N极插片连接,可将接线端子设置到插头内的任何位置,接线端子不限于L极插片位置或N极插片位置的竖直直线上,方便接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第二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夹角。不改变传统三角插座的LN插片设置位置以及角度,适用范围广。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金属垫片与所述L极插片所在平面存在夹角。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夹角为直角,更加美观。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下底面呈弧面结构或与上顶面平行。使得受力均衡,防止接触不良。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顶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纹;还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螺丝。结构简单,方便接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金属垫片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抵触片。防止接线时将电线接到上顶面和金属垫片之间的位置;在螺丝松动的情况下用于勾住螺丝防止金属垫片掉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LN极插片结构中设置有金属垫片,通过螺丝向下旋紧,用金属垫片压紧电线,螺丝不与电线直接接触,防止电线被扭伤,提高安全性;2、金属垫片和L或N极插片通过连接件连接,由于L和N极插片的位置是固定的,通过连接件改变了插头内的L和N的接线端子的位置,使得L和N的接线端子的位置可以根据连接件的设计来改变,使得插头内的接线端子可以不是呈传统的三角分布,方便接线,提高了内部可使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三头插座的L极、N极插片及其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LN极插片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LN极插片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LN极插片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LN极插片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均是以图2为基准的,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正视图的方向,图2中的左侧为本实施例的左,图2中的右为本实施例中的右侧。如图2--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适用于三角插头内的L、N极上的插片结构,包括设置于插头内部的接线端子1,接线端子1包括N极接线端子11和L极接线端子12。N极接线端子11是指方形金属套,包括有上顶面101、下底面102、左侧面103、左侧面104;上顶面为一平面,上顶面101、下底面102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当然,下底面102也可设置为弧面结构,下底面可为相对于接线端子的外凸的弧面。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形状的下底面结构,例如相对于接线端子内腔向内凹的弧面或不规则的弧面都是可以的。在方形金属套状的N极接线端子11的腔内设置有金属垫片2,金属垫片2所在平面垂直于N极插片所在平面,当然,金属垫片2所在平面与N极插片所在平面的位置也可不垂直,金属垫片2所在平面与N极插片所在平面存在夹角,N极插片所在平面为竖直向下,N极插片所在平面可与水平面向上倾斜;金属垫片贯穿于N极接线端子11的腔内,在金属垫片2远离N极接线端子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3,连接件3用于将金属垫片2连接至三头插座的N极插片位置(N极插片位置为固定的),使之通路;连接件3包括设置与远离N极接线端子的一端上的第一件301,第一件301为长方形金属薄片,与N极插片平行,第一件301的末端上设置有第二件302,第二件同样也为长方形金属薄片;在N极插片4上设置有接触片303,接触片用于与第二件302连接,这样,金属垫片2与N极插片4就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接触片303与第二件302所在平面呈100—120°的夹角。通过连接件3将金属垫片2与N极插片或L极插片连接起来,这样,N极插片和L极插片的接线端子的位置不限于N、L插片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随意在三头插座内部进行位置调整,本实施例中,将三头插座的E、L、N的接线端子为齐平,方便接线,如图6所示。当然,连接件3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连接结构将金属垫片2与N、L极插片接通,例如,从金属垫片的一段直线接到N、L极插片上的接触片上。在接线端子1上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固定电线的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设置于上顶面101上的通孔51,通孔51内设置有螺纹,还包括螺丝52,螺丝52与螺纹51配合,使得螺丝旋进通孔内。在金属垫片2上设置有抵触片6,抵触片6是指设置于靠近接线端子的一端向上的延边,在螺丝松动的情况下抵触片6可以勾住螺丝,防止金属垫片掉落,同时抵触片6向上封住上顶面与金属垫片之间的空间,防止电线误插,更加方便电线插入到金属垫片与下底面之间的空间内。L极插片的结构与N极插片的结构呈镜像对称,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作出其他相应的改变或替换,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插头内的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1)内插设有贯穿于所述接线端子的金属垫片(2),所述金属垫片(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插头的L极插片位置或N极插片位置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L极插片或N极插片(4);所述接线端子(1)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电线的固定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插头内的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1)内插设有贯穿于所述接线端子的金属垫片(2),所述金属垫片(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插头的L极插片位置或N极插片位置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L极插片或N极插片(4);所述接线端子(1)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电线的固定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于所述金属垫片(2)向下的第一件(301),所述第一件(301)上连接有与所述金属垫片平行的第二件(302);所述L极插片或N极插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件接触的接触片(303),所述接触片(303)与所述第二件(3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头LN极插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303)与所述第二件(302)之间在水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拳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