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箱及其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60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箱及其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包括热反射层、热隔热层及吸热层,还包括均热层;所述热反射层的反射面位于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的第一表面的反射面;所述吸热层位于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的第二表面;每一所述热隔热层与每一所述均热层形成一个组合层,且其中所述热隔热层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所述均热层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在所述热反射层与吸热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组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上述隔热结构层层递进隔热,隔热效果较好,且隔热结构厚度较薄,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箱及其隔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箱及其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电池耐温范围一般为-20-60℃,而带电池电源箱的应用场景众多,应用环境温度范围很广,在一些高温地区,外部环境温度达到50度甚至更高,带充电电路电源板的功耗增大,发热严重,使其附近电池环境温度超出使用温度规格要求,无法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隔热效果,热隔热层厚度设置较厚,或者需结合剂热固化,多层隔热材料或装置内部抽真空控制内部压力,操作频繁,使用操作不方便;也有设置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依次设置吸热层、热隔热层和反射层,即层层实现降温,以使电池或电源电路板正常工作,但此方案的降温效果不明显,内外环境温差较小,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仍然有存在电池内部,尤其是带有电源电路板的电池周围环境超过其正常工作的可能。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改进电池电源隔热结构,使隔热效果明显,以保证电源电池在较高温度下能正常工作,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隔热结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结构,包括热反射层(11)、热隔热层(12)及吸热层(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热层(13);/n所述热反射层(11)的反射面位于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的第一表面反射面;/n所述吸热层(14)位于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的第二表面;/n每一所述热隔热层(12)与每一所述均热层(13)形成一个组合层,且其中所述热隔热层(12)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所述均热层(13)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n在所述热反射层(11)与吸热层(14)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组合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结构,包括热反射层(11)、热隔热层(12)及吸热层(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热层(13);
所述热反射层(11)的反射面位于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的第一表面反射面;
所述吸热层(14)位于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的第二表面;
每一所述热隔热层(12)与每一所述均热层(13)形成一个组合层,且其中所述热隔热层(12)朝向使用时之高温区,所述均热层(13)朝向使用时之低温区;
在所述热反射层(11)与吸热层(14)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组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设有一个所述组合层,形成所述热反射层(11)、热隔热层(12)、均热层(13)及吸热层(14)的依次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设有两个所述组合层,形成所述热反射层(11)、热隔热层(12)、均热层(13)、热隔热层(12)、均热层(13)及吸热层(14)的依次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均热层(13),所述至少两层均热层(13)依次层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丽花盛建雷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