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53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外层管柱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套管和定位轨道管构成,中间层管柱包括油管和连接在油管底端的导向器,内层管柱包括高压软管和安装在高压软管底端的喷嘴;定位轨道管上设有与储层对应的通孔,且定位轨道管内壁上设有与导向器想配合的导向轨道,使下部设置在软管通道内得高压软管的安装喷嘴端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定位轨道管上的通孔进行射孔作业;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有效保证水平井段准确地进入目的层,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
本技术涉及水力喷射射孔作业
,特别涉及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
技术介绍
预置工具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技术可用于渗透率低的单一储层中,或者存在多个小层的油层中。用套管将定位轨道管连接到设计位置,采用高压水射流代替机械钻头破岩钻出水平井眼;钻进时不需要钻柱和钻头的旋转,减少了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靠液体静压推进,不需要通过钻杆给钻头施加用以破岩的“钻压”,从而彻底解决了常规水平井钻井技术所遇到的钻压施加困难;定位准确,一次性定向,避免了常规各种曲率的水平井钻井技术所需要的频繁造斜、定向和复杂的井眼轨迹控制等工艺过程,并能保证水平井段准确地进入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储层渗透率低,或存在多个薄油小层,层与层之间存在距离的井下径向水力喷射射孔作业尚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为实现该状况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提供施工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储层渗透率低,或存在多个薄油小层,层与层之间存在距离的井下径向水力喷射射孔作业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其中,外层管柱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套管和定位轨道管构成;定位轨道管的内壁自下而上内径逐级增大形成有多级环形台阶,且在位于每级环形台阶的下方的定位轨道管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喷射孔;中间层管柱包括油管和连接在油管底端的导向器;导向器包括圆柱本体以及设置在开设于圆柱本体侧壁上的径向盲孔内的定位销;定位销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筒、呈压缩状态设置在外筒内腔的弹簧和设置在外筒开口处且固定在弹簧一端端面上的定位块,定位块前端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定位轨道管内壁上的环形台阶相互配合的定位台阶;自导向器的圆柱本体顶面还开设有一条贯通至圆柱本体底端侧壁处的软管通道;软管通道的侧壁开口位置和定位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形台阶和其邻侧的喷射孔之间的间隔距离相适应;内层管柱包括高压软管和安装在高压软管底端的喷嘴;高压软管下部设置在软管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台阶的级数与待射孔油层的数量一致,且所述喷射孔的开设位置与待射孔油层的位置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软管通道为一条具有多个弯折弧度为钝角的曲线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轨道管的底端为锥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通过功能相互关联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外层管柱的射孔能够精确对准开采储层位置且再喷射完成后接着作为采油通道采集油气,而中间层管柱通过对导向器的上提和旋转以及高压软管的下放,实现对不同层位的油层准确定位后完成射孔作业;可见,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有效保证水平井段准确地进入目的层,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适用于对位置相邻的两个具有薄油储层的井进行射孔作业,其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其中,外层管柱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套管3和定位轨道管4构成;定位轨道管4的内壁自下而上内径逐级增大形成有两级环形台阶,且在位于每级环形台阶的下方的定位轨道管4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喷射孔8,使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适用于完成待射孔油层的数量为两层的射孔作业;其中,由于待射孔油层在地层下的位置分别位于井筒两侧,因此,对应开设在定位轨道管4上的两个喷射孔8开设定位轨道管4的对侧位置上,保持与待射孔油层的相对位置一致;中间层管柱包括油管1和连接在油管1底端的导向器5;导向器5包括底端加工为锥形的圆柱本体以及设置在开设于圆柱本体侧壁上的径向盲孔内的定位销6;如图2所示,定位销6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筒601、呈压缩状态设置在外筒601内腔的弹簧602和设置在外筒601开口处且固定在弹簧602一端端面上的定位块603,定位块603前端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定位轨道管4内壁上的环形台阶相互配合的定位台阶604;自导向器5的圆柱本体顶面还开设有一条贯通至圆柱本体底端侧壁处的软管通道;该软管通道为一条具有多个弯折弧度为钝角的曲线通道;其中,软管通道的侧壁开口位置和定位块603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形台阶和其邻侧的喷射孔8之间的间隔距离相适应,使定位销6上提至于环形台阶上方,定位块603在弹簧602的作用下弹出至压配在环形台阶的上端面上时,软管通道在导向器5的侧壁开口处正好与位于环形台阶下方的喷射孔8相连通;内层管柱包括高压软管2和安装在高压软管2底端的喷嘴7;高压软管2底端自导向器5顶面下入至软管通道内,当软管通道在导向器5的侧壁开口处正好与位于环形台阶下方的喷射孔8相连通时高压软管2底端的喷嘴7伸出至喷射孔8外侧,即可进行射孔作业。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在使用时,首先按照图1所示,将套管3和轨道定位管4螺纹连接形成外层管柱,然后将导向器5固定在油管1底端形成中间层管柱,接着将连接好的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自外层管柱底端安装在外层管柱内侧;将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下入至井下预设位置处,当管柱到位后,通过机械下压力的作用,使中间层管柱首先到达最底层的环形台阶处,并实现定位销6与定位轨道管4的第一级环形台阶之间的配合,完成定位;下入内层管柱,即底端安装有喷嘴7的高压软管2;当管柱到位后,启动高压泵,喷射地层,形成喷射孔;当下层油层的喷射射孔完成后,通过上提内层管柱,旋转中间层管柱,实现导向器5与上方第二级的环形台阶的相互配合,完成定位;再次下放内层管柱,启动高压泵,喷射地层,形成喷射孔,射孔作业完成。若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存在两级以上的环形台阶,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达到定位轨道管4最上一级环形轨道处,完成全部射孔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其中,/n外层管柱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套管(3)和定位轨道管(4)构成;定位轨道管(4)的内壁自下而上内径逐级增大形成有多级环形台阶,且在位于每级环形台阶的下方的定位轨道管(4)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喷射孔(8);/n中间层管柱包括油管(1)和连接在油管(1)底端的导向器(5);导向器(5)包括圆柱本体以及设置在开设于圆柱本体侧壁上的径向盲孔内的定位销(6);定位销(6)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筒(601)、呈压缩状态设置在外筒(601)内腔的弹簧(602)和设置在外筒(601)开口处且固定在弹簧(602)一端端面上的定位块(603),定位块(603)前端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定位轨道管(4)内壁上的环形台阶相互配合的定位台阶(604);自导向器(5)的圆柱本体顶面还开设有一条贯通至圆柱本体底端侧壁处的软管通道;软管通道的侧壁开口位置和定位块(603)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形台阶和其邻侧的喷射孔(8)之间的间隔距离相适应;/n内层管柱包括高压软管(2)和安装在高压软管(2)底端的喷嘴(7);高压软管(2)下部设置在软管通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水力喷射射孔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外层管柱、中间层管柱和内层管柱;其中,
外层管柱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套管(3)和定位轨道管(4)构成;定位轨道管(4)的内壁自下而上内径逐级增大形成有多级环形台阶,且在位于每级环形台阶的下方的定位轨道管(4)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喷射孔(8);
中间层管柱包括油管(1)和连接在油管(1)底端的导向器(5);导向器(5)包括圆柱本体以及设置在开设于圆柱本体侧壁上的径向盲孔内的定位销(6);定位销(6)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筒(601)、呈压缩状态设置在外筒(601)内腔的弹簧(602)和设置在外筒(601)开口处且固定在弹簧(602)一端端面上的定位块(603),定位块(603)前端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定位轨道管(4)内壁上的环形台阶相互配合的定位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娜杨文领张恒高志伟于学良王立维张雅静侯万滨郭耀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