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瑞玲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8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下支柱,所述下支柱外部安装有套管,所述下支柱上方安装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方安装有上支柱,所述上支柱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上支柱上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缓冲垫,使用时将下支柱安装在底板上,然后在下支柱的外面套上套管,紧接着通过套管的前侧开口再下支柱的上方放置千斤顶,然后将上支柱与支撑板、缓冲垫按照顺序连接,将连接好的上支柱插入套管完成安装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快速安装以及拆卸,可进行大范围的支撑作业,解决了现有支撑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以及拆卸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现在的房屋建筑都要求达到一定的防震等级,所以普遍的楼房都采用现浇楼层及剪力墙结构,因此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得到普遍应用,国家木材日益溃乏,国内南北方都在限制森林砍伐,钢制的建筑模板支撑将成为未来现浇混凝土支撑架的一个趋势。现有的支撑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需要多名工人才能够进行安装与拆卸,不适应大范围的安装,施工效率低下,如专利号为201821936375.9公开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通过转动支撑套管在支撑柱上下移动,达到支撑效果,此结构只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支撑,若要求承受较大的承载载荷,螺纹发生损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且该装置对于加工制造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支撑套管内部的螺纹加工,且需要加工的面积较大,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制造,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下支柱,所述底板和下支柱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支柱外侧套有套管,所述下支柱上方安装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方安装有上支柱,所述上支柱上方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上支柱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上方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和支撑板之间涂有胶水,用于固定缓冲垫,所述套管底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套管前侧和后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后侧开口用于置入中间支柱,所述中间支柱放置在上支柱和下支柱中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加固支撑结构中,安装好结构之后,摇动千斤顶的摇杆,使得千斤顶带动上支柱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在缓冲垫被顶紧之后即可停止摇动摇杆,此时将中间支柱放入上支柱与下支柱中间的位置,然后复位千斤顶,中间支柱代替了千斤顶的作用,取下千斤顶,这样一个完整的固定支撑结构就安装完毕了,取下的千斤顶可继续用于下一固定支撑结构的安装。作为本技术中千斤顶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千斤顶可以替换成液压支柱,由电机推动液压支柱使得上支柱向上运动,代替人工摇动千斤顶的摇杆,节省人力,并提高效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下端设置向内突出的凸缘,在拆卸加固支撑结构的时候,抓住把手向上提起套管的过程会卡住上支柱,从而一并取下套管和上支柱,避免了取下套管的时候导致上支柱掉落砸伤操作者,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以及拆卸,提高了作业效率;2.本技术套管的前后开口有利于千斤顶的重复使用,适合大范围的加固支撑,有效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3.本技术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安全性,套管内凸缘的设计避免了在取出套管的时候上支柱掉落,造成砸伤工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在常态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在常态下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的直观图。1底板,2把手,3套管,4下支柱,5千斤顶,6上支柱,7支撑板,8缓冲垫,9中间支柱,10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下支柱4,所述下支柱4外侧套有套管3,所述下支柱4上方安装有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上方安装有上支柱6,所述上支柱6上方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安装有缓冲垫8,所述套管3底部设置有把手2,所述上支柱6和下支柱4之间有用于替换千斤顶5的中间支柱9,所述底板1和下支柱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柱6和支撑板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柱6的下方设置有凹槽,用于卡住千斤顶5。按照以下步骤安装本加固支撑结构:先将下支柱4通过螺纹连接在底板1上,然后将套管3套在下支柱4的外侧,然后在套管3内放入千斤顶5,再将支撑板7通过螺纹连接到上支柱6上,缓冲垫8通过胶水粘在支撑板7上,再将连同支撑板7、缓冲垫8的上支柱6放置到千斤顶5上,此时,摇动千斤顶5的摇杆10,使得千斤顶5带动上支柱6向上运动,在观察到缓冲垫8处于压紧状态时,将中间支柱9从套管3的后侧开口处放入上支柱6以及下支柱4中间的位置,同时将千斤顶5复位,从套管3的前侧开口处取出千斤顶5,使得中间支柱9接替千斤顶5,这样一个完整的加固支撑结构就安装完成了。如要拆卸本加固支撑结构,现将千斤顶5放入中间支柱9的位置,摇动摇杆10,在顶起上支柱6后,将中间支柱9从套管3的后侧开口处取出,随后将千斤顶5复位,使得上支柱6下行,此时一只手稍稍提起上支柱6,另一只手将千斤顶5从套管3的前侧开口处取出,然后放下上支柱6,随后抓住套管3的把手2,提起套管3,由于套管3下部内侧有凸缘,套管3取出时会一并带出上支柱6,这样本加固支撑结构就拆卸完成了。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所述底板1的上方安装有下支柱4,所述下支柱4的外侧套有套管3,所述下支柱4的上方安装有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的上方安装有上支柱6,所述上支柱6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上方安装有缓冲垫8,所述套管3的底部设置有把手2,所述底板1和下支柱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柱6和支撑板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柱6的下方设置有凹槽,用于卡住液压支柱的顶柱,所述套管3底部外侧设置有把手2,所述套管3底部内侧设置凸缘。使用时,先将液压支柱连接液压缸,启动电源,使得液压支柱上行,观察到缓冲垫处于压紧抓太后,从套管后侧开口在上支柱6和下支柱4之间放入中间支柱9,此时让液压支柱下行,使得中间支柱9接替液压支柱,完成加固支撑结构的安装,拆卸时同样放入液压支柱,顶起上支柱6,然后取出中间支柱9,使液压支柱下行,随后拆卸过程同实施例1。对于实施例中的缓冲垫可以是橡胶垫或者是硅胶垫等,为柔软适中材质均可。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下支柱(4),所述下支柱(4)外侧套有套管(3),所述下支柱(4)上方安装有中间支柱(9),所述中间支柱(9)上方安装有上支柱(6),所述上支柱(6)上方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安装有缓冲垫(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下支柱(4),所述下支柱(4)外侧套有套管(3),所述下支柱(4)上方安装有中间支柱(9),所述中间支柱(9)上方安装有上支柱(6),所述上支柱(6)上方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安装有缓冲垫(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管(3)下侧内部设置有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瑞玲高强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邵瑞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